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外语研究专项”课题,编号:WYZX2017-01。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中西方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本文主要对中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起源进行探讨,着重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差异性,达到关注思考人本身,体现文学中的人文性差异,达到有效展示自我目标。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西方文学;内涵分析
作者简介:武鑫山(1967-),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中西方文学描绘的人文精神是共同的文学现象,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描绘都来自由和自我人格的塑造。由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原因,决定了在中西方文学关注和思考人时展示出较大的人文性差异。
1.中西方文学人文精神起源与内涵的比较
1.1人文精神的起源比较
西方文学人文精神起源来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古希腊时期文学作品的部分章节中已有有关生命意义与人性的描写,这种自由理念与人文精神在文艺复杂时期被进一步放大,并且引发作家群体对人性、自然、宇宙等命题的充分思考。神是人自己的思想在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有充分的展示,古希腊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的思考在文学作品中有较强展示,常常用隐喻原始欲望的内容,这也充分的体现西方文学的人本价值观念。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来自于五四时期,随着人们对封建思想认识的觉醒,基于新民主主义发起的文学运动使得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更好地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意识,在文化与教育领域向传统进一步发起了挑战。基于五四的新文化运动更好地在文学创作中关注了人的精神层面,人的觉醒与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我国文学人文精神的起源,五四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人文精神的起源,标志着我国文学创作日益向着满足大众需要的方向发展。
1.2人文精神内涵的比较
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的内涵较为广泛,西方文学话语里的人文精神更多的指向人的能动意识,人的主观意志等。西方文学人文精神更关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强调歌颂人的自由,彰显人的自主意志等内涵。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弘扬人性,以及批判社会的现实权势。而中国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强调人走出蒙昧,以人的生存为中心构建一系列法律、道德、信仰等关系。我国的人文主义文学精神更多的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强调将文学民族化与世界优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有效解決国人的生存危机,更好地在政治层面、社会层面突显的人价值。我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多的展现在批判保守思想方面,强调将文学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注重打破对个人迷信与神的崇拜,主要用历史对现实进行深刻的思考,虽然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没能过多的拷问人的生存危机,但是仍在突破传统中进行不屈的精神抗争,从而满足人现代生活需要。
2.人文精神表现的差异体现
2.1群体与个体差异
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是以关注个体命运为主的,西方文学重注重描写个人生活的变化,强调作品描写一个人的自由,围绕着人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以及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描绘。西方文学作品不是单纯的赞美人性,而是在看到人性的复杂的基础上对人性持乐观或否定等不同文学态度。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受到西方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文学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对人性的爱,以及人性的复杂性。中国文学过多的关注的是群体命运,强调在群体中展示个体,逐步的向肯定个人价值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日益向描述个体方向转换。
2.2人与神的关系差异
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建立在人神对立的基础上,上希腊时期的神话中的人神之争,到文艺复兴时期首肯人的价值,以及肯定人的尊严与民主价值,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积极探寻着人的复杂性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文化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依然是中国文学描述人性时不可避开的文学语境,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文学倡导的重要理念,中国文学偏重的人文精神是基于人类共同精神追求的精神境界,它追求的核心在于生命个体对人生意义 的探寻。中国文学一方面肯定人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个人的自由不能理解为任意性的自由。这使得中国作家的作品关注人道主义,并且朴实的将人道主义观点在作品中展示出来。例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肯定人的价值,并且追求人性的解放,同时又有着极强的中国社会的印记。
2.3理解民生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文学对于民生有不同的理解,西方文学的民生精神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多表现为对民权的追求,西方作品中对人性总有阴暗一面的描写,西方文学描写中有人的失意、人的错误,普世同情是西方人道主义的重要理念。而我国文学作品中对民主的理解具有非理性、公正和犀利性的批判为载体,中国文学中常常有“超人”式的人物的描写。在90年代后期的文学作品中《欲望的旗帜》、《午后的诗学》等对文学形象实现了颠覆性的描绘,作品的人物形象不再是超人,而是追名逐利的人物形象。
2.4自由崇拜的差异
人对欲望的抗争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在崇拜自由同时更崇尚人格的自由独立,但是在描写人性自由时又充分的与社会背景交叉,因此在作品中更多的展示出人的欲望诉求与社会不可避免的矛盾斗争。
结论: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基因不同,因此在人文精神描绘的基础上,中国文学更关注群体性的精神世界,西方文学在描绘人文精神是更注重进行自我批判,中国文学中的人性展示更多地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强调在人的生存意义上探索,从而满足自我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建明,谢锡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家,2010(3).
[2]孟志明.谈英美文学的人文精神[J].芒种,201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