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时, 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开“冬学”,办夜校,“以民教民”,青年团力量的注入,党和政府各项战略目标的设立……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盲率已由当初的80%下降至个位数。人们逐渐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实现了自身的文化解放……
图为1960年, 在安徽省肖县举行的全县工农业余教育拼写竞赛大会上,53岁学员邵泽潭和他6岁儿子邵民征分别用汉字和拼音字母,比赛拼写“老子英雄儿好汉”7个字。
1951年,部队文化干事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效果显著。195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各地推行学习该识字法。 图为1952年,战士行军背包上贴着注音字母,随时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扫盲”的含义从“扫除文盲”逐渐转变到“ 扫除法盲”,普通百姓也开始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图为1986年1月,山东省昌乐县马宋镇农民在业余法制学校学习法律知识。
义务教育的普及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教育,学生参加扫盲工作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图为1997年暑假期间,新疆大学学生王玫赴天山农牧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帮助农民学文化。
如今,人們似乎已将“ 活到老,学到老”融入骨髓。学习内容横亘古今中外,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图为2018年,江苏扬州的最美书店,似“时空隧道”般勾起人们的“学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