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 章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
“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如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解决“发展鸿沟”问题?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一趟趟实地考察调研,一次次论证,从全局高度和长远考虑,科学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多次围绕“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发表重要论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指明了方向。
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未来更加让人期待。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然而,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同时,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是一盘协同发展的大棋局。
适逢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2019年全国两会上,区域协调发展再一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2019年3月5日上午8时,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如约开启。
“雄安新区即将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相信粤港澳深化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国际一流湾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三地一定能够实现共赢”……面对中外记者,一位位代表侃侃而谈。春天的盛会,传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进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第六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5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半小时圈”基本实现。位于京津冀三地接壤地带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产业转移取得重大突破,2015-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京津冀地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享受同一片蓝天,生态环保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7月,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始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延伸监管。入驻的北京药企名称、注册地址不变,产品批准文号不转移,仍由北京药监部门监管。这就形成了“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彻底解决了北京医药生产企业外迁河北面临的要在河北重新申请审批、重新报批药号的大难题。跨区域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形成,让北京和河北两地相关部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除体制机制藩篱,80余家北京医药企业相继落户产业园。
而在京津冀腹地,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一小片“试验田”,三地在协同中被简称为“通武廊”。通武廊的协同,是从人才一体化开始的。目前,三地已经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28张,持卡人在通武廊三地间流动,可参照学历、职称等通用标准进行分层级等同化互认,享受通武廊三地相应的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百姓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京津冀“桃园三结义”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一地工作,另一地生活起居,每天或每周往返于双城之间。随着城际交通的加速发展,这成为很多坚持在京津冀逐梦的人们的新选择。据了解,5年来,京津冀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主要城市之间形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高速“断头路”被打通,铁路也加速搭建。京津城际、京石高铁、津保铁路、石济客专相继开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成型。
在京津冀的城市圈里,以往为求医奔走、异地就医报销难、检查结果不互认等问题已然发生了改变。北京专家在河北出诊,河北医生在北京培训,河北的患者在自家门口就能得到北京专家会诊……三地医疗卫生真正进入了共享时代。
“就近上学”“就近上好学校”,一直是每个有孩子家庭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现今,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三地区域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了可能。
由北京南站开往保定站,主要服务于沿线雄安新区旅客的D6657次动车组由徐水站驶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间,实现了从“三国演义”到“桃园三结义”的重大转变,类似民生红利不断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未来之城”雄安蓄势待发,产业升级转移方兴未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之际,京津冀大地春潮涌动、气象一新。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文章,要牢牢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来,北京市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累计疏解提升台账内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大红门、动物园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完成撤并升级和外迁,天意等批发市场实现关停。疏解,是为过去的北京“瘦身减脂”;严控增量,是为未来的北京“增肌塑型”。
北京“瘦身提质”,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有序向外疏解……
天津“强身聚核”,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先进制造业比重达63.5%……
河北“健身增效”,大力去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产能……
如此一来,北京“瘦身健体”逐渐显效。2018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1%;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下降1.8%;常住人口比2017年末减少16.5万人,增量和增速连续实现“双下降”。
与此同时,北京通州与河北雄安两座新城,构成了北京再次起飞的“两翼”。
一翼“内向调整”。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位于通州的城市副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制定完成,加强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创新意见出台。
一翼“外向疏解”。2019年1月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正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一体两翼,北京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此外,请进来,走出去,天津也着力构建“1+16”承接格局,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
正如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所言:“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只要齐心协力创伟业,一张蓝图干到底,就能不断向时代和人民交出更新更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