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摘 要: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593名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座谈方式,重点分析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因素对机械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进一步提出相应就业建议。例如要重视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提高自身“学识、能力与素质”,尤为关注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关键词:机械类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3-0069-03
一、引言
一般用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和专业的好坏,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校招生规模和经费投入,导致就业率造假现象屡见不鲜。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数据显示,超三成毕业生在半年内选择跳槽,对初次就业单位不满意。种种问题表明,要从关注就业数量转变到关注就业质量上。就业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价值感和幸福感,關系到毕业生作为人的个体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与“以人为目的”的大学教育目标相一致。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可以增强问题预见性,有利于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补齐短板,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逐步成为就业创业研究热点。陈迎明(2013)[1]和陈婷婷(2015)[2]指出,影响因素大致分内外因。个人因素(专业知识、学历层次、工作经历、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能力、性别)是内因。学校因素(声望、就业指导水平、地理位置、学科专业)方面,陈婷婷(2015)把它归结为外因,而陈迎明(2013)认为它属于内因;外因还包括社会因素(政策法规、就业歧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家庭因素(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很多因素(如性别差异、家庭因素、政治面貌)研究存在一定矛盾,如刘红艳(2012)和乔志宏(2011)认为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李炜、岳昌君(2009)认为,家庭因素对就业状况无显著影响[3]。
可以看出:现阶段研究存在一定矛盾,凸显进一步研究必要性;现阶段研究对象偏大,没有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专业分类研究不足,应届大学生当成群体研究偏少[4];定性研究偏多,定量研究偏少,描述性分析偏多,描述性和解释性分析相结合研究缺乏[5]。
鉴于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复杂性,本研究重点探讨学业成绩、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学业成绩对就业质量高低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于家庭经济相对差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于女性毕业生。
三、核心概念界定
就业质量:陶应军、陈芸(2008)把就业质量分为专业是否对口、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就业稳定性和平均起薪四个维度[6];彭建章、曾凡锋、王讯(2015)把就业质量指标细化成18个[7]。刘敏、陆根书(2015)指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范畴,也是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的反映”[8]。本研究采用张凯(2015)的概念,即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满足的程度[9]。
安徽理工大学2016届机械类大学毕业生分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过控技术与装备、测控仪器与技术5个专业。
四、研究内容
以机械工程学院2016届593名成功就业或考研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签约国企、事业单位在福利待遇方面显著好于私企和三资企业。为便于研究和数据分析,本文把就业质量分为国企和事业单位、私企和三资企业以及读研三种类型。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学业成绩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成绩采用大一至大三学年学生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修读课程学分绩点/∑修读课程学分
当课程成绩>60分时,课程学分绩点=1.0+(课程成绩—60)*0.1
为了考察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无显著差异,首先对学生前三年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得出p值为0.090,表明符合正态分布, 因此可采用参数检验单尾ANOVA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显示读研学生学业成绩最好,均值为3.1130,其次是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均值为2.8189,最后是进入私企和三资企业工作的学生,均值为2.7205。
表2表明毕业生学业成绩在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私企和三资企业以及考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学生成绩显著好于私企和三资企业工作的学生(p=0.043<0.0 5), 不过其差异显著性水平远不及读研学生,因为考上研究生学生在学业成绩上非常明显地好于已签约的学生(p值均为0.00< 0.05)。
两组数据表明,学业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结论与何华峰(2008)[10]和李炜、岳昌君(2009)问卷调查结果保持一致[11],但与刘旻净(2011)对农学类农村大学生的研究结论相矛盾[12]。农学类就业方向偏向于到农村和基层就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人单位对农学类毕业生成绩要求,说明专业分类必要性。机械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国企和事业单位倾向于聘用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国企对挂科学生一票否决。很多成绩好学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表明公有制单位仍是成绩好学生优先考虑的对象。读研方面,能否成功与成绩显著相关。结果验证了假设1。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分为经济困难和良好两种类型。每学年高校根据《高校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平时表现民主评议贫困生,如果该生被评为一次及以上贫困生,则默认该生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49人考研,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20.25%,54人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占22.31%,139人进入私企和三资企业,占57.44%;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学生中,24人考研,占家庭经济良好学生总数的6.84%,91人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约占25.92%,236人进入私企和三资企业,占67.24%。对不同经济状况学生进行单一样本卡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对就业质量无显著影响(p值均大于0.05),假设2不成立。这与刘新华、杨艳(2013)[13]和李炜、岳昌君(2009)[14]研究结果相矛盾。究其原因,研究对象存在差异,刘新华、杨艳(2013)研究对象中,文科生占37.4%,李炜、岳昌君(2009)对2007年全国毕业生进行研究。不过家境良好学生在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比例稍高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因此,后期研究应考虑社会关系。与此同时,考研能否成功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相关,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读研人数和比例上要显著多于家庭经济良好学生(p=0.012<0.05)。一般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尽快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但研究数据与该常理相悖。经过反思和与学生座谈,得知原因有三点:一是贫困生规模大,总数约占全体毕业生的40.8%,因此,贫困生并不一定代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吃苦耐劳,有利于考研胜利。三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读研后工资会翻倍,更能体现个人价值和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性别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机械类毕业生中,男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140人,占男生总数26.12%,考研66人,占12.31%,进入私企和三资330人,占61.57%;女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5人,占女生总数8.77%,考研7人,占12.28%,进入私企和三资45人,占78.95%。对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显示,性别差异对能否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有显著影响(p= 0.004<0.05),而对于进入私企、三资企业工作以及读研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支持了李瑾、彭建章(2011)[15]、朱以财(2010)[16]、何娜梅(2008)[17]等研究结果,即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没有男生好。在本次研究中,約有高达78.95%的女生进入私企和三资企业工作,仅8.77%的女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而男生比例则高达26.12%。这与机械类毕业生专业密切相关,很多国企,如铁路、水泥、汽车、矿业等,偏向于招男生,女生因生育、体力等因素,导致很多制造业不愿意要女生。因此,女生选择在销售类、管理类三资企业和私企工作,或选择考研。
六、结论与建议
1.在成绩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方面,成绩仍然是用人单位,特别是好的企业在录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因素。对于想考研成功的学生来说,更要重视大学期间知识储备,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高校要及时进行学业预警,对于经常旷课学生予以处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贯彻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重视课堂教学,切实扭转“重科研、轻教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储备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家庭经济条件对就业质量影响方面,家庭经济对就业质量无直接影响,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研成功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良好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只要综合素质过硬,同样得到好企业的青睐,更容易考研成功。对于家庭而言,提供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支持,有利于增强毕业生求职自信心,提高应聘成功率,增加择业效能感[18]。
3.性别对就业质量影响方面,机械类女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难度显著大于男生。这显示了性别歧视问题。国家层面,完善杜绝性别歧视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在招聘中“一视同仁”。学校要关注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求职技巧、职业规划方面给予关注,引导合理降低期望值,利用思维、语言、交往、沟通、管理、忍耐能力等优势,获得较强就业竞争力[19],也可以读研,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3][15]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 —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 学教育,2013,(4).
[2][4][5]陈婷婷.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 社会科学,2015,(3).
[6]陶应军,陈芸.提升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彭建章,曾凡锋,王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 标体系研究——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 报告的统计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8]刘敏,陆根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的比较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5,(7).
[9]张凯.就业质量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社会发展研 究,2015,(1).
[10][18]何华峰.关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1][14]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
[12]刘旻净.大学生自身条件对就业影响的回归分析[J].社会 工作:学术版,2011,(6).
[13]刘新华,杨艳.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差序就业——关 于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J].教育 学术月刊,2013,(5).
[16]朱以财.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江苏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0,(5).
[17][19]何娜梅.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