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斜阳》写于太宰治离世的前一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在日本已成过往文化,已没落的贵族在逝去的岁月中低低吟唱的挽歌。男主人公直治欲通过和贵族家庭背景划清界限以融入“群众”来实现自己的“革命”,但是直治吸毒喝酒等颓废的生活仅仅只是形式上的“革命”,并未动及思想,周围的民众也并没有接纳他,他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位置,最终在母亲病逝之后也选择了自杀。小说并没有从直治的男性角度来书写,而是将大胆的颓废描写和绝望之情借女主人公之眼延展开来。母亲的贵族形象引出了直治矛盾的处境,他心里欣赏贵族的母亲但又要和她划清界限。画家太太的形象印证了直治终究无法摆脱贵族背景给自己择偶标准的影响,又回到了贵族本位。而与直治强烈对比的是他的姐姐和子,她不是如直治般只从形式上革命的人,她爱自己的家人,也能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顺从了自己的心,解放了一切思想上的束缚,她才是真正的革命的实践者,并能最终完成属于她自己的革命,这三位主要女性角色构成了全文发展的重要线索,是直治心理变化的三位推手。
关键词:斜阳;太宰治;女性形象;俄狄浦斯情结;归属与反抗
作者简介:孙育红(1987.4-),女,汉,湖北武汉人,硕士,文华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
引言:
《斜阳》创作于1947年,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弟弟对于人世的疏离、孤独、恐惧乃至绝望,而同时又极度渴望爱和真诚,想追求幸福和自由,想脱离贵族身份,想革命,却无法有任何突破,最终自杀。他渴望母亲的爱,但是又想和贵族家庭划清界限,于是故意疏离母亲,但是他倾慕的确是和母亲高贵气质十分相似的“画家太太”,这对于想脱离贵族的他无疑带来了矛盾痛苦。而主人公姐姐和子却在日本最后一位贵族母亲逝去之后勇敢的走上了她自认为的革命之路,较之弟弟也可谓之一种解放和成长。
就目前的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先行研究来看,《日本的<樱桃园>——<斜阳>——论<斜阳>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乔莹洁,2001)将《斜阳》《樱桃园》中的母亲形象做比较,并重墨解析了姐姐和子的革命道义。寥寥有几篇论文或分析女主和子,或其母亲形象。但却有一位被忽略的被直治所暗恋的画家太太尚未涉及。
男性作家用女性角色作为第一人称叙事也是亮点之一。贵族代表的母亲,在革命之路上成长的和子,被男主人公直治仰慕暗恋的画家太太都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她们三人从三个侧面展示了直治心理变化和命运发展。
一、“母亲”形象的意义
“母亲”对于太宰治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太宰治的母亲体弱多病,太宰治是由乳母带大的,另外他作为第六子在家里并不受重视,太宰治对于母爱是十分渴求的。“母亲”于太宰治来说,包含着作者的审美和对女性的幻想,如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他对母亲是依恋的。《斜阳》男主人公直治便是如此,虽然直治认为自己为了得到进入民众房间的入场券必须和家人划清界限,但是他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是存在的。
1.1俄狄浦斯情结
在直治心中母亲是真正的贵族女性,她的举止和品格都是作者对理想女性的定义。例如直治对姐姐是这样评价母亲的。“不能说有爵位就是贵族……真正的贵族根本不能像岩岛那么装腔作势!我们这一族嘛,正宗的贵族也只有母亲一位了,是吧?那才叫正宗,比不得的!”母亲病重以后,直治是十分落寞的,也哭过好几次。直治想要自杀,但是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这么做,这一点在直治的遗书中可见原因。“我早都应该死了。但有一点,那就是妈妈的爱。想到这点,我没办法死。人在拥有生存權利的同时,拥有可随时随意死去的权利。但我认为,母亲活着期间,死的权利必须置后。因为那意味同时杀死母亲。”
“死”对于直治来说也许是最轻松的解脱,但是为了母亲,怕母亲悲伤得哭坏身体,他并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选择自杀。这也体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
1.2母亲是归属却又是要摆脱的矛盾对象
没落的贵族命运和周遭的革命朋友又让直治想要迫切的和与贵族有关的一切划清界限。
在直治的遗书中是这样写的,“我必须忘记家庭,必须反抗父亲的血统,必须拒绝母亲的优雅,必须对姐姐冷漠。不然便无法得到进入民众房间的入场券……我们果真是有罪的么?生在贵族之家是我们的罪吗?仅仅因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们就不得不终生——比如像犹大地家属那样——惶恐、谢罪,在羞愧中活下去。”
母亲对于直治来说是个矛盾的存在。“母亲”是“一名真正的贵族”,直治爱母亲,但是只有远离母亲,远离他贵族的家庭背景,他才能得到和民众接近的机会。但是直治终究也没有能融入到其他阶级中去,“民众只给了我充满恶意和虚情假意的旁听席”。他最后走投无路地回到了母亲的家,在母亲病逝之后了无牵挂,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和子”形象的意义
本小说有趣的一点是男主人公直治并不是第一人称叙述者,作者选取了直治的姐姐和子作为观察者和情结的推动者,借由和子将所有人物串联起来了。而和子也是作品中相对情感最全面的一个人,她对弟弟和母亲,以及爱人们的感情是很立体的。相对于直治的软弱,和子是敢爱敢恨的。
2.1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和子之所以能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笔者分析有如下原因。第一,与自杀的直治软弱相比,和子选择了活着。从生命的长度来说和子更适合作为能把故事讲完的人。第二,他人的女性视角可以让作品显得更加客观,作为一名旁观者来审视半自传体的“太宰治”的人生,避免沦为完完全全的私小说。第三,太宰治借助姐姐这个角色能在虚构的小说中实现他未能实现的人生。
2.2“革命”的实践者
小说一开始便是和子在娘家和母亲用餐的场面。和子和丈夫离婚了回到母亲家,没有经济来源的离异妇女回到娘家,照理说可能是凄凉的陷入绝望。但是和子并没有如此,她心里始终追寻着爱情。
和子对爱的追求是单纯直接和热烈的,和子和丈夫离婚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弟弟吸毒长期要她援助,另一个在于她对理想男性的追求,表达感情时的单纯。如她因为喜欢细田先生的画而向往着这位高雅人士,毫无掩饰地告诉周围的人和自己丈夫结果招致误解,另如为了弟弟认识了上原,和上原发生了亲密之事,回家告诉了丈夫她有了情人。由于和丈夫之间终究变得生分起来,便自己回到了娘家,解除了婚姻。母亲死后,对于和子来说战争才开始,如原文中如此描述:“战斗,开始。不能永远沉浸在悲痛中。我有无论如何都必须为之战斗的东西。新的伦理。不,那么说有伪善意味,恋情,仅此而已。”和子这个角色从一开始便是敢爱敢恨的,所以最后她能摆脱一切桎梏踏上追寻爱的“革命”之路,并怀了上情人的孩子,完成了直治至死所不敢为之事。
三、“画家太太”形象的意义
3.1 暗恋的对象
小说中对画家太太并没有过多笔墨来书写。第一次描写是和子陪嫁的阿婆给弟弟送钱见到画家太太的印象——“那位太太虽说不怎么漂亮,但热情,看上去有教养。若是能给那位太太,钱是可放心交给的。”借阿婆之口交代了画家太太的人格魅力。
画家太太第二次出场是和子在母亲死后踏上追爱之旅,上门去找上原遇见太太。“一个带有旧时风韵的比我大三四岁的长脸女子从门口幽暗中轻轻一笑……问话语气一无恶意二无戒心。……在这个女子面前——只在这个女子面前,我的恋情也好像奇妙地让我觉得内疚起来。我战战兢兢,几乎低声下气。”
画家太太的浓墨重写出现在直治的遗书里,“发型是这么传统,衣着也非常寒碜。但并不邋遢,总是穿得合身得体,整洁利落。……油画家举止十分粗暴无礼,但太太装作若无其事,总是面带优雅的微笑。……我一下子恋上了那天那时那人的眸子。凄苦的恋。高贵——不妨这么说吧。我可以断言,我周围的贵族里边,除了妈妈,能做出那般毫无戒心的‘直率眼神的人一个也没有。……”直治迷恋上了画家太太,也是他持续到画家家里去的理由。并给了和母亲一样高贵的评价。侧面反映了直治对母亲的爱,以及内心深处对贵族的认同,所以直治极力想摆脱的贵族身份也终究影响了他的择偶标准,暗恋的画家太太也是如贵族母亲般高贵的女子。
3.2“革命”未实践的对象
虽然对画家太太的依恋思恋之情几乎让直治发狂,但是他终究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任何行动。这跟和子对爱的直率截然相反。
对于革命,直治并没有从思想上进行改良,而是想通过形式上的沾染一些“民众”的不良之气如酗酒吸毒等来得到进入民众阶层的入场券,这也是直治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对于画家太太的暗恋同样如此,直治无法表达对画家太太的爱,理由如此。“我不是害怕道德,而是害怕那个疯了一半,不,差不多可以说整个疯了的那个油画家,怕得不得了。”直治并没有真正革命者的奮不顾身,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也是未实践就失败的革命。
追求革命的直治,一是对于划清和贵族家庭的界限并不彻底,形式上不与家人联系,但缺从家人那里索取玩乐的钱财。二是对于爱情也是畏手畏脚,害怕被攻击。三是想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是却又心向之高贵,无法彻头彻尾的认可这个阶层。基于这三点原因,如同直治自己所说,他终究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只能逃避地选择了自杀。
四、结语
母亲的贵族形象引出了直治矛盾的处境,他心里欣赏贵族的母亲但又要和她划清界限。画家太太的形象印证了直治终究无法摆脱贵族背景给自己择偶标准的影响,又回到了贵族本位。而与直治强烈对比的是他的姐姐和子,她不是如直治般只从形式上革命的人,她爱自己的家人,也能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顺从了自己的心,解放了一切思想上的束缚,她才是真正的革命的实践者,并能最终完成属于她自己的革命。三位女性形象各有其作用,相辅相成,丰富了小说的脉络,让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太宰治.林少华译《斜阳》[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2]社本武.论太宰治《斜阳》中贵族的精神世界[J]. 日本研究,2010.
[3]陈婷婷 徐旻.自我身份的消解与重构——太宰治《斜阳》的成长主题解读[J].2013.
[4]乔莹洁.日本的《樱桃园》——《斜阳》——论《斜阳》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J].2001.
[5]章莉人.太宰治后期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以《冬日烟火》和《斜阳》为例[J].2018.
[6]任江辉.论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