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话语视角下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效能分析

2019-04-12 00:00柯蓝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摘要】本文透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某应用型大学英语类专业学生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看法,分析了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从“英语(商务方向)专业”转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调查发现:语言知识是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能力之一,但与之相对接的“英语技能课程”的效果却最不受学生认可;课程设置存在目的不明确,知识体系割裂以及课程安排过于集中等问题。据此,本文从商务话语角度出发,解决商务英语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杂而不精,以及课程设置缺乏梯度等问题。同时提出建设(商务)综合英语示范课,为其他英语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范例。

【关键词】商务话语;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

【作者简介】柯蓝(1989-),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

【基金项目】《基于ESP理念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代码JY201834;《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培养探索——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市科技计划项目,专题编号2017011。

一、背景

高等教育事业在近数十年来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在世界大范围看, 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 高等教育就开启了从精英教育到普众教育的转变。就国内而言, 于千禧年前后,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式开启大众化进程。在此期间, 我们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尝试, 如大学扩招, 省地共建本科, 专科院校高职化, 产业化办学, 乃至近年应用型和研究型大学分野等。英语专业的发展总是依附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大背景下的, 当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英语人才的培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从英语类专业这一概念的诞生, 正是我国英语专业对于社会需求的一个回应。

英语类专业(English majors)包含英语, 商务英语和翻译三个专业, 其中商务英语专业(Business English Programme, BEP)由英语专业的商务方向发展而来, 其发展经历了从外贸英语课程, 经贸英语课程, 英语专业商务方向, 再到商务英语专业的过程, 伴随着名称的变化, 其内涵也有所不同。

根据学者(王关富, 徐偉, 1997)记载, 商务英语的教学原型是包含一定外贸材料的英语教学活动, 包括外贸术语, 外贸信函, 外贸文章选读等课程。此时的外贸英语教学以国际贸易英语和外贸函电为主(翁凤翔, 辛瑞娟, 2012), 学习研究对象以英语为主。自改革开放后,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外贸英语的内涵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出现了经贸英语的概念, 除了学习外贸语言外, 经贸英语教学中开始出现涉及业务讲解和学科知识的课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2006), 实现了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学习”的发展。90年代后, 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商务作业能力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 因此英语专业经贸方向进一步加入了涉外管理,投资,法务等相关学科的课程, 发展形成了更为综合的商务方向。 随着我国在千禧年后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化的治理体系中, 原有的“英语+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覆盖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全部需求, 与此同时, 从属于英语专业下的商务方向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 其课程体系割裂, 学科属性不明确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为解决此问题, 教育部从2006年开始批准商务英语专业试点, 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赋予其和英语专业同等的地位。

本文研究基于某地方应用型大学, 其英语类专业发展正处于从“英语(商务)专业”转型到“商务英语专业”的节点。研究透过问卷调查形式, 对该专业下的学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转型期所出现的问题。

二、研究概况

调查问卷的设计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展, 其中包含英语知识与技能, 商务知识与技能, 跨文化交际以及人文素养四大模块。对于课程的效能评价由两个指标构建:课程效果和课时数量。

调查分为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对象为应用型大学的英语专业商务方向高年级学生和部分毕业生。问卷发放时间自2018年12月1日起, 至2018年12月21日止, 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21天。共发放问卷70份, 回收70份, 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访谈为调查的第二部分, 于问卷调查结束后开始, 访谈对象选取自此前参与问卷调查的6位受访者,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一。

1.调查结果。问卷中的选项根据《商英国标》和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划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 包括了语音, 语法, 综合英语(包括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 阅读, 写作和翻译等。第二模块为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 包括外贸函电, 国际贸易实务, 电子商务, 管理学, 国际商法, 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第三模块为跨文化交际模块, 包括英语演讲, 跨文化商务交际等课程;第四模块为人文素养模块, 包括英美文学, 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

问卷就《商英国标》对规定的,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五类知识中的四类, 整理成相关问题供受访者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 分数均值与受访者认可度呈正相关。课程效果排列如图一。

依据《商英国标》所规定的知识种类和课程设置模块, 调查问卷梳理了相应的问题, 让受访者依次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效能进行了评价。专业核心课程效能由“课程效果”和“授课质量”两个指标构成, 前者指向课程本身设立的性质以及最终授课目的, 是对课程本身的直接评价;后者指向授课的执行情况, 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结果如图二。

三、效能分析

四大模块专业课程在授课质量上的评价总体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语言课程(3.58)和商务课程(3.62)得分接近, 人文素养课程(3.44)次之, 跨文化课程授课质量评价逊于前三者(2.91), 但该板块课程数量少(只有英语演讲和跨文化商务交际两门课程), 课时不高(英语演讲只占16课时), 任课教师较为单一等特征, 很容易因为某一门课授课质量不彰而拉低整个板块的分数, 难以代表教研团队的整体面貌。而课程效果指标上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商务, 跨文化和人文素养三大模块的课程效能评价较为一致(课程效果与授课质量评价差分别为0.16, 0.44和0.2分), 显示受访者总体认可课程本身设置目的, 而语言模块的课程效果评价得分仅为2.47, 其与授课质量评价之差达 -1.11分, 显示出受访者相当不认可此类课程的设置计划。问卷对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进行了分项调查, 为受访者提供了五个与之相关的陈述, 让受访者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如下: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商务休闲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