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尚武文化管窥

2019-04-16 08:07吴林吴宇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浒传

吴林 吴宇欣

摘 要:元末明初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中充满了尚武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喜爱武艺、懂得武艺者众多以及不畏强敌、敢于拼搏者众多。尚武文化兴盛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还有的是受传统尚武文化的影响。本文在论述《水浒传》这部鸿篇巨制中的尚武文化出现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探究了尚武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尚武文化;不畏强敌;敢于拼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3

引言:

什么是尚武?“从字面来看,是人们对武力的尚崇,对武装的强化,对武备的重视”。尚武意味着对武力的喜好,在武装对抗中获得快感,把军事征服和武力强大视为荣耀。对个人来说,尚武精神是 “面对敌人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地抗争,是与敌人作战时的无畏精神”。对国家而言,尚武就是“维护国家尊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尚武精神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有人说中国人是缺乏尚武文化的民族。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傲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我们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尚武文化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尚武文化、尚武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生动体现,如元末明初的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学者于定一认为,《水浒传》专为鼓吹武德、提倡侠风而作,“因外族闯入中原,痛切陆沉之祸,借宋江之事,而演为一百零八人。以雄大笔,作壮伟文,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以为排外之起点。”《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有论者认为,“《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是社会受其余赐,是施耐庵之功也”。还有论者认为,当今社会仍受惠于《水浒传》所带来的尚武精神,“《水浒》以武侠胜,于我国民气大有关系,今社会中尚有余赐。”近代翻译小说大家林纾也对《水浒传》中的尚武精神称赞有加,他在比较了中西小说之后说:“西人说部,舍言情外,探险及尚武两门,有曾偏右奴性之人否?明知不驯于法,足以兆乱,然横刀盘马,气概凛冽,读之未有不动色者。吾国《水浒》之流传,至今不能漫灭,亦以尚武精神足以振作凡陋。”《水浒传》中的尚武文化十分兴盛,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尚武文化兴盛的主要表现

(一)喜好武艺、懂得武艺者众多

《水浒传》中尚武的人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家庭背景,且武功的高低各不相同。仅以梁山好汉为例,如武松,身于一个家徒四壁、家境贫寒农民家庭,自幼没有了父母,与哥哥武大郎相依为命。他自幼喜爱武艺,通过拜访名师,习得一身好武艺,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不畏强敌的勇气,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最终成为威名远扬的英雄好汉。

再如梁山好汉中位列武功最强武将之首的卢俊义,原为河北大名府的富商,枪、棒、拳被誉为“河北三绝”。因他拥有一身好武艺,而被梁山义军招入队伍中。绰号为霹雳火的秦明原来是朝廷的将军,后来加入到梁山义军中。呼延灼原来也是效忠于朝廷,宋徽宗令其讨伐梁山。他被梁山好汉抓住后,宋江以礼相待、好言相劝,这才加入梁山队伍之中。

梁山好汉中不但男子尚武,连女子也特别尚武,且武艺高强。如顾大嫂,她性情彪悍,颇有武艺。后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宝而参与劫狱行动,上梁山入了伙,在梁山义军攻打祝家庄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扈三娘原本是扈家庄的千金小姐,她虽为女辈,但是一般人都不敢小觑她的武功。她平日常使刀。刀进刀出难以觉察其踪迹,更有用绳套的看家本领,阵前用绳套捉人的手段技术十分高强。

在《水浒传》中崇尚武艺,学习武艺和传授武艺的人众多,“武艺高强者被人大力推崇,拜师学武者众多。”如鲁智深被寺院发配去看管菜园,一群以偷菜为生的破落户泼皮被鲁智深高强的武艺所折服,纷纷拜他为师,以学习武艺。柴进出身于贵族家族,极崇尚武艺,家里豢养着武师。他天天和武师在一起舞刀弄剑,练习武艺。再如孔明、孔亮两位少庄主,主动拜宋江为师,请求其传授武艺。

(二)不畏强敌、敢于拼搏者众多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不畏强敌、敢于拼搏。史进自幼就对武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喜欢舞枪弄棒。真正开始确立他江湖地位的一次战斗,是其勇拒少华山群盗事件。他率领着三四十家史家庄户,勇敢地对抗少华山的大批强盗。

“江州城劫法场”的情节描述也让人印象深刻。为了救出因题反诗而被打入死牢的宋江,梁山好汉聚集一方,由晁盖领导,决定攻打江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人是李逵。李逵在宋江、戴宗二人即将被行刑的紧急时刻,完全不顾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独自一人前去劫法场,与一群装备精良的将士进行浴血奋战。明代著名小说评论家李卓吾称赞他是:“真忠义,真好汉”。

更值得一提的是,梁山好汉不畏强敌、敢于拼搏的尚武精神突出表现在英勇抗击外族侵略军方面。面对大举入侵的辽军,在宋朝军队接连惨败的情况下,梁山好汉们没有畏敌如虎、胆怯逃走,而是积极上前杀敌。张清飞石大显神威,董平双枪无比强悍,关胜大刀一马当先,呼延灼双鞭威力无穷。他们神勇无比、意气豪迈,把一个与宋朝打了几十年仗,苦心经营两百多年的辽国打得支离破碎。

(三)崇尚武技、敬重技高者众多

在《水浒传》中,人们普遍崇尚武技,敬重武技高强者的人数众多。无论君王、官员,还是庄主、百姓,都十分推崇、敬重那些武艺高强之人。

在君王方面,如在《水浒传》第五十四回中,宋江為救被关进大牢的柴进,杀了太尉高俅的堂兄弟高廉。高俅将消息禀报给宋徽宗,并举荐呼延灼出兵征剿梁山。宋徽宗准奏,特意亲自接见“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熟经战阵”的呼延灼,并赏赐给他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踢雪乌骓宝马,作为他的坐骑。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对于武艺高强、敢于为朝廷征战的将军的重视。

在官员方面,如在第十三回,梁中书欣赏杨志的武艺,便想任命他为军中副牌。为防止他人心中不平,于是让其在东郭门教场演武。杨志在斗枪和斗箭项目上,连连打败周谨,因此被梁中书提拔为副牌军,但是正牌军的索超却被触怒。他与杨志交手了几十个回合,却没有分出谁胜谁负。梁中书考虑到两人继续比武下去很可能两人都受伤,便下令鸣锣终止比赛,把这两个人都任命为管军提辖使。由此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在做官升官方面也重视武艺的高低。

在庄主方面,如在第九回,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柴进想看看洪教头和林冲武艺的高低,于是让二人进行比武,以决胜负。林冲碍于情面,只好与洪教头进行了一番比试,很快就击败了他。洪教头常年在府上教柴进使棍棒,在柴进的庄园里虽然算不上是地位很高,但毕竟也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而此时的林冲则是一个囚犯。柴进不但不为自己的老师辩解,还给了林冲很高的礼遇,这流露出柴进对于具有高强武技的林冲的敬佩之情,对于有真本事、高武艺的人的敬重。

在百姓方面,如在杨志和索超比武完成,二人均被奉为管军提辖使时,所有的士卒都打着得胜鼓,欢呼叫好。围观斗武的百姓,他们都满面笑容,满心欢喜。再如武松背着老虎下山来到村子里,景阳冈的村民们都纷纷过来向他来道谢。村民们给他戴上红花,簇拥着进了清河县。说他是替人民消灾减祸的大英雄。清河县令看武松勇猛无比,人心所向,便任命他当了个都头,从此,武松扬名天下。在《水浒传》中,百姓对于武艺高强的人都怀有一种敬佩、恭敬之心,是一种由衷的崇拜之情。

二、尚武文化兴盛的主要原因

《水浒传》中的尚武之人众多,尚武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颇具尚武精神,他们之所以尚武、习武,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方面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柴进和卢俊义。在梁山好汉中,柴进的出身是最高贵的,“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他是五代后周皇帝的嫡派子孙,手持太祖皇帝的丹书铁券。他的家里养有众多好汉,平时对流放的犯人都十分关照,还经常和他们互相切磋武艺、交流经验,武艺大有长进。

卢俊义原本是河北大名府的富商、大财主。拥有一身好武艺,棍棒功夫可谓天下无双。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身边也有众多看家护院的手下,根本无需自己亲自习武自卫。他之所以习武,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没有对武艺的执着热爱和浓厚兴趣,他也是断然难以练就出一身令人钦佩的精湛武艺的。

(二)为保护自己财务安全

北宋末年,社会现实非常黑暗,《水浒传》正是成书于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民生凋敝、皇帝昏庸、盗贼当道,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的状况。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黑暗的政治环境下,一些人或群体之所以去学习武艺,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更多的便为了自保,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害,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受盗贼的威胁。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就是祝家庄。

祝家庄是一群祝姓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这里的良民百姓从来没有主动招惹过梁山之人,相反很怕梁山之人过来问他们“借粮”(其实为一种有借无还的强盗行为)。因此庄前庄后的五七百人家都在家准备下两把朴刀,在农闲时节练习武艺,用以防备贼人来抢粮。再如史进, 他之所以尚武、习武,除了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所在的史家庄靠近强盗横行的少华山。为了保护史家庄的切身利益,使其免受强盗的骚扰和抢夺。

(三)为了自己的前途发展

《水浒传》中的不少人尚武是出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实,“从生物的本质方面来说,任何人做任何事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和自身的发展”。梁山集团中大部分人是不得已进入绿林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回归主流社会,而且他们最后也都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武松。他出身于贫穷之家,父母早亡,他自幼与哥哥武大郎相依为命。武松家并没有什么土地田产,更没有手艺傍身来养家糊口。他学武艺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学成之后可以去边疆效力,“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其实,《水浒传》中出身朝廷武将的梁山好汉,如鲁达、董平、张清、雷横、单廷珪、魏定国、徐宁、郝思文、秦明、索超、孙立、孙新等人都是如此。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而练习武艺,因武艺高强而逐渐成长为朝廷的武将。

(四)受传统尚武文化影响

在《水浒传》中,有一些英雄好汉深受中国传统尚武文化影响。可谓是“传承中华武魂、弘扬民族豪情”的典范。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杨志、王进、关胜、呼延灼等人。

因脸上一大块青记而得绰号“青面兽”的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乃名声显赫的将门之后。祖先的荣耀让他产生光宗耀祖、功成名就的动力。他备受家庭尚武气氛的感化,自幼习武,练出了一身技艺,大多兵器基本都会。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王升的儿子,使棒绝技是来自祖传。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关胜在梁山马军五虎将排首位,精晓兵法,兵器为青龙偃月刀。受家庭尚武文化的影响,关胜自小就习得一身好武艺,立志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耀和光彩。

呼延灼,上梁山以前为汝宁郡都统治。因为是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后代,他深受前辈尚武观念的影响,自幼练武,武艺精湛,有勇有谋,有许多人不可抵挡的勇气,善于利用兵器。

三、尚武文化的当代意义

《水浒传》充斥着尚武文化,在尚武文化的陶冶下,梁山好汉们都“各怀绝技,武艺精湛,满怀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气神”,这就是他们打败众敌、取得了许多胜利的原因。《水浒传》中的尚武文化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放眼历朝历代,强盛的国家必定有强大的尚武精神作为后盾”。许慎在《说文解字十二下戈部》中有楚庄王对“武”的解释:“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如秦朝商鞅变法后,“全国盛行尚武之风”,使得原本弱小的秦军战斗力倍增,统一了天下。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提倡尚武文化已经不单单指的是崇尚武艺,练习武艺,更主要指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尚武文化。“面对困境时坚强不屈、面对敌人时奋勇抗争、与敌人作战时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在我国当前国际环境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尚武文化应该蕴涵卫国保民的志向、居安思危的观念、刚毅坚强的意志、奋发进取的意识”。并且要为此不懈地练好过硬的本领,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外来干涉和侵略势力,做好将其击败的充分准备。

当今社会长期盛行萎靡柔弱的世风,如不少年轻人会畏难怕苦,倘若一个国家或民族缺乏尚武精神,便不能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一旦遇到金融危机或是一些国际干涉,便会变得不堪一击。

一言以蔽之,崇尚怯弱顺从的文化是不能也不会保护自己的。当今我们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将尚武文化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含义,它不能是以武称霸、用武欺弱,而是培养人们敢于对恶动武、善于以武制恶、敢于向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文化教养。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激励民众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斗志,一种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毅力。

结语:

《水浒传》作者用大幅篇章记录了英雄好汉们五花八门的武艺,诠释了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尚武精神。深入了解《水浒传》这部鸿篇巨制中的尚武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更好地培养中华民族刚毅果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

当然,我们在研究《水浒传》的同时,也应学会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其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给予今人以启发。当今中华儿女应当了解尚武文化,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尚武精神,通过训练强健国民身体素质,壮大国家。

参考文献:

[1]侯晓静.《水浒传》中武打描写与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3):21.

[2]张元驰功.武术文化内涵探微[J].武术研究,2018(3):42.

[3] 于定一.小说丛话,新小说,1905(15):69.

[4]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新世界小说社报[N],1907(8):8、9.

[5]王基. 忠義英雄史诗的完成——《水浒传》征方腊的几个问题[J] .十堰大学学报,1996(1):91.

[6]施耐庵.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4、52、67、92.

[7]马新录.试论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J].新西部,2018(8):156.

[8]吴茂刚.文化自觉视域下的院校学员尚武精神培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7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歌川国芳的水浒传绘画作品特征分析
半斤八两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德译《水浒传》——欧洲最早、最奇、最经典的译本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