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娟 闫珊珊 张卫静
基金项目:2017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帕特里克.怀特的《人树》多层面主题探究,课题号:201704050202。
摘 要:《人树》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成名作。本文试图从异化,信仰危机和苦难与救赎的角度,对《人树》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其多层次化的主题和对现代人精神困顿的关注,进而彰显这部作品直扣人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异化;信仰危机;苦难与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作为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史上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怀特的成名作,《人树》自问世以来,经历了最初的饱受非议到之后的极度赞誉,可见其经受岁月考验的艺术功底和持久不衰的思想魅力。它宛如一面多棱镜,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迥异的内涵。
首先,从异化的角度观之,读者可窥见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异化是指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丧失了主体性和精神自由,从而经历精神创伤和心理变态。怀特是一位笔触非常敏感的作家,也是一位社會责任心极强的作家。他身处的澳大利亚正处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随之出现的人际关系疏远与隔阂,使人们陷入极大的空虚和精神危机之中,异化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作为象征纯真的丛林的对立面,是一股强大的异化力量。曾经在丛林长大的雷和塞尔玛,一到城市便失却了往日的纯真,一个不务正业,死于非命,一个沉迷灯红酒绿,沦落为金钱的奴隶。还有其他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要么漫无目的,要么冷漠无情,要么声色犬马,简直就是一幅异化群像。此外,人际关系的异化现象十分严重。无论是斯坦一家家庭成员之间,还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曾经互帮互助,乐观进取的丛林伙伴情谊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不再是朴素的丛林情感,而是被金钱,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等取代,典型的爱无力,也是异化的表现之一。
从宗教角度分析,读者可捕捉到现代人的信仰危机。《人树》创作的时代背景正是澳大利亚与母国的纽带日渐脱落却又还未完全建立起属于本土的信仰。对于怀特的宗教信仰,评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怀特是无神论者,因为他的作品中多是人性战胜神性;而有人认为怀特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宗教的身影。对于宗教信仰,怀特曾这样形容自己,“信奉不可知论的泛神论者,神秘主义者,本来可以成为基督教徒却终究没有成为的澳大利亚人。”从这个层面讲,斯坦就是怀特。斯坦成长于一个信奉上帝的家庭里,只是母亲的上帝是温和的,父亲的上帝是暴躁的。这就为他日后对上帝的复杂情感埋下了伏笔。初到丛林,与艾米结合,斯坦经历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可随着子女的出生,加之繁重的劳动,斯坦变得越发沉默了。他感觉到对上帝的需要。后来,斯坦又经历了水灾,火灾,虽然变得更坚强,他却深深感到,生活除了睡觉干活以外,还应该有对于某种存在的信仰。于是,他祈祷,也去教堂,但总是肉身和精神相分离,远不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值风烛残年,经历了妻子的背叛,儿子的死亡,女儿的堕落,以及种种生活的磨难,斯坦在年轻的传教士大谈信仰时,觉得胸口发堵,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这就是上帝。这象征着斯坦最终对上帝的唾弃,虽一生当中偶有信仰,但最终还是陷入了“上帝已死”的精神危机当中。
读者还可以从苦难与救赎主题入手理解这部作品。怀特时代的澳大利亚,昔日的丛林伙伴情谊几乎荡然无存,经济繁荣的同时,是人们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和逐渐恶化的人际关系,人们陷入从未有过的迷惘之中。反映在怀特笔下,则出现了一系列的面临精神危机,充满困惑,内心挣扎的人物形象。斯坦便是其一。斯坦的一生,可谓是充满苦难的一生。从最初的开荒拓地,到经历家庭的变故和天灾人祸,可他却变得一次比一次坚强,一次比一次淡然,一次比一次谦卑。“单纯和谦卑的境界是人类唯一的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斯坦所经受的苦难不但没有摧毁他,反而成就了他达到理想境界。虽然他一直处于是否信仰上帝的摇摆不定中,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在内心对人生出路的思索和探求,在日益谦卑的心境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从出版到现在,《人树》已走过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但艺术魅力丝毫未减。一部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就像是一个多面体一样,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从不同的角度观之,人们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期待更多的学者,英语文学爱好者对《人树》作出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解读。
参考文献:
[1]Hu Wenzhong. “The myth and the facts——A reconsideration of Australias critical reception of Patrick White”. Australian Literary Sstudies,1994(1).
[2]John Beston. The Tree of Man as a Pioneer Novel. Antipodes. From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2003.
[3]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校勤.敬神者还是渎神者——论怀特小说《人树》中主人公斯坦.帕克的宗教信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