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平 周群华 肖斌
摘要:片烟松散回潮热风温度CPK达标率在90%以下,与目标值100%相差较大。为提升热风温度过程稳定性及满足工艺要求,车间确立改善项目进行攻关,并达到快、准确控温的目的。
关键词:片烟松散回潮;CPK;改善措施
一、前言
片烟松散回潮工艺任务是将切片后的片烟进行松散并加温加湿处理,热风温度是片烟处理段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制丝车间片烟松散回潮热风温度CPK达标率在90%以下,与目标值100%相差较大,2018年1-4月达标率平均为86.9%,其中,热风温度工艺标准值设定低的牌号CPK值明显小于其它牌号。为提升热风温度过程稳定性及满足考核的要求,车间成立课题组织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攻关,进而达到提高过程稳定性控制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同时避免换牌时预热等待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和消耗。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2.1 原因分析
(1)热风温度是靠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来实现,各牌号热风温度工艺要求不同,靠设备控制系统改变热风温度的过程时间较长,反应速度较慢,导致热风温度CPK不达标次数多,达标率低。
(2)热风温度标准由高往低换牌时,高温转低温下降速度慢,料头温度达到稳定正常状态需15分钟,过程稳定性较差,批次曲线波动大,SD值在1.1以上,影响了批次的CPK值。
(3)换批预热时,蒸汽热惯性大,温度上升快但回落慢。如图2:上批生产结束转预热后,温度上升至74.5度,而此时换牌预热温度额定为63度,相差11.5度,降温跨度大,导致降温时间长。
(3)靠人工调节补偿蒸汽施加比例来控制料头热风温度波动难以实现稳定性且不利于产品一致性。
2.2对策实施
(1)优化热风温度PID。2月份经多次调节,将KP值由原设定值1.2调为2.0、TN值由原42调为36、修正极限调节量最大值由原100调为80、最小值由原0调为10。
参数优化情况:有一定效果,2月份CPK达标率87.1%,较1月份提升了2.8%。
不足之处:预热中仍受蒸汽热惯性影响,升温快、降温慢。
(2)加装空压喷吹降温管路。3月份加装空压气喷吹管从进料口喷入滚筒内。预热温度超出额定值3度时,人工开启空压气降温,达到额定值时关闭,使预热温度快速降至额定温度。
改进效果:3-4月份运行,热风温度CPK达标率为88.03%,较2月份提高了1%左右。
不足之处:人工控制难以把握时间和温度,达不到自动化控制要求。
(3)回風管路改进及回潮机热风温度PID优化。
三、实施效果
(1)回潮热风温度CPK达标率由改善前的86.9%提升到改善后的99.6%,上升了12.7%。
(2)过程能力指数提高(考核标准≥1)。CPK平均值由改善前的1.73提高到改善后的2.68,提升了0.95。
(3)过程稳定性提高。SD平均值由改善前的1.5下降至改善后的0.5。
参考文献
[1]项钟庸;再论提高热风温度的途径[J];钢铁;1998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