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几点认识

2019-04-16 18:36王亦工
科技传播 2019年7期

王亦工

摘 要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处在直接与观众交流的位置,在观众面前,他是新闻节目的主导者、传播者。栏目的主题、风格、特点都是通过主持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因此是主持人在荧屏前通过声音、语言、动作、思辨能力等来综合展现节目的内容和特点。本篇论文通过对主持人的个性特点,现代新闻传播要求栏目主持人的采编播合一,主持人在镜头前表演尺度的把握这几个方面探讨未来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运用主持人个性特点,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主持风格;专于博的关系;适度的表演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2-0074-03

电视新闻主持人是电视新闻中直接面对观众,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最活跃的人,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他们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形象、声音和各种非语言符号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达观点,与观众平等沟通交流,驾驭节目进程,随着信息传递重要性的日益增强,给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电视新闻节目与主持人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探索节目主持艺术规律,从主持人的作用与电视新闻节目传达交流的内在联系中探寻有效的主持方式、方法和技巧,从而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1 关于个性

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的时代,一个新闻主持人若是没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气质,便显得毫无生气。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强迫式、填鸭式信息传播已经不适合当代传播方式,亲切、自然的播音和主持方式逐渐替代了过去表情僵硬、一板一眼播音的模式,而娓娓道来的陈述方式,配合恰当的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拉近了新闻主持人与电视观众的距离,这样的播报方式让观众们与新闻主持人更加的贴近,这一变化现在的新闻主持人以“说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观众们听到的是本来的声音,眼中看到的新闻主持人是生活中沟通交流本来的样子,从“说新闻”中得到了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感觉。这从新闻传播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说,更符合“人本化”传播的趋势,也就是说,从人性根本的角度解放了受传统观念束缚造成的呆板、僵化的“枪弹式”语言风格。

我们这里要强调一下,“说新闻”的口语化不等于庸俗化,平民化也不等于没文化,主持人语言表达过程中,发声时要保持稳定流畅的气息,声音高低错落收放自如。雖然一些稿件他不必一定要刻板的照本宣科,但是也要以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语音为前提。而在一些传媒中出现的怪异、哗众取宠的表现方式和盲目模仿境外媒体的播报腔调,不考虑国内观众的民族习惯和欣赏偏好,甚至模仿演艺圈的某些艺人粗俗浅薄的过分“张扬”,以此标新立异,提高自己所谓的“知名度”,这种“个性”是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

其实,新闻主持人的个性不仅仅是经过长时间积累的内在特质表现,他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传媒的性质及自己在传媒中的位置,他们的言论必然要体现传媒的意志,其表现也必然要为传媒所制约,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电视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新闻主持人作为电视传媒机构对外表现形式,一个“形象代表”,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中的最基本原则和衡量标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对这个问题是这么认识的:“我们在中央台节目中的评论不是以个人身份来说话,虽然我们说话的方式有一些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编辑节目,甚至在录节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主持风格对文稿加以改动,但最关键应该是节目中自己代表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观点意见。作为一个自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爱好,别人无权指责。但是,如果在某个媒介栏目做主持人,主要表现的就应该是那个媒介,那个栏目的品味和格调了。”

说到“个性”,新闻节目主持人所在的媒介机构有其自有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是有其特有的节目形式和特点,这种形态是遵照媒介意志,制定出的符合节目制作播出的规则。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在遵循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公正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在“个性”与所在媒介机构、在“个性”与栏目播出形式和特点都完美契合,被你的受众所接纳和欢迎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新闻主持人会被动地在节目中压抑自己的个性,摒弃独有的风格。在新闻特性下的“个性”新闻主持人是熟练运用适合节目的语言形式,恰到好处的仪表态度,用充满个人“个性”的语句表达方式向观众朋友进行的信息传播。这个“个性”传播时,主持人的表达态度、表达方式、仪态仪表、语言风格是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例如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海霞,《中国新闻》栏目主持人徐莉,做为女性新闻主持人,她们在播报新闻时因为信息量大,需要快速传播,她们加快了语速,使节目节奏紧凑,形成了清新明快的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和《今日关注》的新闻主持人鲁健给人留下的是冷静、客观的主持风格,他用稳重、准确和带有缜密思辨性的语言串联节目,整合论点,使整档节目显得紧凑、丰富,满足了观众及时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并由于其恰到好处的衔接和评论,加深了观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的风格被更多地融入到了节目本身,成为与节目一体显现出的强烈个性。因而,强调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媒介角色,不是否定主持人的个性,而是将其个性与所依附媒介的规定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媒介普遍意义的社会性基础上,新闻主持人融入了个人的风格特点,其“个性”又被大众所认可和喜爱,我们称之为一个有“个性”的新闻主持人。

2 关于采编播合一

我们所说的采、编、播合一是指主持人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亲身介入到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当中。但在现实情况下,这种观念需要加以深层次地思考,例如过去所说记者应该是杂家,应该面面俱到,而这种“杂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往往缺乏纵深度,特别是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和需要深刻挖掘、揭示事物内涵的题材是很难驾驭的,报道可能会流于平淡,没有深度。其实,随着当今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广泛,随着新闻节目播出时效性越来越强、编排密度越来越大,使得电视新闻分工越来越细,每个环节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效率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要求主持人既要兼顾采、编、播等新闻传播各个环节工作,又要及时、准确、高效的迅速投入演播,单凭个人能力独立完成难度很大,这是在现代信息传播中需要一个团队密切高效配合完成的工作。以笔者为例,作为一个新闻主持人,作为一个专栏节目负责人,不仅需要主持和串联新闻节目,还要从事前期节目策划和采访,后期文稿和编辑,这样一来使我对电视新闻的整体操作流程、关键环节有了更深的参与和把握,挖掘和发挥出更多潜能,提高了自己认识和驾驭节目的能力,但同时我也因此陷入了繁琐的工作细节,疲于奔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就此谈到:“在国外一些收视率极高的名牌新闻节目中,他们的分工非常明确,分为首席主持人、首席记者、前方出境采访记者、策划等,分工越来越专业和细致,可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反而越来越重要了。”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沃尔特都是著名的、优秀的采访记者和战地记者,都是凭借着丰富的采访经验在40岁以后有资格坐在电视机前,成为电视新闻主持人,他们能“写”、会“采”、擅“播”,对整个节目、对每一个采访话题都拥有一套独特的采访和编辑思路,并在主持或采访中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他们并不是事必躬亲,从头到尾参与节目当中,他们是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精炼的业务能力,能够迅速地把握住新闻节目和新闻话题的要点,把握住节目的焦点和亮点,运用自己个性和风格,将他们提炼、放大、传播出去。首席新闻主持人的能力对新闻节目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起到了一个化学催化剂的作用,让新闻节目的报道质量得到了升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60分钟新闻直播节目创办了国内民生新闻理念,如何去体现和落实并得到广大民生的认同,不仅仅是在内容上,主持人孟非从一个印刷工到一名优秀记者编导,成为南京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完整的诠释了一个“个性”主持人在采编播合一的完美结合。

一个不懂得采编的主持人肯定不是称职的主持人,而一个虽能采编却播得一塌糊涂的主持人也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专注于对国际名人和国际重大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因为他原来就是新华社国际新闻的采访记者,之后到中央电视台做新闻主持人,尤其是战地记者采访经验丰富,所以先后参加了对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现场报道,在中国电视新闻记者中关于现代战争题材报道是一个突破。他在战争前线面对镜头表现得更像一个正在经历战争苦旅的普通人,他的形象、声音、动作、表情传达出的内容与现场融合在了一起,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这一切是因为他熟悉现代新闻运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能够寻找最佳的新闻点和报道形式,在复杂战场上抓住最佳采访时机获取最及时准确的战地新闻。例如,战地采访在战争爆发前先撤出,战事正酣择机重返战地,集中报道几天后及时撤出。这些都是具有丰富的战争报道经验,经过缜密安排后采取的果断措施,表现出了一名资深主持人和记者具有驾驭新闻报道全局的能力。

总之,在电视新闻日益发展的今天,主持人应该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熟悉和培养采、编、播等各方面的能力,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提高电视新闻整体水平需要。

3 关于表演

关于在镜头前新闻主持人是否应包含表演成分目前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主持人就应该具备表演素质,通过表演这个辅助手段来帮助和引导受众与主持人一同深入采访的新闻事件和人物之中;有人认为新闻主持人不应该有“表演”痕迹的流露,否则会引起受众对节目真实性的怀疑;还有人认为主持人可以采用“非角色表演”的方式,根据所在节目的定位有选择性的展示自己真实一面的个性,这个所谓的表演是新闻主持人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在采访过程中的感同身受,在情感上的一个真实自然,恰到好处的真情流露,进而引发受众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者,也和受众一样,在接受到信息时需要一个接收和吸纳过程,这个过程主持人在思考和判断,之后主持人要将信息完整准确地传播出去,而这个信息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对主持人会产生主观和情绪的影响,并体现在主持人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如果一定要说新闻主持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表演成分,我们认为“非角色表演”还是比较恰当的一种方式。西方在50年代时就开始进行从播新闻到读新闻的“非角色表演”转变。我国学者壮春雨在1986年北京召开的“节目主持人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了“非角色表演论”。

在西方和我国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非角色表演”的访谈节目中,例如美国的新闻《60分钟》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等,主持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随时会受到新闻事件跌宕起伏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感染,而这些又会自然而然地在主持人的语气、节奏、表情和神态上体现出来。随着主持人“入戏”,跟随事件和人物的发展,主持人真情实感流露激发了观众思想感情的共鸣,有利于信息传播、增强节目感染力和表现力。

我们认为如果新闻主持人在镜头前没有去刻意的表演,试图通过表演去影响受众,而是因为受到真实的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感染,通过他的语言、形态和表情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引导受众一同深入到新闻事件和人物当中去,这是一个优秀主持人杰出表现。其实,受众是否愿意接受一种信息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媒体传播方式是否认同。从这个层面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否需要“表演”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使主持人的传播活动中增强节目形态的亲和力、可信度。可信性决定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成熟,有阅历、有经验。像美国三大电视网的美国三大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布罗考和詹宁斯都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新闻调查记者,在具有了良好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后,壮年时期走上了新闻主播的舞台,詹宁斯说:“一名好主播必须先是一名好记者”,你是一名好记者就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角度,就能够将新闻事实进行全面的剖析。而严肃性决定了各类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界限划分极为严格,尤其是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之间的界限十分明确。

适度的表演,假如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并形成了独到的风格,那么这种表演就是需要的,是成功的。而夸张的表演,不仅破坏了节目的整体形象,还倒了观众的胃口,这种表演无疑是失败的。事实证明,欲表演于无形之中,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观众,无疑是在讲求新闻真实可信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平实的亲和力,缩短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强化了宣传效果。

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电视新闻主持人的新闻性与个性化将成为新闻传播方式不断转变中的重要因子。新闻主持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及时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环境的挑战,进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世界,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运行方式参与竞争,紧跟时代精神,认真思索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革新,挣脱固有思维的束缚,不断地推陈出新,力求成为高智能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应天常.节目主持艺术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播音主持艺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7]史文静.电视新闻評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2006(3):61-62.

[8]夏春阳.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特质[J].当代电视,2004(12):71-72.

[9]张沈平.节目主持人的非角色表演[J].新闻前哨战,2010(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