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道速滑项目是一项复杂综合的运动项目。要求短道速滑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项体能,同时运动员不断的地观察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根据自身的专项能力水平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反应。因此,专项灵敏素质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以及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正处于人体灵敏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本研究以处于青少年时期最后阶段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阶段内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为更好的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灵敏素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研究者更为深入的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其他专项体能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甲组;短道速滑;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一、引言
短道速滑项目是一项复杂综合的运动项目,是一个以相对速度优胜而决定成败的项目,它需要运动员在说,其专项灵敏素质主要表现在根据比赛临场及对手的情况,随时选择合理的位置,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战术,争得比赛场上的主动权。这就要求短道速滑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项体能,同时运动员不断的地观察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根据自身的专项能力水平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反应。灵敏是在不损失平衡、力量、速度和身体控制的情况下改变运动方向的能力。良好的良好的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完成短道速滑比赛和训练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专项灵敏素质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以及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个体的生理特点,在此段时间内,对各运动员各项素质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灵敏素质就是青少年时期需重点发展的素质水平。因为人体的各项素质是不断发展的,灵敏是青少年时期发展较为迅速的素质,而且错过这一发展关键期,在逐渐到青年后,人体的灵敏素质将会呈现稳定的趋势,将不会再有明显的提高的。因此,本研究以处于青少年时期最后阶段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阶段内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为更好的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灵敏素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研究者更为深入的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其他专项体能提供一些借鉴。
二、青少年甲组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特点及要求
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短道速滑本身是一项技术性、技巧性以及灵敏性都很强的运动项目,这些专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灵敏素质密切相关,训练和比赛的水平也受到灵敏性的限制,因此发展灵敏素质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身运动能力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甲组运动员已经处于进入青春期的运动员。这是发展灵敏素质关键期的最后阶段。因为由于进入青春期,灵敏素质增长缓慢。因此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应多注意提醒运动员重视灵敏素质的训练,不要一味追求运动速度。
该阶段男女生性别差异凸显,女子各器官发育早于男子1-2 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男女间发育的趋势对比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但是显著差异出现的年龄较早,差值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青少年甲组运动员灵敏性有所下降,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对这一时期的女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应早于同龄男队员。
灵敏素质练习安排应放在每次课的前半部分,此时运动员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有助于提高练习效果,身体疲劳时不宜进行灵敏素质练习。在训练时,持续时间要短,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可多变化一些练习形式。特别要注意大力发展与灵敏相关的某些专项素质,如速度、柔韧、协调、弹跳等,为短道速滑的训练专项化打好基础。
三、具体训练方法
(1)非器械动作组合练习
两个动作组合练习(例如:交叉步→后退跑,后踢腿跑→圆圈跑,转体俯卧→膝触胸,变换跳转髋→交叉步跑,立卧撑→原地高抬腿跑等)。
三個动作组合练习(例如:交叉步侧跨步→滑步→障碍跑,高抬腿→单腿蹲跳→弯道压步,滑跳→交叉步跑→转身滑步跑等)。
(2)器械动作练习
单人跳绳练习(前摇二次或三次,双足跳一次,俗称“双飞”“三飞”或后摇二次,双足跳一次,俗称“后双飞”)
跳软梯
跳软梯有多种训练方法,这里只举2个例子:侧向跨步跑,两脚站于梯后,左脚在前,迈入第一框内,重心在左脚上。左脚蹬地使得右脚迈向第二框框前,同时左脚迈入第二框框内。接着右脚迈向第三框框后,左脚迈向第三框框内,循环往复;宽跨步后踢腿向前跳,开始时,面朝梯子,站于左侧后方。微屈膝,右脚跨步进入第一框内,左脚一个并步踩向右脚原来的位置。右脚顺势一个大跨步迈到第一框右侧。随后,左脚跟顺势提起,左手置于腹前,中心在右脚上。站稳后,左脚立即往左前上方跨步进入第二框,右脚并步。左脚往左侧迈步,右脚跟提起,站稳后交换进行。两膝要保持弯曲,重心改变要快,跨步要大。
四、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断更新训练内容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增加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另一方面提高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让他们更加热爱日常貌似枯燥的训练。
(2)抓住训练实时机
如何能抓住他们对灵敏素质训练的敏感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提高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关键。
(3)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机体疲劳时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会随之下降,动作速度随之减慢,因此训练时间不宜太长,练习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4)消除运动员不良情绪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教练员应该通过语言和改变灵敏训练内容手段等方法使运动员避免出现肌肉紧张、反应迟钝等情况。
总之,短道速滑运动对各项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灵敏素质。必须高度重视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针对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制定并实施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该时期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佟立新,才立伟.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成功对我国青少年训练的启示[J].冰雪运动,2008,30(6):13-15.
[2]潘业福.对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训练规范化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3(2):29-30.
作者简介:荆红军(1975.08.01)男,吉林市,汉族,吉林市昌邑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研究方向:短道速滑,职称:副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