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献君
摘 要: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其终身生活服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服务
一、理解生活现象
物理理论有些可以是生活理论,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规律科学解释。我们的物理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对终身生活的理解,培养他们科学的精神、态度、思想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
1.注重物理理论与生活理论的联系
在某些诗歌、故事、成语、歇后语、名言、日常用语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如果在物理教学时合理应用,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处事。
如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理解为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物理角度看小船的运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从运动学角度看,乌龟、兔子的运动规律都可以和运动图象联系。成语釜底抽薪从物理角度:水沸腾要吸热,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热,水的沸腾就会停止。日常用语人多力量大:往往用来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力量可观,物理学的解释是幾个同方向的力的矢量和为代数和;更全面的理解为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如果反向的力,其矢量和为大小相减。
2.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物理教学联系生活现象,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全反射、圆周运动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校园旁的桥边拍来照片(下左图)及收集海市蜃楼(下中图)、过山车图片(下右图)供学生分析:对于这个世界的现象,我们不仅要知道“它是这样的”,还应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为什么能这样”。
3.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高中物理各模块中都有大量的“生活化”内容:如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通过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通过听讲座、看录像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等等。我们理应引导学生从事这些活动,并尽可能为之创造条件,而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
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学生理解、认识生活现象及规律,并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和态度处理以后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二、解决生活问题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课标内容按模块要求操作,并通过教材的重构适当做些补充:合理选择一些生活窍门、生存技能、生活创意等,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终身生活所需。
1.适量讲解生活窍门,提高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果掌握一定的窍门,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而不少窍门都包含着物理学原理。因此物理教学可以并有必要适量讲解生活窍门。
如:给学生展示自制录像,呈现在行驶的车上舒服喝水哪怕猛刹车也不会被呛的场景,进而分析利用相互垂直具有独立性的窍门;为了使用空调更省电,分析使用空调的房间,最好挂一层较厚的窗帘,这样可阻止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流。以机身产生的热量对电视机、电脑、音响等家电设备有效的除湿,减少潮湿的天气里机子产生“反应迟钝”的状况。
2.适当培养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一个适合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该有一定的生存技能。而物理学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提供了可能。
我们可以收集学生容易接受的“生计”内容,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如收集不同品牌、型号空调的资料,在课堂上讲解如何合理选购空调;学会多用电表等简单工具的合理使用等等。
3.适时引导生活创意,提高生活品位
新的创意是惊喜,是财富,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我们为学生介绍微波炉、电磁炉的原理及发明过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应运而生,怎样用智慧造福人类;为学生介绍从抛光砖到仿古砖的发展过程,给学生展示对应产品的装修效果。让学生领会生活创意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促其学会生活,并努力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新生活。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若能将“终身受益”这一理念实践于整个教学过程, 即使学生将来从事与物理无关的职业,也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俞丽萍.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景”的生成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9(01).
[2]范宗潮.创设物理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多元化智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