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长丽 公文 吕健
摘 要 目的:研究青少年口腔PH值变化规律。方法: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50名青少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对所选学生每天18个时间点的口腔PH值进行监测并记录一周,并分析研究青少年学生口腔PH值变化规律。结果:采用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均值进行分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早餐前、中午10点、临睡前的口腔PH均值高于起床立即的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立即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統计学意义;而早餐前口腔PH均值与中午10点口腔PH均值的比较,p=0.21,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学生一天18个点的口腔PH值监测一周并记录数据作图结果显示:在“起床立即”时处于最低值,三餐的“餐后立即”时口腔PH均值处于最高值,三餐的“餐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口腔均PH值逐渐降低,临睡前的口腔PH值稍微升高。
关键词 口腔PH值 青少年学生 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3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oral PH in adolescents. Methods: 50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HZ Domestic Profession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oral PH of the subjects at 18 time points was monitored and recorded for one week. The changes of oral pH in adolescent stud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oral PH valu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0.05 mea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al PH mean before bedtime was higher than before bedtime at 10 o'clock before breakfast The average PH value of oral cavity, 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verage PH value of oral cavity immediately after breakfast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ral PH value at 5 minutes after breakfast, p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oral PH value ten minutes after breakfast was higher than that after breakfast the average oral PH mean, p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before breakfast, oral PH mean and 10 o'clock noon oral PH mean comparison, p = 0.21, p> 0.05,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By monitoring the oral pH of students for 18 points a day for one week and recording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oral pH was the highest at the lowest value of‘get up immediately' and ‘immediate after meal' of three meals, 5 minutes postprandial, 10 minutes, 15 minutes' the average oral pH value decreased gradually before going to sleep oral pH value increased slightly.
Keywords Oral PH value; young students; the changes
口腔由于有着特定的结构、温度、湿润度及食物残渣来源的营养物质,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当口腔pH值保持在6.6~7.1[1]时(PH<7为酸性,等于7为中性,>7为碱性),属于偏弱酸性到弱碱性之间。口腔中的各种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生态平衡,同时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营养及维持口腔健康等作用,一旦这种平衡受到影响则可能会发生口腔疾病。[2]为了探讨青少年口腔PH值变化规律,本实验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了50名青少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对所选学生每天测试18个时间点的口腔PH值进行监测并记录一周,并分析研究青少年学生口腔PH值的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选对本实验知情并自愿参的学生;学生思维清晰,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有系统性疾病的学生。
要求所选学生都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3 实验方法
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50名青少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对所选学生每天18个时间点的口腔PH值进行监测并记录一周;实验的一致性实验Kappa≥0.8;选择统一批号试纸。
1.4 观察指标
学生口腔PH值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均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均值的比较
通过表1两组间的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起床立即与早餐前、中午10点、临睡前的具体比较结果:起床立即口腔PH值为6.07.28, 早餐前口腔PH值为6.68.26,p=0.00,p<0.05, 早餐前口腔PH值高于起床立即PH值有统计学意义;中午10点口腔PH值为6.61.28,p=0.00,p<0.05, 中午10点口腔PH值高于学生起床立即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临睡前口腔PH值为6.65.40,p=0.00,p<0.05, 临睡前的口腔PH值高于起床立即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
学生早餐后5分钟与早餐后立即、早餐后10分钟、早餐后15分钟的比较结果:学生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值为6.82.35,学生早餐后立即口腔PH值为7.39.41,p=0.00,p<0.05, 学生早餐后立即口腔PH值高于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学生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值为6.44.31,p=0.00,p<0.05, 学生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值高于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学生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值为6.22.27,p=0.00,p<0.05, 学生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值高于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
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值为6.44.31,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值为6.22.27,p=0.00,p<0.05, 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值高于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值有统计学意义。
早餐前口腔PH值为6.68.26, 中午10点口腔PH值为6.61.28,p=0.21,p>0.05,早餐前口腔PH值高于中午10点口腔PH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口腔PH值变化规律图
通过对学生一天18个点的口腔PH值监测一周并记录数据作图显示:在“起床立即”时处于最低值,三餐的“餐后立即”时口腔PH值处于最高值,三餐的“餐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口腔PH值逐渐降低,临睡前的口腔PH值稍微有所升高(见图1)。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口腔PH值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唾液PH值、口腔细菌产酸及食物残渣发酵等因素。[3]本次实验分析结果:起床立即、餐前、中午10点口腔PH均值较低,是因为口腔处于非进食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易生成牙菌斑,日久天长,牙齿硬组织就要脱矿形成龋齿。[4]而当学生进食后立即口腔PH均值升高,是因为当学生处于进食情况下时,唾液分泌量增加,口腔PH值升高,所以口腔pH值的改变对牙菌斑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5-6]
4建议
学者们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认知的调查研究还不是很多。[7]有些学者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口腔健康宣教。[8-11]建议如下:(1)学校积极开展口腔宣传教育活动,督促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12]早晨刷牙前要先多漱几次口,而不是直接刷牙,防止牙齿在口腔PH值最低时脱矿。三餐后立即漱口,防止食物残渣积聚,缓解口腔PH值的降低。(2)指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少吃零食,少喝碳酸饮料,才能尽量保证口腔PH值不会过高或过低,维持口腔的正常功能。(3)嘱咐青少年学生定期做口腔检查,很多学生龋齿没及时治疗,发展成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最后只能将牙髓拔去。还有的青少年学生吸烟喝酒加重了牙周炎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口腔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能一定程度的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钟国隆.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08.
[2] 张存宝,张雄.口腔微生态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0.第14卷.
[3] 严万斌.实用口腔疾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58,59.
[4] 劉敏,高萍,孙鹏,等.2013年河北廊坊幼儿园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201-2203.
[5] 张蓓蓓,赵丽娟.社会心理因素与龋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2):245-248.
[6] 曾雄群,林文红,范卫华,等.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43.
[7] 张颖,刘璐,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29-531.
[8] 李良忠,张宏印,关雪琳,郝南.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3):294-296.
[9] 张思宇,张颖,程睿波,等.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6):358-360.
[10] 周怡,丁彩艳,丁亚萍.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2):88-90.
[11] 林玲,杨亮,祝元元,等.大学生口腔卫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2):208-209.
[12] 张爱芳,叶园园.宁波市青少年龋齿患病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