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芳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冠脉急性阻塞导致血流中断或减少,继而促使局部供血区心肌细胞发生坏死的病症[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介入等手段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为改善AMI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有必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为探究全面护理的效果,我院选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AMI患者设定研究对象,现展开以下报告:
我院临床资料采集心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AMI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2组,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23∶17,年龄59-87岁,平均(72.14±5.8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各占13例、14例、13例;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21∶19,年龄60-85岁,平均(74.14±4.2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各占17例、14例、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具比较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告知患者绝对卧床静养,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并建议低脂、低盐饮食,果蔬果蔬,适量运动。观察组行全面护理:
①基础护理。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监测心电、血压,立即告知患者异常状况;按病况施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治疗。
②心理护理。护士积极安慰患者心理,告知患者病情控制,并逐渐好转,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疏导,协同家属鼓励、支持并关心患者,列举康复案例。
③溶栓护理。溶栓前,护士先了解患者病情,排除相关禁忌;溶栓中,密切监测患者体征,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想象,若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④药物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在床头张贴用药须知,观察患者服药后反应。
⑤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多食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胆固醇等食物,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果蔬,多饮水,每日清晨可饮蜂蜜水,适当按摩腹部。
⑥并发症预防。护士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后,时刻警惕心脏情况,有无停搏或室颤;并观察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发病后24-48h内,做好心源性休克预防工作,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异常。
⑦健康宣教。护士为患者、家属介绍AMI知识,说明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出不足之处并纠正。
⑧运动护理。发病初期,嘱患者以休息为主,病情稳定后,指导床上肢体活动,逐渐过渡到步行、体操等下床活动,适量运动,勿运动过度。
心理状态采取Zung制定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SDS评分分界值53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评价包括躯体、心理、精神及社会4大功能维度,每项100分,生活质量随评分升高而提高[3]。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分组 时间 SAS SDS观察组(n=40)护理前 59.43±6.43 61.23±7.22护理后 35.65±7.34ab 32.54±4.21ab t 5.4126 21.7105 aP <0.05 <0.05 t 9.4441 20.5223 bP <0.05 <0.05对照组(n=40)护理前 59.41±7.02 62.13±6.53护理后 50.33±6.54a 53.16±4.76a t 5.9855 7.0205 aP <0.05 <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几率5.00%更低(P<0.05),见表2。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3。
表2 并发症比较[n(%)]
表3 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组间比较,aP<0.05。
分组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观察组(n=40) 80.23±7.43a 83.11±6.54a 80.25±5.98a 83.08±7.32a对照组(n=40) 72.34±4.76 75.43±4.98 74.31±4.76 77.34±5.41 t 5.6551 5.9089 4.9152 3.9884 aP <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35.65±7.34)分、SDS(32.54±4.21)分相较于对照组评分低;这与王莹[4]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全面护理能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心态。分析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健康较差,在发病后,担心疾病进一步危害机体健康,并造成家庭负担,故而产生负面情绪。为此,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顾虑及需求,分析负面情绪来源后,施予针对性疏导,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促进病情转归,提高康复效果,并列举康复案例,增加患者康复信心,并积极与患者沟通病情,告知病情逐渐好转,从而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尽可能地为患者争取当地医疗优惠政策,避免患者担忧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压力,从而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关心及支持,能安抚患者情绪,保持乐观心态[5]。同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几率5.00%相较于对照组20.00%更低;说明全面护理能减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这是因为护士积极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后,时刻警惕心脏情况,有无停搏或室颤,以防出现心律失常;并观察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发病后24-48h内,做好心源性休克预防工作,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异常[6-7]。另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全面护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这是因为护士积极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全方面的护理指导,让患者在患病期间能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一切以满足患者需要为主,积极为患者治疗、护理,实现病情早日康复的目标,从而提升生活质量[8]。
总结上文,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