何昌德
摘要:本文以机械、数控、模具等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以培养企业急需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打破专业界限,实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通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工匠班、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地方支柱产业的高端人才优势,通过案例教学和技能实战训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产业急需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型;个性化;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72-02
一、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后都要作为一名学徒跟着师傅从最底层开始学习,如模具专业毕业生从模具装配钳工学徒或产品注塑学徒开始,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从数控车、数控铣重复性加工操作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从产品装配开始等,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月工资低,学生没有成就感,心里感觉很迷茫,达不到在校时的心中愿望,也达不到学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并且毕业后一到二年都接触不到模具设计、数控自动编程、五轴编程与加工等高端技能工作岗位,造成毕业生工作半年或一年内辞职转行较多,如轉行到淘宝、房地产销售、机电产品销售、仓库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工以及自谋职业等,造成了一边是企业急需工匠型人才,另一边学生毕业半年或一年后不愿意从事本专业而纷纷转行的状况。
二、产生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每个专业的岗位很多,学生在校三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没有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针对某个专业岗位的技能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实战训练,造成毕业后由于技能水平低,无法接触到企业的设计部分或其他高技能岗位,只能从基层岗位跟着师傅开始学习。所以说,设置的课程体系没有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技能水平没有与企业岗位要求接轨
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都存在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不足等问题,虽然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出台了很多的教师培训政策,如出国进修、寒暑假外出培训、下企业锻炼等,但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下企业锻炼由于时间短,无法接触到企业真实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所以在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核心课教学时,很难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举例和教学,造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容,这种合作大部份只停留在每年人才培养方案的评审、学生下企业实习、现在学徒制以及教师访工等,没有利用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参与学校的日常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案例教学,也没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真实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四)教师指导学生对外承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能力不强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对外承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教师由于自身实践技能不强,怕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给自身造成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承接企业产品以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三、依托地方产业人才优势,开设工匠班,实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针对机械、数控、模具等机械制造类专业,由于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在校期间学习主动性差,大部分学生业余时间都用来玩游戏或跟专业技能无关的各种社会兼职等。为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校通过依托地方产业人才优势,开设工匠班,实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具体如下。
(一)根据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开设工匠班
我校位于台州市黄岩区,黄岩是中国模具之乡,又是浙江省特色模具小镇,黄岩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学校周围又有台州工业设计基地和中国模具博览城,根据这些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从2016年开始就开设了塑料模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数控自动编程、五轴编程与加工、模具外贸等工匠班,面向全部机械制造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自愿报名。学校邀请企业的高端设计师或能工巧匠来校上课,实行案例教学,学生自愿加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感觉不感兴趣也可自愿退出。
(二)开设工匠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授课老师全部来自地方企业,企业工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实行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模具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等设计类工匠班由原来2014级的一个班扩展到目前2016级的二个班,并全部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来学习,每次授课时间3到4小时,每周授课三到四次,在第四、第五这二个学期进行授课。而针对五轴编程与加工等技能操作类工匠班,就要从第二学期就开始组班进行课余时间的长期基础训练,第二学期训练数控车,第三学期训练数控铣,第四学期训练自动编程,第五学期训练五轴编程与加工,并承接来自企业的五轴加工业务,前三个学期由校内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只有到第五学期由企业制造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训练。
(三)开设工匠班,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开设工匠班后,由原来的少数学生带动了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到课余时间学习和训练中来,提高了整个学院的学习氛围。开设工匠班,也有利于各类比赛选手的选拔。
(四)开设工匠班,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局面
目前一面是企业因招不到优秀的工匠型人才而苦恼,另一面来自企业的授课教师在授课或指导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感情,促使工匠班里的优秀学生提前与企业签约,企业提前招聘到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而欣喜。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都十分重视并且愿意派出技术人员来校给工匠班学生授课,也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或人事部门直接来工匠班宣讲,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局面。
四、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
虽然课程体系里设置有实习实训课程,但实训内容都是教师自行编写的实训指导书,并且只局限于校内基本技能的实训,学生实训设计制作或加工的产品不是企业的真实产品,实训环境和实训岗位不同于企业生产现场,造成学生制作加工产品不重视,也不精益求精,也没有时间观念和质量意识,只知道完成教师交给的实训任务。通过在各专业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依托校内的仪器设备,对外承接设计、制造、加工产品业务,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收入归学生所有。学生工作室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设计、制造、加工产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加工来自企业真实产品的能力,当然也锻炼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如五轴编程与加工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由学生承接了当地小微模具企业的高精度模具、模具镶块、模具表面等产品精加工,目前业务量很大,并且收取的加工费远远低于外面加工点的收费标准,受到了当地小微企业的一致好评。
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增加学生技能训练时间
聘请当地行业企业的市级及以上首席技师、杰出工匠、金蓝领、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成为学校的技能大师,每周定期来学校对工匠班学生进行技能指导、企业案例教学、设计或加工技术点评等,并为工匠班学生布置来自企业的设计、制造、加工等任务,增加学生白天课余训练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端技能。
六、结束语
通过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工匠班,打破专业界限,实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案例教学,一定会培养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急需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