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族的家国情怀

2019-04-12 03:14谢辉苏婷
先锋 2019年3期
关键词:蜀汉诸葛家国

谢辉 苏婷

所谓家国情怀,指的是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内涵包括家和国紧密相联、命运同构、荣辱与共,外延表现为个人的家庭观念、家教涵养、家风传承以及集体荣誉感、爱国奉献精神等。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谈到家国情怀,不得不提到千古贤相诸葛亮。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城)人,自幼聪慧、读经阅史、博览群书,曾为御史大夫贡禹的属官,后被荐举为文学侍御史、司隶校尉、光禄大夫等要职。在任上,他刚正不阿、严格执法,对权贵弄臣毫不忌讳,“刺举无所避”。他的铁面无私到达什么程度呢?当时京城流行一句话叫“间何阔,逢诸葛”。意思就是:这么久没见到你了,什么原因?答案是遇到诸葛丰了(被他羁押处理)。

诸葛丰因弹劾一手遮天的外戚权臣许章,被汉元帝收回象征监察权力的符节。遭遇仕途挫折的诸葛丰不改嫉恶如仇的本色,此后多次上书劝谏,表明自己只愿做“伏节死谊之臣”,来清除君王身边“邪秽浊混之气”,甚至不惜“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臣诚愿之”。汉元帝只是庸碌无为之君,被触怒后不久就将诸葛丰免官,最终罢黜为庶人。清正廉明的诸葛丰极大地影响到了他的后人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他的一生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是秉公任直不徇私情。这在脍炙人口的“挥泪斩马谡”中得到充分印证。马良是诸葛亮的好友,捐躯于猇亭之战。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也是诸葛亮器重的得力助手,为平定南中少数民族叛乱提出了不少正确的主张和建议,可以说诸葛亮与马谡有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但是在蜀汉第一次北伐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被张郃大败于街亭,导致了军事上的严重被动。诸葛亮为了严明法度,大义灭亲,忍痛“戮谡以谢众”。

第二是廉洁奉公光明磊落。诸葛亮在《自表后主》一文中,主动向刘禅申报家产:“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并对身后之事也做了安排:“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作为掌握蜀国军政大权的开国功臣,却不肯为后代留下任何多余的财产,诸葛亮严于律己、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从这几段话中体现得清清楚楚。

第三是勇担大任不辱使命。诸葛亮作为躬耕于南阳的一介布衣,却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一心匡扶汉室、兴复正统,没有跟随兵强马壮、锐不可当的曹操,也没有投靠江东贵胄、阵容齐整的孙权,却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辅佐落魄流离、毫无根基的刘备,并在赤壁之战、兵败夷陵、南中叛乱等关键时点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随后更是在多次北伐中重创强魏,勉力维持了蜀汉的延续。

第四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诸葛亮非常重视后代教育尤其是家风教育,他的《诫子书》《又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千古名篇。《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指出了修持心性的重要性;《又诫子书》中“适体归性,礼终而退”,强调了必须遵守恰当的礼仪规范;《诫外甥书》中“志当存高远”,寄托了对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的殷殷期望。

诸葛瞻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尚是诸葛瞻的长子,两人皆没有辱没祖辈的教诲。邓艾率大军自阴平小道奔袭至绵竹,蜀汉满朝文武仓皇失措,诸葛瞻、诸葛尚率军迎击,邓艾以“琅琊王”爵位进行劝降,被诸葛瞻坚拒。面对强敌,父子最后双双战死殉国,留下满门忠烈的美名。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中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对诸葛瞻这位敌方指挥官的敬意:“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意思是:诸葛亮对蜀汉尽心尽力,诸葛瞻勇赴国难而死,真是无愧天下的善举。东晋史学家干宝评价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意思是:诸葛瞻的谋略和勇气虽然不能将蜀汉从强敌环伺的危境中解救出来,但是他于外能不辜负国家,于内能继承父亲遗志,可算是忠孝两全了。

纵观诸葛亮家族在面临重大历史关头所做出的选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总是做出维护国家社稷、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定,这不能不说是家国情怀的感召和影响。从诸葛丰的不畏强权、犯颜直谏,到诸葛亮的呕心沥血、洁身自好,再到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的铁骨铮铮、从容赴死。家国情怀中爱家和爱国的一体性,在诸葛亮家族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笔伟大财富。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绚丽花朵,也是中华文明回荡千年的主旋律。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前赴后继,为了国家和民族贡献了自己乃至家庭的全部力量。他们是屡受排挤报国无门、壮烈沉江的屈原;是在北海边持节牧羊十九载、须发花白不易其志的苏武;是面对叛贼仍唾骂不止、终被缢杀的颜真卿;是凛然拒绝忽必烈高官厚禄招降、向南而死的文天祥;是忍痛与爱妻爱子诀别、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是扛着父亲所赐“死字旗”、决意马革裹尸还的抗日川军战士王建堂;是毅然放弃美国优厚科研条件、突破重重阻拦回到一穷二白新中国的钱学森……凡此种种,灿若星河,不胜枚举。可以说,家国情怀塑造了华夏的脊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的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深刻指出:“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必须充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家国情怀的传承,这里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幸福美满,取决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就像一首歌的歌词所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弱则家衰、国强则家兴。而另一方面,只有每个家庭都洋溢着幸福温暖,人们有了坚实依靠和成就感,国家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必须在全社会统一“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共识下,更好地弘扬家国情怀,让其成为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扎根人民、努力奉献,为家庭红火的日子打拼,为国家远大的前程担当,为民族复兴的梦想奋斗。这也是诸葛亮家族的家国情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图片提供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猜你喜欢
蜀汉诸葛家国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诸葛羽扇
家国两相依
诸葛南征
家国情怀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蜀汉“大赦”初探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