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当庆祝

2019-04-12 00:12江红波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秋分农民农业

江红波

【文题呈现】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國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读了上面的新闻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围绕身边的具体事件,来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是积极响应着乡村振兴的战略,在构思立意时,必须要考虑到党中央对乡村建设的要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期待。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来解读思考:

1.重视农业,振兴乡村。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来的追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利于提高人民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尊重,从而更好地关注农村,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2.办出特色,因地制宜。对法定的节日,在举行庆典的时候,要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来设置、编排节目,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利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机会,提升农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推动当地农产品的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益处。

3.节日搭台,经济唱戏。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省份盛产不同的特色农产品,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为宣传、推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借以提升农产品的品位,然后借助当今便利的物流方式,走向全国、推向世界。

4.丰富生活,突出主角。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于田野。利用丰收节,排演节目,突出农民劳动生活的主题,让农民有闲暇回顾自己的劳动,感受劳动的价值。这是一种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认可。

【原文呈现】

丰收节,农民的节日(标题浅显,缺少韵味)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文峰学校高二年级    周沫延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8年6月21日上午举行发布会,正式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那何谓农民丰收节?顾名思义,让农民丰足,增强农民获得感的节日。(新闻文体的开头,语言显得晦涩,难以引起阅读者的兴趣,选择立意的角度不明显。)

自古以来,农民在我国的社会组成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经济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史记》中有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这虽有重农抑商思想的局限性,但对农业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农事虽为当时社会之本,农民的生活条件却是每况愈下,正如颜仁郁笔下之言,“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种状况到了近代的土地革命才有所改善,分土地,减田赋,保护农民劳动所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是当时革命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农民的呼声。将眼光收回到当代,三农问题、城乡贫富差距无不是阻碍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单从此方面来考虑,就可以看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节日的必要性了。(一直强调农业的重要,从历史的记载到“三农”,提出节日的必要,缺少对内容的分析和论证。)

古籍《春秋繁露》有曰:“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秋耕、秋收、秋种的重要时期,也是“秋景引闲步”的好时节。农民也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富有农村特色的采摘、游览活动,充分利用好秋游观光,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的设立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需要,是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乡村振兴,也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讲述内容范围较广,分析问题不够到位,略显空泛。在语言的运用上,不够生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广大农民的节日,是农村广大地区富强的保障,也是引领各地农民走上小康路的重要旗帜。(引用习书记的话结尾,但在后面的论述上,没有扣紧文意。)

【升格建议】

1.拟写合适醒目的标题。在对整体材料审读的基础上,先确定写作的立意角度,然后围绕相关的立意进行拟题,带给阅读者清晰的感受。

2.首段文字要清新生动。首段要求开门见山,提出个人的观点,在语言的运用上要生动而简练。紧扣文章主题,在阐明主旨的同时,更要吸引读者。

3.选用材料做到阐述论证合理。在行文过程中,对选择的材料要深思熟虑,且要做到叙议结合,对选用的材料要做到及时围绕主题来论证。

4.议论文的文段要匀称。作为考场作文,不能只分三四段。文段的内容太长,读起来吃力,难以看到重点,考生不太好把握,也难以说清道理。一篇文章,最好是在八段左右,整体思路清晰可见,阅卷老师阅读起来才会轻松。

【升格之作】

农民的节日,时代的关注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文峰学校高二年级    周沫延

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真正的丰收。党中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是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又一个生动体现。(用排比的句式引出主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所在。)

自古以来,农民在我国的社会组成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当权者对农业的重视。(两处引用,凸显古代对农业的重视,为下文做铺垫。)

封建时代的农事,虽为统治者看重,但其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奴役剥削百姓,正如颜仁郁笔下之言:“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种状况到了近代的土地革命才有所改善,“打土豪,分田地”,减赋税,保护农民劳动所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是当时革命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农民的呼声。再将眼光转到当代三农问题,城乡贫富差距无不是阻碍中国发展的绊脚石。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接着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节日,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分析由古至今百姓的地位,采取对比的方式分析论证设立节日的伟大所在。)

古籍《春秋繁露》有曰:“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秋耕、秋收、秋种的重要时期,也是“秋景引闲步”的好时节。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的设立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需要,是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强调秋分为节日的原因,论述其对当今“三农”问题的时代英雄。)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阐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深层内涵及其真正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为此,我们还不能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成一个简单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更应当是为了提示各级政府和相關部门,一定要把“丰收”两字放在心中;设立“丰收节”是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警示和提醒,有助于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文末点题,提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号召和警示各级政府真正重视农民,为农民服务。)

【老师点评】

1.对称性的标题,让人耳目一新。在标题中,既提出节日的对象是“农民”,又突出时代的气息,能给阅读者清晰的感受,引起对全文的兴致。

2.整体结构匀称,论述结合严密。文章在首段采取排比的格式引出话题,在论述过程中,选用的古代言论和不同年代的事件,在言简意赅的概括中,做到论证有力,叙议结合。

3.观点鲜明,关注问题深刻。文章不仅分析论述节日彰显对农业农民的重视,更在结尾两段分析党中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深层原因,提出自己的期待。

猜你喜欢
秋分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秋分
秋向此时分
八哥、秋分和老博士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