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題引起了国家层面的注意。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中药注射剂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灾区,这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敲响警钟。2018年,已有多款中药注射剂,被国家药监局要求修改说明书,禁用于新生儿、儿童或孕妇。
说明书修改:【禁忌】项目中需注明“儿童禁用”。
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药品匮乏,柴胡熬成汤剂,被进一步以煎煮蒸馏方式制成针剂,用于治疗感冒、疟疾等引起的发热。在那个特殊时期,它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将近80年的使用过程中,它一直被当作感冒退烧的特效药。同时,关于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也陆续出现。此次,国家药监局修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明确提出儿童禁用,并增加了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
根据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柴胡注射剂的批准文号共计77个,涉及数十家企业。
说明书修改:【禁忌】项中须列出“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双黄连注射剂是我国最早批准的中药注射液品种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用于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在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里,双黄连注射剂一度成为治疗儿童感冒发热初期的首选药物。然而,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似乎从未停止。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在线检索篇名中含“双黄连注射剂”关键字后发现,搜索出88条结果都是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和研究。其中有一篇发表在《中国药房》上的文章对双黄连注射剂致27例患者死亡文献进行了分析,其中,22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可是在双黄连注射剂之前的药品说明中,“用药禁忌”一栏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
其实,这款曾经在基层受欢迎的中药注射剂,在2017年人社部网站公布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被限制为二级以上医院才有资格用。此次修改说明书中也明确提出,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
说明书修改:【禁忌】项应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可见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丹参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中国药典》记载,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脉淤阻的胸痹、心痛、肝肾疾病、筋骨劳损等。但是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不断增多,《中国药物警戒》上发表的一篇,对322起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丹参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损害。
由于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出现,自2009年版医保目录开始,丹参注射液仅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证据的患者。
根据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我国丹参注射液的批准文号共计77个,涉及数十家企业。
说明书修改:“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被建议“应慎重使用”。
参麦注射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于1992年被列为首批急诊科(室)必备用药之一,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曾被纳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登革热诊疗指南》。
“虽然中药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过去的传统中药都是煎、熬等方式,而中药注射剂属于现代工艺制作,缺乏明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数据支撑,很多副作用不明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剂师李明表示,注射用药由于绕过肠胃屏障,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血液,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会带来不良反应及危害。
根据170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中的鞣质易引起过敏反应。
目前,我国丹参注射液批准文号共计33个,涉及河北神威药业等7家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