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评费孝通《乡土中国(英汉对照)》

2019-04-14 08:28吴琼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费孝通英汉跨文化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置于深重的危机时,中华民族的精英就开始向世界寻求古老中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灵丹妙药,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用英文写就的经典著述,幽默风趣的笔调与睿智流畅的语言将中国的道德精神、生活情趣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如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应《世纪评论》之约,根据其在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写成分期连载的文章,并以《乡土中国》之名结集出版,全书共14篇文章,第一篇是背景;二三篇主要介绍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四至七篇主要介绍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八至十一篇主要介绍乡土中的政治运作;最后三篇介绍乡村变迁。《乡土中国(英汉对照)》一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2年7月出版,费孝通著,韩格理、王政译。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两位译者均是社会学家,韩格理教授现任教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该书对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至今被学界公认为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理论的代表作。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且平等的。不但包括不同文化的输入,而且还包括本土文化的输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另一种文化,同时还要熟悉本土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乡土中国(英汉对照)》以中英双语思维架构与写作形式予读者以启迪,成为和平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一条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纽带。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在《语言论》中明确指出: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风格、个人信仰等,可见语言是文化之载体,而文化有深植于语言中,通过语言可以传达一个民族或区域的文化,而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也不例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地位被进一步奠定。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首选语言。首先,英语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不仅是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有效地交际工具,更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表达独到见解的通道。例如China Daily和Beijing Review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截止2016年中旬,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覆盖已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就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通过英语新闻栏目、英语电视频道、英语广播、英文日报或周报、杂志、网站等媒介用英语向世界表达中国的立场,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也能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其次,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了中国文化。一种语言的产生并进入到另一种语言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碰撞和摩擦,难免会受本土语言思维与结构的严重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语言本土化倾向,如印度英语、非洲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同样,英语进入中国也变体为“中国英语”,它建立在规范英语基础之上,没有受到汉语思维的过度影响与干扰,同时还能够对中国社会各领域文化进行表述。我国拥有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历史,通过中国英语恰当、贴切地传播出去,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搭起桥梁。

费孝通先生晚年反思其学术活动时说:“我一生的希望,也可以说我过去的工作重心,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能认识到中国社会,首先是农村社会。”《乡土中国(英汉对照)》同时满足了汉语学习者与英语学习者通过书籍阅读认识中国的需要。如上所述,英语不仅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交流中,更承担了向外传播我国独特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英语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与研究价值十分必要,《乡土中国(英汉对照)》不仅实现了中国人站在世界面前表达独到见解和文化认同,还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

猜你喜欢
费孝通英汉跨文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