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那张著名照片中憨厚微笑的小战士已经离开我们57年了,但他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为“雷锋班”。没承想,十几年后我竟有幸成为“雷锋班”的后来人……
1977年12月,我家所在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人武部下达了征兵通知。那年我19岁,正是应征年龄,于是,兴冲冲地前去报名。到了征兵办才知道,应征报名者已达500余人,而名额只有19个。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条件不错,但我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忐忑。
令人意外的是,目测报名者时,来选兵的曹玉德一眼就相中了我。听大家议论,他是雷锋生前所在连的副连长。
曹连长拍拍我的肩膀,和蔼地问:“小伙子,会打篮球吗?”
我回答:“报告连长,会,就是……玩得不算太好。”
武装部的一位同志插话:“小孟是在谦虚,他初中时就多次参加农场组织的篮球赛,每次都取得了好成绩,在我们这儿是很有名气的!”
曹连长点点头,又盯着我的眼睛问:“我们工程兵又苦又累,你怕不怕?”
我信心满满地回答:“不怕!只要能让我当兵,咋都成!”
1978年3月14日,我胸戴大红花,怀着对军旅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了新兵专列。
经过紧张的新兵训练后,我被分配到雷锋生前所在连队——与我一同参军的400名新兵中,只有8人被分到运输连。我心里那个高兴,光荣啊!
兴奋劲儿还没过,一盆凉水就迎面浇来。
来到运输连,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开汽车。当时连队配备的都是CA10型汽车,俗称“老解放”。这种车没有安装可以避免打齿轮以及挂不上挡现象的同步器,行车过程中只要换挡,就得踩两次离合。另外,“老解放”的远近灯以及喇叭控制开关都在离合器附近,需要用脚进行控制,这就加大了脚部的操作压力。更加考验驾驶员操控能力的是启动机控制,这个开关在油门的右边,这意味着驾驶员在发动车辆时右脚需要同时控制启动机和油门。
刚接触这么复杂的操作,我听得晕头转向,紧张得手忙脚乱。第一次上车,没几下就把汽车弄熄火了,被师傅轰下了车。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一遍遍问自己:“孟宪钢啊孟宪钢,你就这么笨吗?连这点儿困难都克服不了?”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也要发扬雷锋这种精神!”我在心里激励自己。
于是,在驾驶培训期间,我白天集中精力练习操作,晚上学习理论知识,遇到问题就虚心请教师傅……那段时间,我睡梦中都在打方向盘、踩离合器,常常把旁边的战友惊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考核时,无论路考、桩考、理论、故障排除还是阶段考试,我都夺得100分,顺利地考取了驾驶证。由于成绩优秀,我被分到全军闻名的“雷锋班”。
就这样,我成了雷锋的“接班人”。“雷锋”也很快成了我和战友们的第二个名字。
在这个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中,通过对雷锋精神的耳濡目染,我觉得雷锋就在我们中间,战友们也自然而然地把学习雷锋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无论训练、出勤有多累,大家都会挤时间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部队驻地附近的马大爷老两口儿年迈多病,一辈子无儿无女。一到星期天或逢年过节,我和战友们就去他家帮着挑水、捡柴、打扫卫生、维修房子,还时常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费为老人买药。外出施工时,我们就把这件事交给在驻地的留守战友去做……
1979年2月14日,隨着上级一声令下,我们团被派往小兴安岭地区执行战备任务——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条29公里长的防坦克壕。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连长、指导员号召大家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战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当时,我和另一名老兵的任务是往各工兵连的施工地点运送炸药,每天要跑六七趟。一天傍晚,我刚回到驻地就接到通知,工兵连急需一车炸药,需要立即送去。接到命令,我顾不上吃晚饭,跳上车就赶往火车站。
到火车站一看,负责装车的战友们正在吃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立即脱掉上衣,一个人搬运炸药。20多分钟后,一车炸药装满,我连夜送到施工现场。
部队首长听到这个情况,高兴地说:“‘雷锋班的兵真行,拉得出,打得响!”
经过全团官兵的艰苦奋战,我们只用25天就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被守备部队誉为“王牌工兵”。不久,一位随军记者将我的事迹发表在《解放军报》上。
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将军看到这篇报道后,在下基层检查战备工作时,专程来到我们“雷锋班”。李司令叫着我的名字,与我亲切握手,又同全班战士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照片一直保存在我的相册里,成为我和战友们一生的骄傲。
1981年,我们团奉命开赴内蒙古赤峰地区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我也由“雷锋班”调到六班任班长。
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我一个人轮换着开三台车——一台供水车,一台大板车,一台日本进口的“尼桑”大平板车。为了赶进度,我既是驾驶员,又是装卸工,施工物资大多是水泥、钢筋、木材之类,都是用专列发送到车站,再由我们一车车运到施工地点。我带领一名新兵,创下了15分钟装一车水泥的纪录。
那时,全团官兵在施工中都以雷锋为榜样,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没人喊苦,没人怕累。一天,二营的那台CA30(大六轮子)供水车出了故障,团首长派二营的两台“老解放”往山上运水。由于工兵六连施工的坑道在大山最高处,路况险峻,两台车几次爬坡都没能上去。
这时,凌副团长下令,叫我把车开上去:“你可不能给你们连丢脸啊!”
我深知,这是一场严峻考验——因为驾驶当中稍有不慎,汽车就会熄火,很容易滑进山涧。凭着在“雷锋班”时练就的基本功,我在众人期待的目光注视下,先用三挡冲坡,又连续用两次“连油抢挡”,终于把运水车开上了坑道口。
大家不约而同地喊起来:“好,好!还是‘雷锋班出来的司机技术过硬!”
1983年年末,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着战友们的美好祝愿、师傅及首长的鼓励和鞭策,我光荣退伍,回到家乡。
1984年4月,农场党委根据我的专长,将我分配到农场职工医院开车。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雷锋精神已扎根在我心中。
因工作性质决定,我时常要接送一些需要急救的危重病患者。每次出车,我都毫不犹豫地帮着背扶患者。有一次,我背着一位患脑中风的老人前往医院急救室,因為他的头靠在我的肩上,呕吐物流了我一身,不但气味难闻,回家后还洗不干净。
起初,妻子埋怨我多管闲事,后来,经过我的开导,她也就见怪不怪了。再后来,对我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住院费的行为,妻子也从反对变成了支持。
我在医院开救护车8年,接送的病人有2000多人,每次都满腔热忱地周到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们的一致好评:“孟师傅总是像春天般的温暖,跟雷锋一个样,够格!”
1992年3月,我通过考试当上了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更多了。
有一次,一名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大量流血,需要血源。接警后,我和同事立即赶到医院,第一个采血化验。最后,我与另外两名干警的血型匹配合格,共无偿献血900毫升,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送来一面锦旗,上书“鲜血救亲人,危难见真情”。
除了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好事,长期帮扶困难群众也是我的一贯志愿。
2003年春天,胜利农场27队贫困户刘海涛家的粮食没卖出去,赔了16万多元,眼看就要春耕,却没钱买种肥。我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1.6万元帮他救急,并建议他改种红小豆。到了年底,红小豆获得大丰收,他当年就还上欠款4万多元。
2018年,我又帮刘海涛家贷款两万多元,用于种田。经过精心管理,他家年底不但还上了全部欠账,还有了盈余。在刘海涛家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女儿交不起学费,我听说后立即向同事借了700元送到学校,为他的女儿交齐了学费……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虽然我早已离开“雷锋班”,但正如歌曲《接过雷锋的枪》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将永远激励着我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发挥作用,永不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