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河
摘 要: 曾铣生活于正德、嘉靖两朝,出仕则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开始。本文以《明实录》为基本史料,结合《明史》、《辽海丛书》、《四库全书》、《中国方志丛书》等文献对其仕宦经历进行梳理、考据。
关键词: 曾铣 年表 《明实录》
曾铣,字子重,号石塘,浙江黄岩人。其父经商不成,家贫。十二岁时随父友至江都(今扬州),自此落籍。铣才思敏捷,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进士,自此入仕途。先后历任长乐知县、河南道试监察御史、辽东巡按御史、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兵部侍郎、三边总督等职。后以交结近侍、匿败不报获罪,本身弃市,妻、子流放。隆庆年间复官,赠兵部尚书,谥襄愍,葬于江都甘泉金匮山。有江西浮梁人卢琼做《石塘曾公生祠记》①。
一、明武宗(朱厚照)时期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庚午 1岁②
是年,曾铣在黄岩出生③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辛巳 12岁
是年,曾铣随商至江都(扬州)。
清光绪《黄岩县志》记载,曾铣“世居仓头街曾家巷。父贾而贫,与江都商者善。铣年十二,丰神俊异,命题,即能警对。商谓其父曰:‘此子后必大贵。商将别去,其父惫甚,遂以铣托商。携至江都,延师督课,弱冠登嘉靖己丑进士”④。
二、明世宗(朱厚熜)时期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己丑 20岁
是年四月,中进士,授官福建长乐知县。
《明史》记载:曾铣“嘉靖八年成进士,授长乐知县”⑤。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癸巳 24岁
是年十二月,知县任满,擢为河南道试监察御史。
《明世宗实录》记载:“知县曾铣、徐宗鲁、王文光、顾坚,学正陈迁,为试监察御史。铣河南道。”⑥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甲午 25岁
是年五月,实授监察御史。
《明世宗实录》记载:“戊子,命试监察御史李良、张敕、徐九皋、刘良卿、徐宗鲁、曾铣、曹逵、李遂、周道、王绅实授。”⑦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甲午 25岁
是年八月,以监察御史巡按辽东。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五月,曾铣得实授御史职衔。《明史》记载:“永乐十八年,定巡按以八月出巡。”⑧
而《明宣宗实录》中记有“御史出巡,岁一更代”的例子⑨。再查《明世宗实录》曾铣在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十月被擢升为大理寺右丞的情况⑩。可断定,曾铣八月出巡无疑。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乙未 26岁
是年七月,平定辽东辽阳、广宁、抚顺三城哗变。
据《全辽志》记载,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春三月,“巡抚都御使吕经大兴财利算及随马田亩。北巡回至辽阳,军士拥门愤告,遂乱。闭城门,阻不得行。(曾)铣闻,自金州急回。先擒所倚用官,掠治示众,谕以祸福,(吕)经乃得去。至广宁,军又变。抚顺军亦劫其备御。(曾)铣各出檄抚安,阴图方略。七月甲子晨,铣召诸生行射礼,官僚毕集。铣出片纸分配吏卒。少时,面缚八人至。其明日,抚顺擒七人。广宁是日亦擒十二人。不假兵革,三城元恶就擒。爰傅法律,举劾功罪,地方以宁奏闻”{11}。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乙未 26岁
是年十月,擢升为大理寺右寺丞。
《明世宗实录》记载:“录平辽阳、广宁乱军功,升御史曾铣为大理寺右寺丞,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12}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丙申 27岁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年底或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年初,离职丁忧。
《明太祖实录》记载:“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年服制不许奔丧,但遣人致祭。”{13}由此看,曾铣是因其父母或祖父母中的某一位去世而被允许归家奔丧。因曾铣曾被其父托付給江都人代为照顾,所以不排除是其在江都的亲人去世的可能。据《明史》记载:“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斩衰三年者,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子为继母,谓母卒父命他妾养己者;子为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者;女在室为父母;女嫁被出而反在室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及为所后祖父母承重;夫为后则妻从服;妇为舅姑;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妻妾为夫”{14}。
但史料中所说的三年并不是完整的三年时间,而是有跨三年之意的二十七个月。明宪宗时曾令:“今后廪膳生员,丁忧除二十七个月正服。”{15}杨廷和在疏请丁忧时说“今乞归守制不过二十七月之期”{16}。嘉靖帝即位后虽然进行过丧礼方面的改革,但据《明史》的记载,并未对自初丧至服除的时间进行改动{17}。
《明会典》曾规定,丁忧以“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18}。曾铣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十月担任大理寺右寺丞,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复任原职,不计闰月,中间有三十三个月{19}。除去守制的二十七个月外,还有六个月的时间可供往返。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八月往前推算,二十七个月之前即是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五月,但曾铣并不是在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五月才离京的。如果往返所需的时间各为三个月,则曾铣在嘉靖十四年(公元1536年)年底就要离职启程丁忧。而《明会典》规定:“凡官吏丁忧服满,定限赴部。在京北直隶四个月,河南、山东六个月,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八个月。”“违两个月之上者,参问”{20}。如果曾铣赴部的时间正好是八个月,加上丁忧之前和之后履行相应程序所耗费的时间,则其丁忧之前在大理寺右寺丞职位上的任职时间不超过半年。
所以,保守估计,曾铣最晚在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年初就已经离职丁忧;最早则可能发生在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年底。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戊戌 29岁
是年八月,丁忧期满,复任大理寺右寺丞{21}。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己亥 30岁
是年十月,任大理寺左寺丞。
嘉靖十七年五月(公元1538年),嘉靖帝“升大理寺左寺丞钱学孔为本寺少卿”,后又“升大理寺右寺丞魏有本为左寺丞,浙江道御史梁尚德为右寺丞”{22}。由此可知,大理寺右寺丞地位低于大理寺左寺丞。
嘉靖十七年七月(公元1538年),“兵科右给事中李鹏鸣、广西道监察御史方纯升大理寺寺丞”{23}。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八月,“吏部考察在京五品以下官员,大理寺右寺丞李鹤鸣、吏部文选司主事史际等六十七人浮躁,诏各黜退降调如例”{24}。由此推测,李鹤鸣在嘉靖十七年七月至嘉靖十八年八月间,一直担任地位较低的右寺丞。
嘉靖十九年四月(公元1540年),“升大理寺右寺丞梁尚德为本寺右少卿”{25}。由此可知,梁尚德从嘉靖十七年五月至嘉靖十九年四月一直担任大理寺右寺丞。
曾铣在嘉靖十七年八月复任后,也担任大理寺右寺丞的职位。加上梁尚德、李鹤鸣的任职情况,可以确定大理寺右寺丞可以由多人同时担任。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十月,升“大理寺左寺丞魏有本为本寺右少卿”{26},此时左寺丞一职空缺。曾铣应该在此时填补了左寺丞的空缺。因梁尚德在嘉靖十九年(1540年)四月由右寺丞直接升为右少卿{27};钱学孔、魏有本两人在大理寺期间也都经历了从右寺丞到左寺丞,再到少卿的升职历程{28}。而曾铣则是由“大理寺左寺丞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的{29}。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辛丑 32岁
是年七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明世宗实录》记载,升“大理寺左寺丞曾铣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30}。《明史》记载:“擢铣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俺答数入内地,铣请筑临清外城。”{31}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壬寅 33岁
是年二月,奏请修临清新城。
《明世宗实录》记载:“巡抚山东都御史曾铣奏请筑临清外城,上曰,筑城事宜仍行抚、按官详议,果民愿财足,即乘春和兴筑,务使河流不侵,运道无阻,足堪为保障。”{32}《四库全书》记载:“(嘉靖)二十一年,敌济农突入十八盘,欲袭临清。铣奏筑新城以阻之。”{33}
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 34岁
是年八月,由右佥都御史升为右副都御史。
《明世宗实录》记载:“以山东临清州新城工完,升巡抚佥都御史曾铣为右副都御史,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34}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 35岁
是年二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关等处,兼巡抚山西。
《明世宗实录》记载:“命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曾铣,以原职提督雁门关等处,兼巡抚山西。”{35}
修缮偏头关。《四库全书·史部·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都御使曾铣谓边墙高厚不逮雁门,复增筑焉。”{36}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丙午 37岁
正月,加封兵部右侍郎。
《明世宗实录》记载:“上曰,昨岁宣、大、山西,虏不致犯,边境无事,各镇总、抚巡等官防御有功,特加叙录山西巡抚都御史曾铣,久在边方,劳勣优异,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37}
二月,上奏边备事宜获批复。
《明世宗实录》记载:“巡抚山西都御史曾铣言,北楼口新设游兵,粮料缺乏,户部议给太仓银二万六千余两,许之。”{38}
四月,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明世宗实录》记载:“命提督鴈门等关巡抚山西兵部右侍郎曾铣以原职总督陕西三边军务。”{39}
八月,抗擊俺答犯边,请求复套,并上《请复河套疏》。
《四库全书》记载:“(嘉靖)二十五年秋八月,套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至三原、泾阳。”{40}
《明史》记载:“明年(嘉靖二十五年)夏,俺答复遣使诣大同塞,求贡,边卒杀之。秋,复来请,万达再疏以闻,帝不许。敌以十万骑西入保安,掠庆阳、环县;而东以万骑寇锦、义。总督三边侍郎曾铣率参将李珍等直捣敌巢于马梁山后,斩百余级,敌始退。”{41}
《四库全书》记载:“夏四月,以兵部侍郎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是秋,俺答以十万骑西入延安,庆阳。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河套,条为八议。”{42}
十二月,疏请筑边墙。
《四库全书》记载:“冬十二月,总督曾铣、巡抚谢兰、张问行等奏,延绥密与套寇为邻,自定边营至皇甫川连年入寇,率由是所当急为修缮,分地定工,次第修举。”{43}
弹劾仇鸾。《明史》记载:“仇鸾镇甘肃,总督曾铣劾之。”{44}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 38岁
多次出袭蒙古,取胜后奏捷,得皇帝嘉奖。不久,上《重论复河套疏》,帝从之。
《四库全书》记载:“(嘉靖)二十六年夏五月,总督曾铣出塞,袭击套部胜之。初春时,铣督兵出塞,掩击败还,不以闻。至是复击之。”{45}
《四库全书》记载:“帝以套寇连年深入,如蹈无人之境,大损国威。铣能率兵出塞,擒斩有功,命增俸,赐白金、纻币有差。”{46}
《四库全书》记载:十一月“议复套方略,乃条列十八事……又上营阵八图”{47}。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戊申 39岁
三月被逮,遭斩弃市。俺答多次率军犯边。不久,夏言也因议复套事被杀。
《四库全书》记载:“三月,杀总督侍郎曾铣。”{48}
《明史》记载:“春正月,把都儿寇广宁,参将阎振战死。癸未,以议复河套,逮总督陕西三边侍郎曾铣,杖给事中御史于廷。罢夏言。三月癸巳,杀曾铣,逮夏言。”{49}
《四库全书》记载:“(嘉靖)二十七年春正月,俺答入河套。三月,总督宣、大翁万达上言,俺答复投译书求贡。帝命拒之。五月,俺答寇偏头关。七月,寇大同。九月,俺答入宣府塞,寇居庸诸处。严嵩言语帝曰,俺答诸部以夏言、曾铣收河套故报复至此。帝于是益怒言不可解。铣与言先后弃市。”{50}
三、明穆宗(朱载垕)时期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
隆庆年间冤狱昭雪,赠兵部尚书,谥襄愍。
《明史》记载:“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讼铣志在立功,身罹重辟,识与不识,痛悼至今。诏赠兵部尚书,谥襄愍。”{51}
《明史》记载:“(王)治又请追谥何瑭,雪夏言罪。且言大理卿朱廷立、刑部侍郎詹瀚,共锻成夏言、曾铣狱,宜追夺其官。咸报可。”{52}
清光绪《黄岩县志》记载:“隆庆初,复官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赠尚书,谥襄愍,赐祭葬。”{53}
《四库全书》记载:“隆庆元年赠兵部尚书,谥襄愍。”{54}
《四库全书》记载:“曾铣墓在甘泉之西金匮山。”{55}
《四库全书》记载:“总制曾铣墓在府西金匮山。”{56}
四、明神宗(朱翊钧)时期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戊戌
立祠地方。
《四库全书》记载:“二十六年,建曾侍郎祠。时巡按周磐奏曾铣谋国殒身,立祠黄岩。”{57}
清光绪《黄岩县志》记载:“万历中,从御史周磐请,建祠陕西。”{58}
《四库全书》记载:“曾襄愍祠在府城,祀兵部尚书曾铣。”{59}
注释:
①金毓绂.辽海丛书[A].辽东志·卷七·艺文[C].沈阳:辽沈书社,1985:458.
②本文涉及的曾铣的年龄皆为中国传统计岁法中的虚岁.
③关于曾铣的籍贯,史料中有不同记载,笔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选择“黄岩”说.
④{53}{58}[清]陈锺英,修.王咏霓,纂.中国方志丛书(光绪三年刊本影印)[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1395,1398,1398.
⑤{31}{51}[清]張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曾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386.
⑥《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七,嘉靖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条.
⑦《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三,嘉靖十三年五月戊子条.
⑧[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⑨《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五,宣德二年二月甲申条.
⑩{12}《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嘉靖十四年十月壬辰条.
{11}金毓绂.辽海丛书[A].全辽志·卷四·宦业[C].沈阳:辽沈书社,1985:613.
{13}《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洪武二十三年夏四月甲戌条.
{14}{17}[清]张廷玉·明史·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明宪宗实录》卷四十,成化三年三月甲申条.
{16}《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正德十年三月己巳条.
{18}《明会典》万历刻本,卷十一,丁忧条.
{19}《明世宗实录》卷二百g 十五,嘉靖十七年八月癸丑条,记载:“复除服阕大理寺右寺丞曾铣原职。”
{20}《明会典》万历刻本,卷十一,丁忧条.
{21}《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一十五,嘉靖十七年八月癸丑条.
{22}《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一十二,嘉靖十七年五月,辛巳条“升大理寺左寺丞钱学孔为本寺名少卿”,丁亥条“升大理寺右寺丞魏有本为左寺丞,浙江道御史梁尚德为右寺丞”.
{23}《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六,嘉靖十七年七月癸巳条.
{24}《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八,嘉靖十八年八月癸巳条.
{25}{27}《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六,嘉靖十九年四月乙亥条.
{26}《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嘉靖十八年十月戊辰条.
{28}嘉靖十六年十月,钱学孔由大理寺右寺丞升为左寺丞,十七年五月又由左寺丞升为少卿;魏有本于嘉靖十七年五月由大理寺右寺丞升为左寺丞,十八年十月又晋升为少卿.
{29}《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嘉靖二十年七月辛亥条记载:“升大理寺左寺丞曾铣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30}《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嘉靖二十年七月辛亥条.
{32}《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戊寅条.
{33}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浙江通志》.
{34}《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七,嘉靖二十二年八月乙亥条.
{35}《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嘉靖二十三年二月丙子条.
{36}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山西通志》.
{37}《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七,嘉靖二十五年正月辛巳条.
{38}《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八,嘉靖二十五年二月己丑条.
{39}《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十,嘉靖二十五年四月乙未条.
{40}{43}{45}{46}{47}{50}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明史纪事本末》.
{41}[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2}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九》.
{44}[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杨博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48}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49}[清]张廷玉.明史·卷十八·本纪十八·世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2}[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三.王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4}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子部·万姓统谱》.
{55}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大清一统志》.
{56}{59}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史部·江南通志》.
{57}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五礼通考》.
参考文献:
[1]明实录(钞本微卷影印本)[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2][清]陈锺英修.王咏霓,纂.台北成文出版社编辑组.中国方志丛书(光绪三年刊本影印)[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金毓绂.辽海丛书[M].沈阳:辽沈书社,1985.
[5][明]申时行,修.明会典(万历朝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