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杰
(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2)
东乡铜矿属于江西省中北部的大型铜矿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勘测出了该地的铜矿,东乡铜矿区域的铜矿资源枯竭趋势日益明显[1]。基于现阶段东乡铜矿开采的良好基础对该地区外围区域的铜矿进一步探索和开采,成为东乡铜矿进一步发展和应对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立足于东乡铜矿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了东乡铜矿外围找矿的主要区段,从而为东乡铜矿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东乡铜矿位于钦州~杭州结合带区域的东北部,该地区属于华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杨子~华夏两个古陆块在万元古代碰撞连结的区域带。该区一带全长达2000多KM,宽度约为100KM~150KM,钦州杭州结合区域带在两侧隆起带以及中国东南部呈反S状弧形蜿蜒,该区域带的南部界限为绍兴~北海断裂带,该区带的西北界限为浏阳~苏州断裂带及其延伸部分。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在该区域分布着一系列的铜矿等多金属矿产[2]。
通过地质勘查研究针对东乡铜矿地表矿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该地区成铁帽状分布,以35°~40°的倾角倾向南东矿体厚度大约为4M,况且厚度最大的地区为11.5M,最薄的矿区厚度为1M~1.5M,矿区延伸为-200M。现阶段已经发现了硫化矿石主要由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少量斑铜矿共同组成,矿石呈块状分布。该地区的矿石铜品位大约为0.8%~2.5%,矿石铜品位最高可以达到23.66%,其矿石内的三氧化钨含量达0.04%~1%。矿化自然边界与规划相关的主要由规划破碎带硅质岩带。
东乡铜矿矿区的矿化文员主要以砂岩页岩为主,有少量的花岗斑岩和构成角砾岩,在东乡铜矿矿区5#矿体其矿化危岩主要移花岗斑岩居多,而6#矿区的矿化文员主要是细砂岩粉砂岩。该矿区具有30°~40°的倾角,而且矿区深部的倾角更大,矿区岩走向成稳定态分布,见锋芝复合尖灭在线。东乡铜矿5#矿体主要为大规模的原生铜硫矿,主要分布在梓山组上段中部,在矿区中部主要受两条断裂破碎带而控制,其长度大约为1200M,整体倾角为40°~45°。本矿区7#矿体分布在69线~85线之间,该地区分布着大规模的次生富集硫化物矿体,其次品位也较为丰富,以后进状的形式分布断裂破碎带中。
东乡铜矿区是因为多次的成矿活动长期累计所致,在“同生——喷流”的沉积作用下,使得该地区拥有了矿成型的基础条件。东乡铜矿区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受多种成矿作用的影响。
通过地质勘查研究表明东乡铜矿及成矿规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因为褶皱控矿导致东乡铜矿区出现了北北西向褶皱以及北东东向的褶皱。第二是因为断裂控矿导致东乡铜矿区单层逐渐发育。第三是因为地层岩型控矿,该区域内的矿体受到壶天群的下亚群(C2-31)以及梓山段上部两个层位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地区在陈矿的过程中拥有了导矿和储矿的天然构造条件。
结合东乡铜矿现有的矿产地质条件和相关数据为东乡铜矿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综合分析东乡铜矿外围找矿的关键工作在于确定外围成矿的模型以及成矿的主要区段,而且需要针对东乡铜矿外围找矿过程中的工作重点进行重点分析,为东乡铜矿的外围找矿成就足够的找矿条件和完备的工作体系。
在进行外围找矿的主要区段确定时首先确定找矿模型,东乡铜矿的外围找矿模型如下图1所示,首先将矿区外围找矿分为三带、两层、三异常三大板块,按照这三大板块进行细化设计,其中在三带板块结合规划清时代岩浆活动由历代以及构造破碎有利带对东乡铜矿的外围找矿提供找矿方向。结合模型中的两层板块针对壶天群的下亚群(C2-31)以及梓山组对东乡铜矿的外围矿产区内受控情况进行分析。第三,应用三异常针对矿区外围找矿过程中的震磁异常区、铜元素浓集区、地震波反射异常区,结合三大版块针对东乡铜矿外围找矿进行了模型构造之后,在该模型的指导下为找矿的科学性打下基础,进一步确定找矿区段。该矿区外围中的中酸性岩体也应作为外围找矿的重点区域,其中该区段有60%的小型酸性岩体,应着重作为找矿的主要方向。而矿化异常也可作为外围找矿的重点区域,在东乡铜矿内部出现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矿化异常现象,也应该作为外围找矿的重要区段。
图1 东乡铜矿矿区外围找矿模型
针对东乡铜矿现有的矿产资源分布以及地质勘查特征,我们在进行东乡铜矿外围找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内容,第一采用科学合理的探测方法针对东乡铜矿外围区域的富铜矿体进行探寻,通常情况下采用电磁探测法能够取得有效的探测结果。第二在找矿探测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落实个勘查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外围找矿工作能够按计划有序的进行。第三充分的借助于现有的数据及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技设备,保障外围找矿工作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科学性,从而使东乡铜矿外围找矿工作科学化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