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生
许多年过去了,却总也忘不了,那曾是小县城的牌坊街老家老屋门前的那口水井!自我记事起,它就已存在好多年了!它与我朝夕相处、近距离的接触。总之,它与我休戚相关。早上醒了起床,跨过门的石护坎几步,就来到它跟前,触摸到它“身体”的温度。小时候,夏天,我喜欢趴到那凉冰冰的圆形石井框上,感受那舒爽的清凉……
还喜欢伸头朝井里看,探寻它的神秘和奥妙所在……听大人说,井通河、河通江、江通海,这井底世界,可大着呢!不然,哪来的那么多供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呢?老人还说,井里还住着水龙王,每年二月二那天,他还要从井里出来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之事呢!孩童那会,到了那个日子,我还真倚在大门边,守望着那井口,看看水龙王究竟怎么飞出腾云驾雾上天的?可一直等到天黑,也不见水龙王的身影和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人大了,知道那是街坊们,毫无科学根据,凭空想象,胡诌出来的神话。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愿意提出任何质疑。
不容回避的事实,我从娘肚降临到这人世间,到长大成人,吃的用的都是这门前井里的水。人生第-次沐浴更衣,用的就是从这井里打起的水烧热了洗的,它使我身体干净,清白地开始了人生的启程……母亲喂我的乳汁里,也饱含着这井水的咸味。
全家老少,一日三餐,洗衣浆衫,也都靠这井水。这门前的井,是从上辈人手里传下的。它是何时建用?也不清楚。奶奶和母亲在日时,也没告诉过我这事。它不仅恩泽我们全家,还惠顾前后左右邻居们。他们要上这井坎上来汲水、洗衣或洗菜,便都说:“走!上曹家水井上去,洗衣、洗菜去!”我们家门前的这水井,是方便大家,无偿给人使用的。这是祖传下来的习惯。
在邻居们用完井水后,井台上总要丢下-些菜边皮、菜根、菜蔸、鱼鳞、鱼肠、皂角皮、肥皂头什么的脏物。我家人看见这些,会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把它们清扫掉。有时,窨井笼、淌水小沟堵了,也归我们家来掏、来疏通。这好像就是约定俗成的事-样。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母亲来做。她总是乐呵呵,像干什么有趣的事一样来完成这些义务。我们小孩,有时也学她,从家里拿出火钳,夹菜蔸,用铁丝、细竹棍来掏阴沟笼。母亲看到,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的嗔怪我们道:“要做,就做好,不要跟在后瞎起哄,不然,就到-边去!”
上午,使用门前水井的人最多!起清早就有左右隔壁、前后街坊来打水洗衣了。这些妇女,在青石板铺成的四方形井台上,拎水呀、说笑呀、在洗衣板上搓衣呀、揉衣呀、杆衣呀、拿棒槌“噼噼、叭叭”有节奏地槌衣呀,翘着屁股,蹲在那儿,全身心地投入,难免要露出腰间的细嫩白肉和臀部敏感的部位来,引来上井台打水的男人们偷窥的目光……
不多一会儿,担着大木桶来挑水的男人、提着小红桶来拎水回家做饭的女人,穿梭不息,来来往往,有时难免碰撞-下,桶里水就会晃泼出来,溅湿了鞋和裤角,引起一阵嘻笑假骂……有的时候,是年轻男人故意和小姑娘那么磨擦一下,好找个理由说话……这拨人走了,那拨洗菜的人,拿着大盆、拎着桶、篮里的菜又来了,又是一通放桶到井里“扑嗵、扑嗵”打水的声响,又是一阵不亦乐乎地说笑声……临近中午,静了下来。
门前的石板路、井台上、到处弄得湿漉漉的,这里一滩水,那里一些泥。这时,又总是母亲看不过意,从家里拿来竹丫丝笤帚,把积水、泥巴清扫掉。母亲每每做这些事的时候,常对我们说:“也就是几条把的功夫,顺带的,吃不了多大的亏。力气浮财,去掉又来嘛!”母亲还常在没人使用水井的时候,拿出搓洗干净的旧衣、毛巾来,为那、为人们忙碌一天的石头雕凿成的井框来洗“脸”擦“身”,她用手轻轻抚摸那被岁月绳索在它“身体”上磨擦出的道道伤痕……把四方形井台石板揩得干干净净,显得亮亮堂堂的!后来我想,我们兄弟姐妹当时不懂事,怎么就不晓得去用手抚平一下、为我们守寡、日夜操劳、被艰难生活折磨得母亲脸上增添的许多皱纹呢?
当然,苦中也有乐。夏天门前井里的水,是凉爽的。邻居们起清早,在天麻麻亮时,就来打井水回去洗脸、擦身了,清除夜间睡觉时留下的汗味。那时没有电扇、空调,只有蒲芭扇、芭叶扇扇风。好在有井水,它是清凉的!帮人们消暑、降温。
从我家门前弄堂里,穿出去几米路,便是那长长的麻石条铺成的、立着座座石牌坊的街道!对面的高台阶上大门楼,是当时小县城唯一一座影剧院。傍晚,是这段在影剧院大门口的牌坊街街道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刻!各式各样摆摊设点的、各种嗓门叫卖的吆喝声,还有那摇着大芭叶扇、白纸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排成长龙队伍买戏票或电影票的人们、挑担做买卖的扁担头上挂着晃闪闪的玻璃灯的……这些,组成了老街上夏夜的一道昏黄的风景线!
我家常在这样的夏夜,备两个小桶,搁在门口,以便人家来借用。那时民风淳朴,自不待说。卖西瓜、卖香瓜的,图省事方便,常到我家借桶,他们到我家井里,打那清冽冽的凉水,来浸西瓜、洗香瓜、好来卖。那是当时最好吃的"冰镇"瓜了!这些借桶小贩,生意做完,临走时,也不忘丢一块红瓤西瓜或一瓣香喷喷的香瓜,给我们小孩吃。因此,我们小孩,很乐意并主动去借桶给小贩们用。当然,也不是每晚他们都剩有香瓜、西瓜给我们吃的,有时还桶,里面只剩下连水带瓜皮、香瓜瓤和开香瓜时的三角形瓜“屁股”了,说是舍不得倒,怕糟遢了,留给我们家猪吃。哪晓得,我们小孩,趁大人不在意,装去屋里小便,把搁在那桶里的香瓜瓤、瓜“屁股”掏出來,拿水瓢舀缸里水冲洗了吃,觉得还是蛮香脆好吃的。然后回到大门口竹榻上,和大人-起乘凉。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夏天哪还能像别人家一样买香瓜、西瓜吃呢?有碗粥饭吃吃,就不错了。可小孩子怎么能忍得住嘴馋呢?我们家当时唯一的财产,就是这门前用不完、取不尽的井水!那些看完戏或电影的人,也在这个夏夜,带着擦汗毛巾、手绢来我家井坎上,借桶打凉冰冰的井水上来洗脸、擦汗,降温消暑,一边还谈着刚才看得戏里,或电影里的精味儿……
夏天夜晚,井台四周,是我家和左邻右舍街坊们纳凉的天然好场所!刚吃罢晚饭,还没来得及洗澡,各家各户,就争先恐后,从井里打水,把自家门口被烈日曝晒-天的地面,用凉水泼洒-遍,给它去火降温,然后,端的端、抬的抬,把竹榻、竹椅、躺椅、长条板凳、门板弄出来搭铺,好晚上乘凉!洗好澡、扑了痱子粉、擦了花露水的人们,陆续从家里出来,各就各位,来享受这从弄堂灌进来的凉风……有的小孩头脸、赤膊上,扑得到处是痱子粉,像个粉嘟嘟的大冬瓜,真惹人好笑!
躺在竹床上,仰面看天空蓝蓝、星星闪烁(大人们说,天上星星多,眨眼睛,小孩子身上痱子也跟着夹,就痒……)弯月明亮,不禁引起不更事的少年-片遐想……往往在这个时候,就有人出来讲老掉牙的牛郎织女七夕天河鹊桥相会的故事了……有的人家这会打开放在桶里用井水冰的西瓜或香瓜来吃了……我的母亲,忙碌了一天,从五里外池口茶厂拣茶走回来,热得发慌,吃不下晚饭,此刻心才定,人凉了,端出放在盆里、桶里也是拿井水冰的稀饭、菱角菜来,“呼啦、呼啦”喝下两碗。碰到她心情好,也会绐我们讲上一两个故事,加入到邻居们谈白的行列。一人讲故事,大家听,左邻右舍分享。我母亲讲的故事是最好听的!精气神十足,有滋有味,有板有眼,加之动作,引人入胜。她是我第-任文学启蒙老师。几乎每晚在外乘凉,都有人出来谈白,讲神妖鬼怪、破案的故事。当时我们小孩,是又想听,又害怕,耳闻惊险、离奇、骇人的情节时,吓得躲到母亲背后,抓住哥姐的手……通常在这种情境下,也不知不觉、稀里糊涂地就睡着了。那时,我们这老街上,各家各户,就是这样在外乘凉过夜,开门睡觉。是名副其实古人说的那种"夜不闭户"的状态。这样,也没见小偷来窃,也没东西可盗,一贫如洗嘛。穷到没有负担和牵挂。夜深下星露,母亲怕我们着凉,回屋拿出老布被单给我们盖上,或抱我和年纪小的妹妹回家睡。没过多会,天还没大亮,太阳也没起山,母亲就叫醒姐姐,打井水漱口、洗睑、梳头、用大磁缸子带着锅巴、冷饭、咸菜背井离家又去五里外的池口茶厂去拣茶挣钱,为全家糊囗。母亲不在家的白天,实在难熬,瞎奶奶带我们三个小的,我与哥哥提小桶,到井坎上打水,你一把、我一把地拽着绳索把桶里水扯上井框,抬回屋给瞎奶奶做饭……这样,又挨到了又一个夏夜的到来……
在井台上乘凉,我曾有过一次,按照当时年龄来说,不该有、又应该有的失眠夏夜。那是刚满二十岁的时候,单纯的像一张白纸,正是对人生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刻……那晚,在井台四周纳凉的邻居,在你一个故事过来、我一个故事过去,说得差不多,渐入睡意的时侯,邻家女孩从外回来,她回家换衣来到井台边,在她已睡着的父母一个位置上乘凉,她独坐一张空凉床,没有躺下。这时,月光如水,照着她那浑圆、丰满曲线身体,和裸露在外的雪白的胳膊,以及性感很强的大腿……那个年代,女人不穿睡衣,只穿短袖汗衫和短裤兜;男人更简便,打个赤膊,只穿个短裤,夏天在家里和门口都这样。那晚,说来也出奇,我没丝毫睡意,要是搁平常,早睡到八国里去了!刚好-翻身,瞅见女孩那副模样,心里顿时就“咯噔”了一下,慌得怦怦只跳……喘不过气来,发现女孩也在凝视着我,呼吸紧促,上身起伏……我们都没有说话,心知肚明,互相注视着,彼此被青春的身体所吸引。但,那个时代的青年,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只是心在想,况且又是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之下,整个夜晚,两个年轻人,只是躺在井边的各自凉床上,辗转反侧、互望,一宿没睡,也不吱声,更没有胆大妄为的举动。
随后,便是我从这井台上萌生的情感出发,去摘初恋苦果的开始……
到了冬天,门前井里的水,从井底向井框上冒着热气,缕缕飘升……从井里打出的水,是温润的,一点也不刺手。于是人们又在这早上,又都到我家井台上来洗红萝卜、白萝卜、绿白菜,和花花绿绿的衣裳、雪白的被子了!还有在邻居们还没有来洗衣洗菜之前的清晨,从前面牌坊街影剧院来的女演员,趴在井框上,对着井里喊嗓子,井里有回音,她“啊、呀、咦、吁、呵”的-阵又一阵的吊嗓子,末了,还字正腔圆的唱了两段戏文,甜甜脆脆的,真好听!
数九寒冬,邻居们洗完衣、菜后,泼洒到井台上、石板路上的井水,很快就结了冰。母亲带我们,拿铁锨,把冰铲掉。说:“这要是人在上面跌倒了,那还了得呀!那是'青石板上掼乌龟,硬掼硬!'不断胳膊、断腿才怪呢!可不能马虎啊!”
尽管这样,我们一家老少,一年四季守护着这门前的水井,给人们无偿使用,可也不能改观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条件以及命运。有老人对母亲说:“你们家穷,是因为这门口的水井!水,是那白花花的银子的象征,财喜都叫人家用水桶打回去了,你们没守住,那家里还不穷吗?”贫富跟水井无关,这是八杠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事。穷是由当时的家庭条件和当时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怪不到那长年累月给我们提供生命之源的水井!
時过境迁,社会发展,家庭变化。我们终于告别使用水井的那段生活,我也告别了那由井台边乘凉而萌生的不堪回首的初恋,远离了那“夜不闭户”和邻居们在一起乘凉“天方夜谈”的日子。奶奶和母亲先后离我们而去,老街、老家、老屋、水井已不复存在。我带妻儿,搬进了新居楼房,使用起自来水来。但那出生地的老街、老屋,养育我成长到青年,走上工作岗位的水井,那段充满辛酸、却又不失纯真朴实的生活,使我无法忘怀,常常魂牵梦绕……想起水井,就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就想起那口水井来!那曾经的过去,毕竟是一段真真实实不能割断的生活岁月。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就是这样源源不断地流淌过来的。过去,城里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就这样吃着井水,繁衍子孙后代,生活过来的。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掘井人,叫我怎能忘记那根、忘记老家门前的那口水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