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刘同喆 刘振阳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 济南 252000
我国的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废弃坑塘被倾倒各类固体废物的现象极为严重,这些固体废物种类复杂,具有毒性、感染性等特征,各种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文结合典型固体废物填埋场整治案例,对地质技术在城市纳污坑塘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案例涉及固体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填埋深度大,具有很强代表性,该纳污坑塘填埋位于广饶某地,北侧和西侧均靠近河流,水文条件复杂,并且填有医疗垃圾具有感染性的废物,严重威胁周边村民的健康生活。
在纳污坑塘的勘探阶段采用高密度电法与面波法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场区固废填埋范围与大体深度,为钻探提供指导。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基在施加电场作用下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抵消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岩土体的赋存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根据不同深度的面波速度即可推算出不同深度的横波速度Vs,进而推断出不同介质的性质,从而达到勘探的目的。根据物探资料解译得知,固体废物填埋面积约为16200m2,填埋深度为最大为10m。
工程地质钻探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手段,到其成果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和设计、施工的基础资料,钻探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地质勘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工程地质钻探也可在运用到纳污坑塘前期调查工作中,钻探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场地的地层结构、土壤类别、分层厚度、均匀性、固体废物的厚度、固体废物的种类,下伏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查明地下水埋藏深度,并在孔内进行采取原装或扰动试样及原位测试。为环保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钻探绘制各类柱状图、剖面图及三维模型,精确刻画各类固废的空间分布,最大限度控制较为敏感的危险废物的边界,避免了治理过程中危废的二次混合,从而增加治理难度和成本。
图1 纳污坑塘工程地质剖面图
纳污坑塘北侧紧邻河流,固废开挖边线距离约为4.6m;东侧紧邻房屋建筑,基坑开挖边线距房屋最小距离约为4.1m;基坑南侧部分区域紧邻坟地,上述部位不具备放坡条件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并采取在支护桩间设置高压旋喷桩的方式,使支护桩、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共同作为止水帷幕。基坑西侧及南侧(除坟地部位)具有放坡空间,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止水帷幕采取造价更低的双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
在支护桩间设置一棵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桩径1100mm,支护桩间引导孔间距1500mm,高压旋喷桩与支护桩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高压旋喷桩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部分设置双轴搅拌桩,双轴搅拌桩中心距离基坑坡顶线距离1.0m。双轴搅拌桩桩径700mm,桩间距为500mm,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
针对治理区内地下水水位浅,地下水水量丰富,以及局部存在居民建筑物,受地下水位降幅影响敏感的特点,为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变形值在允许阈值之内,本基坑降水采用周圈闭合止水帷幕结合大口径管径降水。坑内降排水方案采取内部采用疏干井的方法进行降水,在治理区内较深范围内布置48口疏干井。疏干井进入基底以下5m,疏干井井间距约15.00m。
图2 基坑形态及支护帷幕示意图
简而言之,从上述案例来看,地球物理勘探及工程地质钻探在调查阶段能够准确、有效的确定纳污坑塘中各类固废的确切位置和体量,固废精准清挖提供依据;在治理和修复阶段,止水帷幕工程能有效阻隔纳污坑塘与周边水土的水力联系,阻止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支护工程确保固废清挖时边坡稳定性,因此地质技术在纳污坑塘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