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文章词不达意、空洞无物、了无创意;作文教学策略欠当、缺乏方法、高耗低效,教师们举步维艰,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一个班级3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六个方面:1. 你害怕写作文吗?2. 你在写作文时是否感到没内容可写?3. 如果有很多内容,你是否不知该写什么好?4. 你是否经常选好了材料,但不知用什么方法来写?5. 在写作时,你是否经常想用上优美的语句,但又想不出来?6. 你平时注意观察吗?
问卷统计情况如下: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就要教会学生乐于阅读,善于体验,爱上创造,享受表达。阅读体验是基础,生活体验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体验的延伸,创造是体验的升华。只有完美结合,作文才会文情并茂,才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培养创造力的积极品质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新体验作文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新体验作文实施措施
(一)缤纷阅读体验,激发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低中年段阅读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5万字。低中年级的孩子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我们班每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阅读,晨诵“古诗接龙”“日有所诵”;幸福3分钟的《三字经》《弟子规》;自习课上的班级绘本共读《爱心树》《花婆婆》等童书;每周图书馆阅读、“一步一诗”校園自由读、家庭亲子共读。阅读已成为我们班孩子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种自然状态。
(二)先说后写体验,保持创造兴趣
家校合作实现共赢,一年级的孩子如何实现新体验写话的起步,我做了思考,在第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将我对新体验作文教学的思考和成果和家长们分享。“先说后写”即孩子说家长记,能很大地促进孩子们对说话写话的兴趣,同时能增进亲子和谐关系。从教材中的“看图说话”到每日的所看、所做、所想、所思,培养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我的作文教学理念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
几年来,我班的孩子坚持写日记,写好后,家长在微信群里交流。第一周交流:某某某日记已写;第二周交流:某某某日记写了几行;第三、四周交流:推荐写得好的进行拍照交流,写得不好的,单独发我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坚持下来,一来互相督促,二来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共识,激发孩子保持创造的兴趣。
(三)多元评价体验,持续创造动力
为了让孩子们对作文保持浓厚的兴趣,我执教的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出刊《童心园》新体验写话专刊。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评选班刊最佳作品,定期评选最热心家长、最负责家长。每两周一期,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推送分享。出刊一周内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读班刊的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积累。我发现发表文章的孩子眼睛变亮了,更自信了,没有发表的孩子心中也会激起一种想发表的欲望,保持他们读书写话的兴趣。
目前我执教的班级,实践三年多来,已经创刊113期,孩子们的文章在班刊上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1000多篇。3名孩子被评为市区“阅读之星”,执教班级被评为苏州市“书香之班”,园区“书香之班”第一名。
(四)趣味兑换奖励,促进创造激情
在我的召集下,志愿家长和孩子组成一支作文集星行动队,即对投稿、写话、发表等方面进行星级评比,如:投稿一次集星一颗,写话一次集星两颗,发表在班刊上一篇集星三颗,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集星五颗,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每月清零。根据集星的多少进行分级兑换,有兑换免做一次家庭作业,兑换一次选同桌,兑换一次和老师合影留念,兑换一次我的个人专著,兑换一次和校长共进午餐……这样新奇有趣的兑换奖励,大大促进了孩子们创造的激情。
(五)课内课外并行,提高创造水平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营造习作氛围,挖掘习作素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想象的潜力,持续保持习作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以生活体验为依托,挖掘体验习作的多重落脚点,我做了如下尝试:
1.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为创造提供方法指导
(1)以象形文字为创造点
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更是极好的说话写话素材。如执教统编教材《识字4》时,我这样教学:
(师出示月亮图)学习“月”。我这样问:“孩子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从孩子们的回答里知道有“香蕉、耳朵、电话、小船、镰刀……”我在肯定孩子回答的同时也问:“孩子们,月亮有时也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圆圆的月亮像球。”“圆圆的月亮像西瓜。”“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我还要追问:“月亮有时弯弯的,像( );有时圆圆的,像( )。”“月亮有时弯弯的,像钩子;有时圆圆的,像月饼。”
这样一步步有梯度的由象形文字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由识字到说词,到说词组,再说句子,最后说连贯的长句子,孩子们就会想得越来越丰富,表达越来越清晰,创造的语言也就越来越精彩。
(2)以特殊句式为创造点
例如:语文教材一下《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课文句式对称,读来琅琅上口,很是活泼,值得仿写。
我就在赏读理解文中句子的基础上,用以扶到放的方式引领孩子们体验句式仿写。出示几幅图画,引导孩子们观察,孩子们看着文字很快说出:“天空是星星的家,苹果树是苹果的家,气球是空气的家,电视机是动画片的家,储钱罐是硬币的家,书本是字宝宝的家,文具盒是直尺的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冰箱是冷饮的家,衣柜是衣服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雪山是积雪的家,茶杯是茶叶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孩子们嘴巴里流淌出非常鲜活的语言,我整理了这期《家》专题稿件投给编辑,结果有10多篇同题童诗《家》发表于《学习方法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刊物。
还如《乡下孩子》《鲜花与星星》等诗歌题材的教材,句式活泼、结构有趣,我都作为习作的资源充分引导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有了课文作为写话的例子,孩子们就能轻松完成。创造了缤纷多彩的说话写话。从他们的话语里,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文字,喜欢这样的句式练习,创造出许多具有个性的表达。
(3)以优美语句为创造点
我在执教市公开课《放小鸟》一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这个板块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出示:( )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板书:可爱)
师:是呀!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呢?
生1: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师:“绿色的羽毛”是什么可爱?(羽毛可爱)“黄色的嘴巴”是什么可爱?(嘴巴可爱)“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是什么可爱?(眼睛可爱)
师:什么样的羽毛?(绿色)什么样的嘴巴?(黄色)绿色,黄色,是说它的——(颜色很鲜艳,很可爱) 对呀,颜色可爱!两只什么样的眼睛?(一闪一闪)
师:一闪一闪的眼睛是透亮的,好像会发光。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感觉很灵动的?(小鸟的眼睛,天上的星星,萤火虫,繁星,阳光下的水光……)
师:王老师再送一个和一闪一闪意思相近的词语给你们:忽闪忽闪 (读略)
师引读: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师: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出示:( )的小鸟(非常可爱)谁来给“非常”换意思相近的词?(十分 特别 很 真 )
师:指导读出小鸟的可爱。
(出示放大的图,引去文字。师引背:姑妈送我一只小鸟——)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小鸟。谁能抓住小鸟的特点,来说一说呢?
(出示:漂亮的彩鸟图)
生1:我看见树枝上站着一只小鸟,彩色的羽毛,长长的嘴巴,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
師:你已经学会按照顺序观察,还能抓住小鸟的特点。好样的!
生2:我看见一只小鸟,五颜六色的羽毛,又尖又长的嘴巴,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非常可爱!
师:你说得具体生动,会学会用,真了不起!
生3:树枝上站着一只小鸟,五彩的羽毛,橙色的嘴巴,两只眼睛圆溜溜的,非常漂亮!
生4:我看见一只小鸟,羽毛是五彩缤纷的,嘴巴是橙色的,眼睛是一闪一闪的,真讨人喜欢。
师:你不光会通过观察抓住特点,还用上不同的句式,与众不同!掌声!
再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小露珠》《田园诗情》等课文时,我也利用文中精美的语句,引导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运用课文的范例,进行语言的积累、有效的引导,学习迁移运用,提高了他们创造的水平。
(4)以精美插图为创造点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孩子们翻开教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引导孩子说话写话。
比如教学《识字5》,我不仅指导孩子观察文中的插图,还指导孩子通过看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并把看到的景物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比如,我这样指导:从图上的景色和人物的穿着,判断这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的天气如何?(有时候刮台风,有时候下雷雨,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就像娃娃的脸,变化无常。)夏天有什么花开放了?(葵花,茉莉花,荷花。)什么样的葵花?什么样的茉莉花?什么样的荷花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眼中的花,从颜色到形状,到闻起来的感觉等方面,让看到的事物写得更具体,更形象。
然后连起来引导孩子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段完整的话,这么引说:一天晚上,在什么地方(小院子里),图上有谁?(奶奶、妈妈和孩子)他们在干什么?(一边乘凉,一边吃水果。)桌上有哪些水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水果。你还看出了什么?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提倡个性表达,与众不同。
通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对于如何写通顺、完整、具体,有了更多的认识,就创造出许多精彩鲜活的语言。
如,玉麟同学写道:夏天来了,它的脾气可不好,经常刮台风,下雷雨。不过,它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吃的水果:桃子、梅子、西瓜。夏天很热,蝈蝈热得躲进草丛里休息,青蛙热得跳进水里乘凉,知了热得躲在树叶下叫着:“热死了,热死了!”夏天很美丽,它喜欢用花儿打扮自己,金色的葵花,雪白的茉莉,粉红的荷花。我喜欢可以吃好多东西和穿漂亮裙子的夏天。
佳铭同学这样写:夏天到了,台风呼呼地吹着,雷雨淅沥沥地下着。小龙和奶奶还有妈妈都坐在一起得吃水果呢,有绿油油的西瓜,有金灿灿的黄桃,还有红的发紫的杨梅。知了在树枝上“知了”“知了”地唱催眠曲呢,青蛙在荷叶上一边呱呱地叫,一边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蝈蝈在草丛中游玩。有粉中带白的荷花,有雪白雪白的茉莉花,香气扑鼻,还有金灿灿的葵花,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面朝有太阳的方向,夏天有好吃的水果,有好听的声音,我喜欢夏天!
(5)以编写故事为创造点
学了《乌鸦喝水》一文,我引导孩子们学习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告诉孩子们小故事里蕴藏着大道理。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小故事:“玲玲画好了一幅画,准备参赛。突然,不小心将一团墨水弄到画纸上,她很伤心。爸爸启发她在弄脏的地方再画点什么。被弄脏的地方正好是楼梯,玲玲想来想去,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楼梯上懒洋洋地躺着。结果,这幅画在参赛中得了一等奖。”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些事情真有意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想一想,你曾经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或和家人,或和同学左思右想,齐心协力,终于想出了好办法,解决了难题,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的是什么好办法?
《闯祸的“小鸡”》《瓷娃娃》等有趣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笔下生花。我还做了一个专题,引导组内老师也指导孩子写一写,并整理好发給编辑,结果很受编辑青睐,纷纷发表了呢。
还如统编教材《葡萄沟》一课,书后就有写话要求:“同学们一定看过猫和老鼠的故事,这些故事趣味横生,带给我们许多乐趣。这一次猫和老鼠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看看下面的插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去编写童话故事,因为孩子的童年是故事装扮的摇篮,让孩子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心灵的滋润,享受到心灵的快乐,从而不知不觉爱上写作。
2.以生活体验为依托,为创造提供素材筛选
(1)看一看,写一写
每学期开学或者每到节日,教室的布置都会焕然一新,美丽的教室,多赏心悦目,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资源指导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从上到下,可以从左到右,可以从前到后,可以先整体后部分进行观察。孩子们说得好,就可以及时记录下来,精选投稿。如王胡轩笔下的《我们的教室》就发表于《小学生天地》。
我在新体验作文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中执教校本教材《我最爱的水果》一课,我让孩子们每人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到课堂里来,引导孩子看一看水果的颜色,摸一摸水果的样子和感觉,闻一闻、尝一尝水果的味道,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适当送一棵结满好词的智慧树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比形状,比味道,充分说一说,然后当堂写一写。结果孩子们用上“五员大将”,通过观察体验,发挥想象,许多精彩的话语就汩汩地流淌。虽然喜欢吃的是同一种水果——香蕉,但是不同的孩子表达还不一样呢!
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也是缤纷多彩,有红色、有绿色、有枯黄。我带着孩子们走进校园的“一课一生”园,孩子们寻找自己心中独特的树叶,有像手掌一样火红的枫叶,有绿绿的松树叶子,也有像铺了一地金子的黄叶。拿在手里观察着,抚摸着,想象的翅膀就随着飞起来啦!个性的语言就从孩子们嘴里流出来啦!
引领孩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生活、大自然常常令孩子好奇、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将观察对象(水果、玩具、藏宝箱、镜子等)带进教室,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观察说话,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或小竞赛或体验活动,还可以让家长带学生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花园……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愉悦的氛围中,倾诉对美丽景色的描述,让孩子捕捉到生活的美,从而促进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2)画一画,写一写
我看到许多孩子非常喜欢绘画,有的画非常有趣,我就做了有心人,随手用手机“扫描全能王”拍下孩子的绘画作品,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显得异常兴奋,有的请孩子自己介绍画,有的则请其他孩子猜他绘画的内容,然后孩子们再连起来说一说,写一写。我感觉整个说写的过程,孩子们很投入,喜欢快乐地参与言说。
一次,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蚯蚓》绘画,先出示蚯蚓图,让小朋友们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对于个性表达的话语,我更是大加夸赞。交流后,王胡轩在《五彩的蚯蚓》中说道:“秋天到了,一阵阵香味把蚯蚓给吸引过来了。你看,三条五彩的蚯蚓抬起头,伸长脖子,东张张,西望望。心想:这香味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忽然,看到树上金黄金黄的香蕉熟了,雪白雪白的鸭梨熟了,火红火红的苹果也熟了。看着看着,口水不知不觉流下来了。”她的这篇写话发表在《作文周刊》上。
再如,一次秋游,我请孩子们带上画板,在休息时拿上画板,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景或者人、物,我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只彩色的熊猫,觉得很好奇,于是就问孩子,原来孩子想象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说是听过一个笑话,熊猫不喜欢自己的黑眼圈,想在他的画里让熊猫实现彩色的梦。听完孩子的话语,我便引导孩子将画再完善后拍照发我,将说话内容写下来,于是这篇《彩色的熊猫》发表于《七彩语文》。孩子收到样刊后,真是又开心又激动。班里孩子们的表扬,更是激发他更加用心地画画和写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发表的文字也就越来越多。
(3)玩一玩,写一写
新体验作文节是文萃小学新体验作文课题研究一张亮丽的名片,我每月都引导语文老师们开展至少一个新体验作文节活动,共有12个丰富多样的新体验作文节,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如“桂花节”“槐花节”等体验节在校内集中体验,“护蛋节”“尊老节”“赤脚大仙节”“左手节”“美食节”“无作业日体验节”“晒书节”。这些体验节不仅有校内集中体验,还有在家里进行分散体验。“小小河长在行动节”“河小青在行动节”则在户外集中体验和分散体验,我都充分利用这些新体验作文节的资源,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捕捉写作的“素材”。还如春游、秋游、DIY手工小制作、耕耘节、阳光节、心理节、双语节、科创节等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日。
还有节假日孩子都会和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玩一玩,眼里捕捉到的精彩的世界也可以写下来,为此我还专门在365写作平台做了一期公益讲座《游记出彩我有招儿》,引导孩子们用发现的眼睛看世界,利用好身边的有效资源,让孩子们在玩一玩的实践体验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细观察,勤体验,真表达,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从而拓宽了写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