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丛书》——历史与现实在此对话

2019-04-16 18:34赖某深
博览群书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学日记日本

赖某深

2016年,岳麓书社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收书65种(加上附录共70种)。作者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长驻国外(主要是西方)的外交官;二是因特殊使命出国的;三是清末“新政”期间到日本考察的;四是来华的外国传教士。笔者趁写作《〈走向世界丛书〉百种著作提要》之便,择要谈谈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壹/

长驻国外的外交官中,有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曾任驻古巴总领事的谭乾初、多次出国担任外交官写了八部出使日记的张德彝、甲午战争前后任驻英使馆参赞的吴宗濂、驻德使馆随员钱德培、首位身兼五国公使的李凤苞、以地理学家身份任驻英使馆随员的邹代钧等人。这些外交官所写的日记对于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于西方先进的社会治理、对晚清内政外交的评论及建议、对晚清重大史事均有涉及。

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写了《使美纪略》一书,留下了他对美国的观察和思考。黄遵宪花费8年时间完成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代表作”。1887年成书、谭乾初所作的《古巴杂记》,是中国人所写的关于古巴的第一本著作,是了解19世纪末叶古巴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驻德使馆随员钱德培《欧游随笔》记了19世纪的新发明,包括机器人、救生艇、道路清扫车、载人气球、救生衣;对1883年中国参加荷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作了介绍;记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价格与建造情况。

李凤苞《使德日记》是他出使德国日记。在驻德公使任内,他为北洋水师定购了旗舰“定远”、主战舰“镇远”与巡洋舰“济远”等装甲战舰。

《西征纪程》是外交官、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邹代钧1886年任驻英外交官时对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西亚及欧洲的考察纪录。《西征纪程》的最大价值,是以一个地理学家的眼光观察和研究世界,从而使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说《西征纪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科学的地理著作,并不为过。

驻英使馆参赞吴宗濂的《随轺笔记》记述了甲午战争前后的重要史事,包括法、英强占、勒索中国领土;“高升”号运兵船赔偿交涉;北洋水师重建工作;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法国《晚报》发表的社论《书〈中日约章〉商务各条后》对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评论,指出三国貌似“仗义执言”,实则希图“利益均沾”。

长期担任外交官的张德彝写过八部出使日记。收入《走向世界丛书》续编的有《五述奇》《六述奇》《七述奇未成稿》《八述奇》。

《五述奇》记了当时德国先进的社会管理,包括卫生防疫、儿童种牛痘、污水处理、牲畜屠宰须检疫、卖艺不许有伤风化等,这些今天习以为常的社会管理制度,百多年前的德国就已广泛实行了。

《八述奇》记八国联军侵华与英国《泰晤士报》《日日电报》失实报道有密切关系。明明是德国驻华公使被杀,上述两报却报道说是西方各国驻华公使皆被杀害,甚至还说各国公使在临死前将妻子先行杀害,如此耸人听闻的不失报道对西方采取一致行动、入侵中国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蔡钧的《出洋琐记》是晚清时期中国人有关西班牙最早、最全面、最详细的著作。对当时清政府内政外交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例如派遣军舰出访达到军事威慑的目的:“常派水师兵船游历各处”,认为此举“一则易通外国之气,一则可练水师之才,中国去外洋之商民,亦易保护”,可谓一举多得;关于创办外文日报,与西方国家展开舆论战的建议,他认为舆论的作用甚至比“铁舰、兵轮”更大,晚清提出与西方国家展开“商战”“工战”的比比皆是,但提出进行舆论战的则以蔡钧为最早,充分说明蔡钧的敏锐眼光。

宋育仁《泰西各国采风记》是甲午战争前后驻英外交官宋育仁对欧洲各国考察和思考的记录,以英国为主体,介绍了西方国家分为帝国、君主国、民主国三种政体,并对其演变历程进行了概括。就三类国家政制的优劣,作了一个简单的比较。他认为帝国之君,权力太重,容易造成穷兵黩武、掠民财产的局面出现。民主之国的议员皆由民举,但议院权力太大,但他又对民主制的美国大加赞赏,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可以纠正“议院之弊。”而像德国这样的君主国,其议院用世爵,但下院参以选举,“君权仍重,故得持平”。

宋育仁认为是议院体制带来了英帝国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富强。他热情讴歌了议会体制的文明,把它视为欧洲近几百年来振兴的根本和灵魂。

/贰/

因特殊使命出国的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887年派遣12名官员分赴国外进行大规模考察;海军衙门派遣游历使出国考察;北洋舰队派员赴英国接收军舰;派员赴日进行情报侦察;派员赴俄开展葬礼外交;派亲贵赴西方考察宪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所作旅行记以及清末的几次环球考察等。这些人出国考察目的不一,时间长短不同,但都提供了国外的重要情报,所提建议非常精辟中肯,甚至具有超前眼光。

1887-1889年,洪勋前往欧洲游历,《游历闻见录》为其游历意大利、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五国见闻。晚清出使日记的作者到过北欧的不多,对北欧的记述相对较少。洪勋则不仅亲到瑞典、挪威进行过考察,并且细致地记下了自己的观感,可看到中国文化对北欧的影响。

1894年,海军衙门派凤凌、彦恺随同出使大臣龚照瑗,游历英、法、意、比利时四国。1897年游历差满。《游馀仅志》即凤凌记其此行经历及见闻,日记除记西方军事概况外,談及法国对于官员的财产申报稽查极为严格,即使是妻子的陪嫁资产也要申报。他认为西方富国强兵的本源是“足食、足兵、民信”,批评洋务派只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不知讲官制、固民心为要务也”,反映了作者对西方政治的独到见识。书中关于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关于李鸿章访问欧洲的记载,因是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真相。

北洋舰队派员赴英国接收军舰,有池仲祐《西行日记》及余思诒《楼船日记》记其事。1880年,清朝派出由北洋水师督操提督丁汝昌所率领的224人的接舰部队,前往英国纽卡斯尔接收军舰。池仲祐作为一名“文案”,全程参与其事,后写成《西行日记》。此书是对近代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赴外国接收军舰最完整、最全面的记录,也是近代中国海军首次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日记的压轴之作是《七省海军议》,提出了海军建设的十大建议,长达三千余字,表明他不仅具有清醒的世界意识,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堪称大手笔。尤其是末尾“国无海军,几不成国”最有见地,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精辟分析,值得国人永远牢记。

《谈瀛录》是时为湘军彭玉麟部将、江防统领、驻军镇江的王之春1879年受命前往日本进行情报侦察的日记。日记虽然提出对日本要加强防范,预言“窃意彼如构衅,不于台澎,必于朝鲜”,为后来的历史所证实,颇有先见之明。

赴日进行情报侦察的还有1899年东渡观看秋季军事演习的沈翊清和丁鸿臣,他们受日本军方邀请赴日考察,分别写了《东游日记》和《东瀛阅操日记》。《东瀛阅操日记》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日俄战争的预见,书中预言日俄两国二三年内必有一战;中国在日俄战争中,或者助日,或者助俄,或者严守中立;日俄战争无论谁胜谁负,“其先必以中国为战场,其后必以中国为鱼肉”。作者对日俄战争的预见,除了时间有所提前,其他与后来所发生的历史如出一辙。

派亲贵赴西方考察宪政,从载振《英轺日记》可见一斑。1902年,载振奉命出使英国、比、法、美、日诸国,进行了一次空前的环球考察。由于其是1901年实施“新政”以后首位到国外考察的满族亲贵,因此他的政治观点颇值得注意。书中谈了出国前后他对宪法的认识。出国前他对宪法浅薄无知,而且将宪法比附《春秋》,更是荒诞不经。到日本考察后,则认识到“日本立国,首重宪法”,宪法宗旨,“则定主权之所在,定人民之权利、义务,定主权之关系及权限”,认识大大深化。尤其是对国家主权四要素(独立不羁、完全无缺、至尊无上、独一无二)的概括,简明扼要。他还对印度贫弱衰败作了分析,印度酋长非常讲究虚荣和排场,本来英国接待外宾的最高礼遇是鸣炮二十一响,而为了满足这些印度酋长的虚荣心,英国接待这些酋长时鸣炮至二十七、三十一、四十一乃至上百响。按照这种做法,英国国君是印度皇帝,如果他临幸印度,鸣炮岂不是要上千响?他认为印度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因循苟且,不思振作,心如死灰,就是清朝的前车之鉴。

《十八国游记》是金绍城1910年考察日、美、英、法、比等十八国的政治制度、审判制度、法律、监狱等实况的考察游记,是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及清末司法改革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他认为法国大革命之起因,追根溯源,是路易十四世的穷奢极欲,埋下了祸根,“洵可为专制之殷鉴”,此外“法国刑法之残酷,亦为酿成革命之一大原因,故乱党之起也,首先击破巴黎大狱”,“所望我国反对改良监狱、刑法之酷吏其三思之!”对于正在发生的土耳其革命,他认为是前国王专制猜忌、恐怖高压统治造成的,他说:“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非欤?”“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

对于中国与欧洲审判制度有何不同?在答巴黎记者问时,作者直言不讳指出:“西人审案重证不供,而中国则重供不重证;西人审案有律师,而中国则禁止讼师,二者全然反对。”

/叁/

清末“新政”期间赴日考察的官员众多,以强敌日本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从“师夷”到“师敌”,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些赴日考察记大多内容丰富,而且议论风生、不乏真知灼见。

《東游丛录》是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1902年对日本的教育考察纪录。是晚清最著名的日本教育考察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专门讨论教育问题的著作。

《东游丛录》关于日本学校教育值得注意者有:大学没有教科书,“但有讲义。此外应读参考书,参考书皆是欧文”;卫生为教育根本,认为卫生有益于练身、富国、强兵;小学生不宜考试:“小学校若用考试法,幼童争竞心盛,恐其因此致病。近来不用考试。由教师随时记其各学分数学年,年终积算,以定及第落第。至名次前后,不依学问高下,但据身体高低为次,所以泯其争心”;高等商业学校所学特别重视商业道德,“其学首商业道德,略分私德公德,其公德尤我商家所少”,观察极其敏锐。

状元实业家张謇《癸卯东游日记》是其1903年赴日考察日记。其最大价值是以实业家的眼光观察日本兴办实业的经验及反思中国的差距。日记对教育问题亦非常重视。回国前去拜访日本枢密顾问官田中不二麿,田中说:“教育为开亿万人变通之识,非为储三数人非常之才”,“国之强不在兵而在教育”。

凌文渊《籥盦东游日记》是作者1903年赴日考察大阪第五次“内国博览会”所写日记。作者对日本皇后、天皇参观博览会时轻车简从印象深刻,将日本民众“踊跃尽国家义务”的原因归结为“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显示出作者的平等意识和不凡见识。日记还关注中、俄、日关系。5月25日的日记,录载日本同文会长、公爵近卫笃麿致中国政府书,分析俄国为东亚之患。同一天的日记,还录载了日人的《满洲统治策》,劝说清朝政府将满洲向列强开放,可见日本对满洲的野心,实为后来日人所制造的伪满洲国张本。

左湘钟的《东游日记》系1907和1908年两次东游日本的经历。他赞扬日本“政治完美达于极点也”。他亲眼看到新任内阁首相桂太郎出行,“一马车,二仆夫,何其简也!”而“我国……一州县出衙,旗锣牌伞,仆从如云。亲民之官,张皇如是。腐败积习,相沿已久,而不能改”。他还联系自身深刻反思、并试图从自身开始改革官风、政风。

程淯所写的《丙午(1906)日本游记》记日本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这是中国学生非常欠缺的,还客观记述了日本轻视乃至蔑视中国的情况,看到日本画报轻视乃至蔑视中国,感叹道:“噫 !其轻视吾国何独在笔墨哉!而实吾国人之自取也。”日本轻视乃至蔑视中国,是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对华侵略,战时残忍杀害华人,战后又拒不认罪的重要原因。

/肆/

作为附录收入的西方传教士著作,共五种,即艾儒略《职方外纪》、南怀仁《坤舆图说》、丁韪良《西学考略》、艾约瑟《西学略述》及艾约瑟编译的《富国养民策》。

艾儒略所著的《职方外纪》(成书于1623年)是第一本用中文所写的世界地理著作,向中国人介绍了前所未闻的欧洲文明以及新航路开辟以来人们对“世界”的最新认识。书中重点介绍了欧洲文明;介绍了地理大发现以来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洲”的概念,并在各洲总说下列出了各个国家的名称及其概况,这对中国传统的地理观念(“天圆地方”“中国是世界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并指明了从欧洲到中国的两条海路。

1674年,南怀仁所著《坤舆图说》面世。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世界地理著作,不仅文字引人入胜,而且在书末附有图集,其中有23种珍奇动物的图,一艘巨大的在海上航行的船,还有世界七大奇观和一个古罗马的竞技场,容易对读者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

《职方外纪》和《坤舆图说》虽然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世界图景,但是中国知识界对这二本书却是持怀疑态度,“视同邹衍谈天,目笑存之而已”(梁启超语)。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艾儒略所著之《职方外纪》、南怀仁所著之《坤舆全图》,皆足以启发当时中国人使知世界大势,然中国人等闲视之,不精求也”(《清朝全史》P10)。回顾世界地理知识输入中国的历程,不是说明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不了解世界大势,坐井观天导致中国闭塞落后么?

鸦片战争之后, 国门被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西方世界的了解依然肤浅。而学贯中西的传教士,翻译和介绍西学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丁韪良《西学考略》、艾约瑟《西学略述》及艾约瑟编译的《富国养民策》,系统地、完整地介绍了西学,对近代中国知识界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1880-1882年,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利用请假回美国探亲机会,作了一次环球学术考察,回来后用中文写了部《西学考略》,向总理衙门汇报,记录其各国考察经过,对世界教育发展作了总体介绍。

1886年海关总税務司出版了艾约瑟编译的《西学启蒙》丛书16种,首开大规模翻译引进西方教科书、完整而有系统地介绍西学的先河。《富国养民策》底本便是英国广泛采用的教科书,是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富国养民策》阐明了经济学的性质,对分工、资本、工资、地租、利息、税收等均作了详细介绍。有许多观点鞭辟入里,令人耳目一新,即使在今天仍不无现实意义,例如第二节谈到以往救济贫民,结果“待食者反随时多”,甚至“乞丐辈多行鼠盗为匪事,十人中有受赈济数人也”,因此赈济贫民不如以工代赈:

由来于国家官绅赈济贫人后,每见乞食者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怠惰性成,年复一年之不预为筹画衣食。倘遵依富国养民善策,将沽名取巧未尝细酌赈济财弊,悉变而为教养贫民,肄业工作,以工代赈,使得尽自食其力之益。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单纯的赈济只会培养游手好闲的懒汉,倒不如以工代赈,使得贫民自食其力。这对于今天我国的扶贫依然是有启发的。

《西学启蒙》丛书中,还有一种艾约瑟自撰的简明扼要的介绍西学的启蒙读物《西学略述》。其特别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对西方自然科学各门学科介绍较为全面,诸如天文学、地质学、动物学、气象学、生理学、植物学、医学等23种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对各门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人物、代表作略作介绍。《西学启蒙》丛书出版,是当时知识界的一大盛事,张謇、李鸿章、曾纪泽分别为之作序。

以上所举,难免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不难看出《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之一斑。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西学日记日本
探寻日本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成长日记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日本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