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019-04-16 06:05:04李福军陈可马海玲朱晓会王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萜达拉内酯

李福军,陈可,马海玲,朱晓会,王超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治疗。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使梗死血管再通,对恢复梗死区域的血供、氧供具有积极作用[1]。近年研究发现,溶栓治疗后脑功能障碍加重患者的数量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梗死区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2]。依达拉奉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可缓解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3]。银杏二萜内酯是银杏叶中的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7年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4]中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60岁且为首次发作;(2)入院前未采取其他治疗;(3)配合度高、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脑功能异常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畸形等)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3)有血液系统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症、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抗凝、调节血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6)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帖内酯葡胺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120024)5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12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根据治疗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5],基本痊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进步: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恶化:NIHS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8%。

1.3.2 炎性因子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2 min(离心半径10 cm),留取血清,置于-80 ℃冰箱冷冻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值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冬歌博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采用SA-5600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

1.3.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2 min(离心半径10 cm),留取血清,置于-80 ℃冰箱冷冻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SE、Ang-Ⅱ、Hcy水平。

1.3.5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8,P<0.05,见表2)。

2.2 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血清NSE、Ang-Ⅱ、Hcy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Ang-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Ang-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hs-CPR=超敏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TNF-α(μg/L) IL-6(ng/L) IL-8(μ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6.8±1.0 2.4±0.7 302.1±29.2 182.3±16.9 0.47±0.03 0.39±0.02 13.0±3.0 4.3±1.0观察组 40 6.9±1.4 1.2±0.5 298.3±27.3 121.4±16.0 0.46±0.02 0.35±0.01 12.3±2.1 3.1±0.9 t值 0.469 9.211 0.601 16.471 1.747 11.286 1.091 5.265 P 值 0.641 <0.01 0.550 <0.01 0.085 <0.01 0.279 <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血浆黏度(mPa·s) 血栓形成系数 红细胞比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2.65±0.84 1.79±0.46 1.02±0.29 0.86±0.34 52.90±4.3247.57±5.42观察组 40 2.67±0.94 0.92±0.23 1.12±0.30 0.51±0.32 52.34±4.2336.56±4.18 t值 0.010 10.672 1.506 4.713 0.582 10.126 P 值 0.921 <0.01 0.136 <0.01 0.562 <0.01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Ang-Ⅱ、Hcy水平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NSE,Ang-Ⅱ and H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Ang-Ⅱ、Hcy水平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NSE,Ang-Ⅱ and H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Ang-Ⅱ=血管紧张素Ⅱ,Hcy=同型半胱氨酸

组别 例数 NSE(μg/L) Ang-Ⅱ(ng/L) Hcy(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30.73±4.8616.65±3.98 37.01±2.8728.90±2.06 22.09±3.2514.45±4.34观察组 40 31.62±4.7912.21±2.83 36.75±2.6721.34±1.67 21.98±5.67 9.01±1.98 t值 0.820 5.726 0.417 17.940 0.105 7.197 P 值 0.415 <0.01 0.678 <0.01 0.916 <0.01

3 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但当患者梗死血管再通,梗死区域恢复血供、氧供同时也可能产生再灌注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可能原因为梗死缺血区域恢复血流供应时可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代谢产物合成,引起受损神经组织二次损伤[6]。依达拉奉是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降低梗死血管再通后脑梗死病灶的自由基浓度,但部分患者仍会发生神经功能损伤[7]。

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治疗应以活血、醒神、化瘀为主。银杏叶味甘苦涩,入肺经、益脾气,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及高脂血症。银杏二萜内酯是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李迪等[9]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炎性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之一,炎性递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hs-CRP为炎性反应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CRP在生理状态下处于低水平,当脑部发生缺血及缺氧后,其水平明显增加[10]。TNF-α、IL-6及IL-8水平升高与炎性反应程度存在一定关系[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单用依达拉奉比较,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包括高稠、高黏及高凝,可引发组织功能及结构变化,诱发微循环障碍,而血液黏度增加与梗死时间及梗死严重程度有关[12-14]。红细胞比容是血液黏度主要因素,可反映红细胞与血浆比例,其水平越高则血液黏度越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栓形成系数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银杏二萜内酯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降低血液黏度并延迟血液凝固过程,进而改善血液循环[15]。

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水平升高可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16-17]。NSE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当神经元损伤或坏死时其可进入外周血液中,NSE水平升高提示神经元损伤[18]。Ang-Ⅱ是分泌型细胞因子,当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刺激外周血中Ang-Ⅱ生成[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Ang-Ⅱ及Hcy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能有效减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结果结论仍有待联合多中心、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二萜达拉内酯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中草药(2022年1期)2022-01-13 03:11:56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
穿心莲内酯滴丸
天津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6-01 12:16:14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7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α-甲氧甲酰基-γ-丁内酯和α-乙氧甲酰基-γ-丁内酯的合成及表
应用化工(2014年5期)2014-08-08 13: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