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杰 本报记者 刘扬
近日,“空军发布”微信公众号刊文,为空军庆祝成立70周年预热。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合并,空军司令部成立。由此,中国军队有了自己的空军。70年来,人民空军的建设成就斐然,建设转型空军、实战空军、战略空军已经成为共识,正在由一支国土防空型空军,向一支“攻防兼备、空天一体”的空军阔步前进。
装备建设支撑空军转型
谈到空军的发展,最受瞩目的当属装备建设。客观而言,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起点并不低。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中国空军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装备了米格-15战斗机,第一种国产歼击机歼-5战斗机实际上是米格-17的国产化型,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比较先进的。可以说空军装备建设一起步,就达到了世界水准。
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装备一度落后于世界,这一点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尤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引进武器装备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又重新回归第一集团。特别是以歼-20为代表的新一代作战飞机的装备,使得中国空军成为世界上较早拥有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空中力量之一。
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就装备了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但目前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和当时相比有多个不同。首先是先进装备多为自主研发,可持续发展性更强。上世纪50年代的作战飞机要么是直接从苏联进口,要么是授权生产,要么就是仿制。而目前的新一代主战飞机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次是装备体系比较完整,从战斗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等主战机种,到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等支援保障飞机,形成完整的装备体系。而防空武器装备也形成远中近衔接,高中低空覆盖、防空反导结合的装备型谱。这种装备体系为空军执行多样化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应对空天威胁,顺应军事领域深刻变革,加快推进空军由航空型向航空航天型转变提供了坚强支撑。
实战化训练砥砺实战空军
人民空军刚一诞生,就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朝鲜半岛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约1200架战机和经历了二战洗礼、人均飞行时间1000小时以上的西方尖子飞行员。而当时人民空军新组建的志愿军空军只有作战飞机不足300架,飞行员飞行时间平均只有100多小时。但人民空军不畏强敌,先后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等,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创新一域错层四四制战术。时至今日,西方飞行员还在练习以志愿军飞行员命名的Yo-Yo战术动作。
现在虽然处于和平时代,但战争威胁并未远去。中国空军也深知,只有能战才能止战,只有贴近实战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训练水平,砥砺实战空军。近些年,空军训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常态常备,部队空战对抗、实弹突击、低空山谷、远海战巡、高原驻训已经成为常态;二是联战联训,突出体系对抗、联合制胜,“红剑”“蓝盾”基地化演训不断深化拓展,基于信息网络的体系作战能力有效提升;三是从难从严,积极搭建“金飞镖”“金头盔“金盾牌”“空降尖兵”等比武竞赛平台;四是中外联训,着眼全球视野、开放交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中泰联训、中巴联训、中俄联训都取得明显成效。
向世界一流战略空军挺进
初创时期的中国空军主要职能是进行国土防空作战。无论是航空兵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还是地空导弹部队,基本用于防空作战。那时候还不时有国民党飞机窜入大陆侦察袭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空军都在履行上述职能。
本世纪初,基于对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世界空军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空军首先在内部形成“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共识,后来逐渐推广并得到广泛认可。5年前的4月14日,国家最高领导人专程到空军机关调研空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这进一步指明了空军的发展方向。
随着装备体系的发展支撑,训练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区域,提升了海上方向实战能力,推进了作战指挥能力建设。
按照规划,空军将分三步向战略空军挺进: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初步搭建起“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架构,构建以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第二步,进一步构建全新的空军军事力量体系,推进空军战略能力大幅提升;再用一段时间,全面实现空军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完成空军战略转型,到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具备更高层次的战略能力;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战略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