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9-04-17 12:57李志敏王健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

李志敏 王健庆

摘要:如何培养IT市场所需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特色,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专业热情、深入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81-02

一、引言

目前在IT行业,存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人才匮乏”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没有遵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能力本位”的定位。市场需要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实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真正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人才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升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如何打破医类本科院校(笔者所在的学校的中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隐性壁垒,让毕业生获得更多公平就业机会?这些问题是计算机专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逐渐形成了“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竞赛机制带动能力提升、个性化项目实践训练、课内外校内外联动”为特征的提升学生IT素质的培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施方案

(一)深度整合实践课程内容,建立灵活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学校专业定位与特色,梳理IT岗位技能,深度整合实践课程内容,将主干课程实验单列开设,形成既与理论相辅相成又自成一体的“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竞赛融入的能力拓展、项目模拟的综合实训、模块方向的工程实践”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与IT企业交流与对接,实时掌握IT人才岗位需求的变更,定期组织由IT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计划的调整,实时更新模拟项目库,以保持实践内容与技术紧跟市场需求。

(二)搭建练、赛、评一体的网络训练平台,培养竞争意识

开发在线程序设计平台(ZCMUOJ),用于课堂实验训练考核及课外平台自主在线训练、在线提交、系统自动评判实时排名,有效支持课内外有机融合及效果评价,营造合理有序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构建全员组队参与的竞赛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造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以设置竞赛专项经费、开设竞赛课程、保障创新学分、培养ACM团队等方式保障了各级竞赛顺利开展。采用校赛吸引全员参与、竞赛基地集中训练突出学生、省赛国际赛培养拔尖学生的方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学生荣誉感,增强专业认可度。

(三)紧跟行业需求,打破学校壁垒,创造公平就业机会

一方面,与有“IT界TOEFL”之称的PAT(程序设计能力测试及IT能力标准化评估平台)考试中心合作,建立我校考点,鼓励学生将常态化的ZCMUOJ平台训练结果的目标定位于通过PAT考试并取得好成绩。通过将PAT的成绩与数据结构与算法等3门课程免听及成绩关联提供支持。使学生在校时即能突破门槛,直接面向知名IT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基础阶段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加深与学校周边高教园区医疗IT、医院、金融IT领头企业合作,依据模块方向共同制定知识技能目标,开设校企联合课程,设计实战项目库,通过报名、学习、培训、选拔的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对岗位需求的认知。遴选出的优秀学生直接受教于企业技术专家,直接面向这些企业的岗位。

(四)完善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健全实践成效评价

教师层面,将学科竞赛成果与教学业绩考评直接相关(如一等奖直接定位A)、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分配方案上大力支持,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指导工作。学校学院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组建竞赛团队、培训指导教师。学生层面,一方面建立规范的分层教学实践教学大纲,实行能力分层,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以考代修;另一方面规范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的竞赛、项目实验、创新实践、专利、科研、证书等纳入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保障创新实践的有效性。

三、效果与影响

1.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灵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上既体现课程的内在联系,又兼顾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既与课堂融合又自成体系,既考虑基础又兼顾高层次水平训练需求。集练、赛、评一体的ZCMUOJ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保障了课内外基础训练、分层实训有效实施以及考核的实时性。贯彻了“市场导向、分层训练、竞赛带动、内外联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2.探索了促进高素质IT才培养的竞赛机制,促进了中医药行业IT人才培养的发展。以设置竞赛专项经费、开设竞赛课程、保障创新学分、培养ACM团队等方式保障了各级竞赛的顺利开展。以营造竞赛氛围、扩大竞赛规模、提升竞赛获奖的量与质提升认可度,以发起创办“中医院校程序设计竞赛”并举办“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竞赛”来扩大影响力,保证了竞赛的多方参与度与可持续性。

3.创建了学生与企业的直通平台,有效解决了学生、市场信息互通、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紧迫问题。紧跟技术前沿,兼顾市场需求,加深与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医疗IT、金融IT领头企业紧密合作,将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渗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实现教学为市场服务、能力培养为岗位需求服务。通过支持学生参加PAT考试,建立学生与名企的直接联系,两年来已经有30多位同学在校期间就因PAT优秀成绩收到IT知名企业的聘书。

四、结语

随着项目成果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崇尚程序设计的氛围,参与竞赛并获奖的学生面、量、质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思想得到巩固,转专业人数越来越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水平显著提升,社会认可不断增强,自2014年成为PAT考点以来已经有多位学生通过PAT直接被知名企业录用,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层次与年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自2015年发起并承办首届中医院校程序设计竞赛后,推动了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竞赛,得到了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及兄弟院校的好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院校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獻:

[1]李伟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01):121-123.

[2]叶时平.面向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06):70-73.

[3]李红.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7,(06):28-31.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