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摘要:色彩创意是设计艺术的基础。幼儿园里的色彩创意活动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色彩是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没有了色彩,幼儿就难以将自己眼中的美丽世界表现出来。
关键词:教学;色彩创意;来源;实践;呈现
美术教育家颜文梁说:“色彩属于感觉,任何人可以辨別,非画家所独能,但画家所见与普通人所观察者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感受色彩,但是能把所发现的美的色彩表现出来,这才是与众不同的。大班《熊宝宝的一家》美术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绘画活动,这是一幅关于熊宝宝一家在晚上的故事,天空中有星星、有月亮,孩子们画出了熊宝宝一家在晚上发生了不一样的故事。开始涂色了,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把天空涂上了蓝色或者深蓝色,唯独机灵的草莓把天空涂上了黑色。到了展示时,老师看着这幅与众不同的色彩作品便邀请草莓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草莓眨巴着他的大眼睛说:“老师,这是熊宝宝一家在晚上的故事,晚上的时候天空当然是黑色的呀!”孩子对色彩有自己的想法,并不会固化思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色彩的运用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在引导教育时不要给幼儿制定过多的条条框框,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去想象、去创造,不需要用世俗的条件去要求,对他们的作品多鼓励,或许有一天你所教的孩子正因为你一句肯定的话语,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一、色彩来源于生活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他们能分辨客观事物之间的色彩差异,并注意色彩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这是幼儿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前提。为了让幼儿正确感知色彩以及色彩间的变化,我们在活动室为孩子们布置一个创意活动区,这个区域里摆放着色彩鲜艳的材料,如吸管、毛条、彩泥、画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彩色卡纸、色彩丰富的图片、中外画家的美术作品(印刷品)等,我们还为孩子提供一些新型材料,如湿拓画、咖啡画等,发动家长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当做作画工具,比如牙刷、卷筒纸芯、药盒、剃须泡沫等。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再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拓印、剪贴、画、涂、染等方式进行创作,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各种色彩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创作出一幅幅精彩的、出人意料的画作。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户外散步或观赏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色彩。不同的季节,引导幼儿观察小花、小草、树叶的色彩的变化。
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的各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树上的果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和煦的秋日里带领幼儿观察一天早中晚太阳颜色的变化……在不经意的观察中,生活中的色彩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他们逐渐理解了物体的颜色是有深浅、有变化的。如春天的树叶是浅绿色的,夏天的树叶是深绿色的,到了秋天树叶又变成了枯黄色;太阳的颜色会随着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发生变化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下来,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又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色彩的兴趣。和孩子们交流时,我发现他们能感受事物之间微妙的色彩变化,从而逐渐理解颜色的渐变和过渡。
二、色彩实践于活动
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只有自己亲身感受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班有个孩子挺有艺术天赋的,有一段时间孩子的作品明显少了点想象力。在一次和她家长交流时,才发现家长并不肯定孩子的作品,她总认为孩子的作品和现实不一样。于是我便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世界。美术的博大精深与美妙,并不是像与不像就可以概括的。只要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便可以了,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画的不像而缺乏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只有让孩子多去尝试,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太阳”中,通过平时的观察,孩子们已经对太阳的色彩有了感知,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画出了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太阳,有红的、有黄的、有橘红的等。但轩轩却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孩子们看了他的作品后都哈哈大笑:“你画的什么呀?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轩轩委屈地说:“红色的和黄色的太阳都太热了,我不喜欢热,绿色的感觉更凉快,我就要画一个绿色的太阳。”轩轩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去否定他,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画太阳》,所以我不仅没有笑他,还引导孩子们不可以取笑他,还夸他画的特别好。这正是孩子能够想的,我们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三、色彩呈现于评价
在引导幼儿进行色彩活动时,我们要放开思维,让幼儿自由发挥,做出他们的想法,当孩子的作品完成后,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幼儿自评和互评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参与作品评价可以增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分享用色经验,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在评价作品时,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幼儿围绕色彩运用进行介绍和评价,使其乐于介绍自己作品中的用色技巧,并能针对他人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情况发表看法。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先让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再让幼儿互相评价、发表见解,最后再进行集中讲评。在分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发现每个作品的优点,并选出他们认为用色最有创意的作品。分享过程会再次激发了幼儿对色彩运用进一步探索的乐趣。
《指南》中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要精心呵护,培养他们对色彩创意活动的兴趣,启发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创作表现。让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让幼儿在色彩的世界里翱翔!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新<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