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3)
宫颈癌是一种在成年妇女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感染HPV病毒引起,患者有90%以上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此外,性行为、初发年龄小、多孕多产、滴虫等病原体感染、吸烟、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等都会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同时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以及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根治手段也普遍推广,使患者在早期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2]。但该手术还存在创伤大等缺点,这是由于手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不利于膀胱等器官恢复功能[3]。因此,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同时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心情。行为转变护理理论(TTM)是在198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普罗察斯卡提出[4], 认为人的行为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它基于社会心理学提出了5个不同阶段,适用于戒烟酒、调理饮食等方面,并逐渐广泛应用于医学疾病护理干预[5]。因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为转变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 经妇科及宫颈切片临床病理组织诊断确诊为宫颈癌患者,均已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在手术期间均使用一次性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10~16 d; 自愿签署协议参加实验研究者。排除标准: 合并患有其他恶性疾病、肿瘤或精神疾病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8例,年龄28~45岁,平均(36.65±2.63)岁; 患病时间1.50~5.00年,平均(2.15±1.50)年; 焦虑程度重度12例,中度15例,轻度21例; 护理人员19名,床护比为1∶0.40。研究组患者48例,年龄30~47岁,平均(38.24±3.56)岁; 患病时间1.00~6.00年,平均(2.54±1.28)年; 重度焦虑13例,中度17例,轻度18例; 护理人员20名,床护比为1∶0.42。2组患者年龄、心理状态、患病时间及科室医护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常规护理,例如安排患者饮食、调节患者身体状态、心理开导、康复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实施前需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教育,以方便护理人员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个性化干预。① 前意向阶段: 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发放资料、专人讲解等途径向患者普及宫颈癌知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原因,以及如何配合进行术后护理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对医治过程的认知。② 意向阶段: 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与患者随时沟通,时刻交流,取得患者的信赖与配合。通过合理饮食与良好沟通了解患者想法,缓解患者焦虑心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 准备阶段: 指导患者家属基本护理知识,提高其配合监督意识,鼓励患者积极自主运动恢复。④ 行动阶段: 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个性化放尿,在患者自主参与时,根据患者膀胱充盈情况放开尿管,并于一定时间后关闭,锻炼排尿反射。指导患者进行腹肌锻炼,吸气收缩腹肌,保持2~3 min, 呼气放松,每次做4~6组,每组8~12次。指导进行盆底肌及协调肌的锻炼,以仰卧起坐、高抬腿、弓背抬腿等运动进行协调运动组合。根据康复情况制定锻炼次数,一套动作为一轮,每次3~4轮,每日早晚各1次。⑤ 维持阶段: 进行随访,监测并记录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各行为阶段产生的问题及变化,叮嘱患者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时刻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恢复程度评价标准[7]: 将恢复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显效: 指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水平良好,自主排尿膀胱内尿液残余在100 mL以下,生活质量水平较好,无并发症发生; 有效: 指患者膀胱恢复水平一般,自主排尿膀胱内尿液残余在100 mL左右,生活质量水平一般,有轻微程度的并发症发生; 无效: 指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水平较差,自主排尿膀胱内尿液残余在100 mL以上,生活质量水平差,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8]: 将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种。满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无焦虑感,基本无护理风险; 一般满意: 患者有轻微焦虑感,存在护理风险; 不满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重度焦虑,护理风险发生次数较多。焦虑程度: 重度,表现为对治疗效果完全无信心; 中度,表现为对治疗保持怀疑态度; 轻度,表现为对治疗持有信心。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 研究组分别为24、21、3例。研究组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70.8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满意度为26.56%, 高于对照组的9.38%,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33%,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4.58%(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年来危害广大妇女健康,是造成妇女死亡的第2大恶性肿瘤。宫颈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和腺鳞癌3种类型[9-10], 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病变发展,可表现为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或尿频尿急、便秘、尿毒症、下肢肿痛等。临床上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身体状况、临床分期、医疗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性治疗、化疗等,基本以手术、放射性治疗为主,以化疗为辅进治疗[11]。宫颈癌早期患者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中晚期患者可进行放射治疗,晚期或复发患者需进行化疗[12]。早期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变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治疗宫颈癌的常用手段,但这种方案也存在创伤大的缺陷,需警惕出血、淋巴囊肿、静脉栓塞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尿潴留是根治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膀胱功能恢复水平差所导致的[13-14]。因此,怎样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行为转变护理患者。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恐慌、焦虑心理,长期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患者产生生理病变[15]。焦虑心理如果过于严重还会干扰医疗活动的进行,增加术后工作难度,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术后康复,且容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行为转变理论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立足于行为变化的过程及对象需求,认为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强调行为是连续动态的,且在不同阶段应调整处理方式[16-17]。行为转变护理强调从患者身心出发,系统的针对患者在各个阶段存在的不同情况制定整体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合作性[18]。本研究结果显示,行为转变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采用行为转变护理的患者总体恢复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说明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行为转变护理恢复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