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4-15 02:27程松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院校

摘要:职业院校以输送职业能力突出的人才为发展目标,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也应该秉承一贯传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职业能力的导向下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全方位培养学生。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职业院校;体育教学

引言:

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渴望发展为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灌输职业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发展现状,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于学校而言,也有助于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一、基于“职业能力导向”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新课标改革要求学生向职业化靠拢,职业能力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具有重大影响,能否在体育学习中学会与他人无障碍交流、进行良好的合作、采用适当的方式解决难题,决定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作为培养的唯一目标,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化发展。因此,只有让职业院校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才能推动体育教学在内容、理念、方式、目标作出良好的转变,帮助学生适应职业要求,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基于职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内容落后,形式单一。体育课堂的开展形式常常以点名开始,以点名结束。教师进行点名后,学生就进入自由活动,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在活动场地的活动形式,美名其曰“让学生自由发展”,实际違背了最初的教学理念,更与“职业能力导向”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课堂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性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工科专业的学生长期坐在电脑或操作台前,头部颈部受到的压力较大,肌肉紧张,视力受到的影响较大,体育教研组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以放松颈部肌肉,活动身体筋骨为主要目标,考虑学生运动量少的实际情况,放弃使用剧烈的运动形式,逐渐增加运动量,或通过放松操的形式来进行锻炼,不仅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及时放松,课堂中学习的放松操在学生进入工作中也能随时使用,缓解疲劳;学习护士的女生较多,在设计课堂内容时要考虑到女生的身体特性,避免进行激烈的碰撞,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减少摔跤、篮球等运动形式的使用,多用温和的运动形式进行锻炼,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产生排斥体育锻炼的心理。

(二)基于职业需求改变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意与职业理念相结合,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状态参加工作为目的,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积极教育,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情况。

例如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团队性的项目,如足球、羽毛球、排球等,或用翻越高墙的形式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组织全班学生不依靠身体之外的工具翻越4.3米的高墙,学生需要轮流充当人梯,以接力的形式爬上高墙。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还让学生明白,真正进入社会后,会遇到需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时刻,学生要不惧艰辛,任劳任怨,面对困难永不言弃,才能帮助团队完成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如果有学生违反游戏的规则,要对全队成员进行惩罚,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会牵连无辜的同事、领导受到惩罚,激励学生在完成工作内容时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1]。

(三)基于职业需求创新教学方式

大多数职业院校每周只有一至两节体育课,体育教学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常因场地的限制,体育教学只能在操场中展开,学生感受不到新鲜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场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常常会意外受伤,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体育原理的积累,在体育锻炼时没有掌握发力点和注意事项。因此教师可以从原理教学入手,带学生走进教室,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常见的运动伤害,还可以向学生展示职场中常见的健康问题,用影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进入职场后,有意识规避不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例如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可以通过爬山、骑车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改善身体状况,以更好的身体状态进入新一轮的工作。

(四)基于职业需求转变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在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适应工作。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层面上,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女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常常会以身体不适为由躲避体育锻炼,这样的情况只会使女生的身体素质降低,无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目标,以培养兴趣为目标,带领女生进行羽毛球、保龄球、瑜伽、舞蹈等项目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向学生普及瑜伽、舞蹈等运动可以改变女生的身体姿态,提高整体气质,从侧面提高女生锻炼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动作、舞蹈还可以作为未来进入职场的一项才艺,让学生在初入社会时迅速建立自信[2]。

结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绝不仅是停留在纸上的口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永不言弃的品格,学生才有勇气和能力面对职场中遇到的重重挑战。

参考文献:

[1]梁慧.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1):159-160.

[2]谭丽清.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1):24-25.

作者简介:程松(1982.12)男,籍贯:河南省舞钢市,学历:本科,职称:技校讲师,研究方向:篮球和田径的运动训练方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