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16—01
数学是一门集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一体的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数数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在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从感性认识入手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抽象的概念总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而形成的。因此,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制作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儿,通过学具的直观演示和拼拆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ah÷2。這样讲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掌握了,并能应用这一公式解答所有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就这样从实物直观出发,通过实物直观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逐步地借助图像直观,语言直观去帮助学生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计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提问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例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时,先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找出这个题的条件和问题,说出题意是什么;第二,题中的关键句是什么,它所说的含义是什么;第三,如何列式解答,是否有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对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层层深入,最终找到多种解答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充分利用了数学思维,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不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常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从实际生活获取相关的场景,通过日常的感知慢慢上升到数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教师切勿按照数学教材上进行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小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角,每个角每个面都有什么特点的话,小学生一下子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家里的空调和冰箱,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活力和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思维氛围,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再在黑板上进行推导,让学生观察推导的过程,提出长方体与圆柱体表面积、体积相似点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能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小数数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在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学习意义重大。所以,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