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靖 王 绮 郭海燕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诊断及治疗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研究,临床结合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自身情况主要采取手术、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1]。新辅助化疗是外科手术前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乳腺癌病灶,提高预后效果。超声作为一种影像学诊断工具,无创伤、无辐射、可反复检查、价格便宜,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乳腺疾病的诊疗可起到定性作用[2]。本研究就临床疑似乳腺癌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普通乳腺超声检查,并对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单发乳腺肿块组织,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9.24±7.53)岁;肿瘤组织直径10.1~41.2 mm,平均直径(23.1±9.5)mm;临床分期:Ⅱb期34例(61.8%),Ⅲ期21例(38.2%)。所有患者术后乳腺经病理检查,其中恶性31例:分别是浸润性小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7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髓样癌4例,导管原位癌3例;良性24例:乳腺腺病4例,乳腺纤维腺瘤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5例。入选标准: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及研究要求;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无交流障碍;知晓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者;合并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1 普通乳腺超声 取患者仰卧位,上举双臂,充分暴露双腋下区域,采取超声诊断仪器,检查乳腺中央区域,重点观察乳头及附属导管特征,利用宽频线阵探头旋转扫描患者双侧乳腺及腋窝,或从上到下扫查乳腺表面,在两次交替扫查过程中,保证部分乳腺重叠,防止漏扫,确保全部乳房检查完。在扫查病变区域的时候,选择最长径线面测量病灶最长横径及上下径,观察乳腺病灶内血液灌注及病灶回声情况。详细记录乳腺病灶组织位置、体积大小、回声类型、肿瘤病灶组织边界清晰与否、病灶组织边缘整齐与否、超声检查有无回声及病灶组织内部有无微钙化等情况。
1.2.2 超声造影 微血管显像的观察操作切面选择常规超声检查所能观察的乳腺病灶组织最大切面,无需改变固定超声,将超声检查仪器设置成造影模式,将单点聚焦放在乳腺组织最深部位,调整机械指数0.06~0.08。在进行超声造影剂检查前,先配置造影剂:将生理盐水+声诺维混合震荡混匀后,经肘静脉注射4.5~5 ml,完成注射后,采取生理盐水冲洗血管。注射造影剂后,实时观察乳腺病灶区域,包括乳腺病灶组织、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动态观察乳腺病灶组织动态灌注过程。测量病灶最长径、上下径,将切面图像截图保存到超声设备中,测量、记录患者RT(始增时间)、WIS(曲线上升斜率)、TTP(图像中峰值时间)、AUC(曲线下面积)、PI(峰值强度)。
①统计、对比普通乳腺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癌病灶阳性检出率。②观察、对比2种检查方式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情况(最大横径、上下径)。③记录对比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造影检查情况,包括RT、WIS、TTP、AUC、PI。
普通乳腺超声检出乳腺病灶34例(61.8%),超声造影检出乳腺病灶52例(94.5%),超声造影对癌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乳腺超声,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7.267,P<0.05)。
2种检查方式在新辅助化疗前病灶大小测量值(最大横径、上下径)经对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新辅助化疗后病灶大小测量值明显小于新辅助化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情况对比
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造影检查情况,新辅助化疗前后RT、WIS、TT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AUC、PI明显小于新辅助化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新辅助化疗是外科手术前的一种全身性辅助性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缓解肿瘤进展,增加保乳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但是如果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则难以取得预期疗效,反而增加耐药性,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4]。对此,如何合理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早期效果是该领域的重点关注方向。我们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前,需常规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影像学等检查,目的在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准确监督疗效,进而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5]。
表2 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造影检查情况对比
超声造影技术是超声领域的最前沿研究领域,通过向血液中注入造影剂,增强血流多普勒信号,加强散射回声,增强超声图像中组织血流对比度,提高超声诊断分辨力、特异性及敏感性[6]。由于血细胞散射回声强度比较低,因此,在二维图呈现出无回声,容易辨别出大血管边界。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出不典型肿瘤、瘤中低速低流量血管,充分显现出肿瘤新生血管网,反映造影剂在肿瘤病灶内动态分布过程,清晰显示病灶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生物学行为。这一点要强于普通乳腺彩超。
关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报道比较少,本研究将超声造影应用在乳腺癌诊疗中,同时与普通乳腺超声进行对比。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癌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乳腺超声(P<0.05),由此提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升乳腺超声的特异性和敏感度,清晰直观显示乳腺肿块回声,为临床评估病灶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新辅助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新辅助化疗后病灶大小测量值明显小于新辅助化疗前(P<0.05),由此说明,超声造影可准确显示乳腺病灶组织真实体积及病灶涉及范围,促使医务人员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质。另外,新辅助化疗前后RT、WIS、TT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后,超声造影检查新辅助化疗后AUC、PI明显小于新辅助化疗前(P<0.05)。由此进一步说明,超声造影学可辅助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据相关文献报道[7-8],超声造影评估疗效准确性要明显优于常规乳腺彩超,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
总而言之,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无创、安全、直观评估出肿瘤内新生血管网的特征,其参数值有利于预测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可将其作为疗效评定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