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远明
砥砺奋进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南海,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由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组成,可建设用地约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9公里,人口约7.65万人。区内山、河、湖、海、温泉、湿地汇聚,客家、福佬、疍家、畲族等族群融合共生,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璀璨。规划到2020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2万人;2025年,建设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2035年,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按300万人口标准配置。
体制机制调整后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全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有力举措,是深圳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起点。这样的调整,意味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从一个由深圳、汕尾两市共建、带有“援助”性质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变身为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管理的一个新区域。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以揭牌为新起点、新契机,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深汕力量。
发展历程——高位推动令人鼓舞,持续探索敢闯敢试
自2008年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到2011年扩容升格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到2017年调整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再到2018年12月正式揭牌,深汕特别合作区始终坚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主政广东期间,多次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对重大问题亲自把脉、协调推进。201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指示把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區、产业新城,打造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曾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专题调研,并于2017年9月7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要求省直部门和深圳、汕尾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尽快将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到位。
2017年6月11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调研深汕特别合作区,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对标世界一流城市,把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2017年12月13日和2018年11月19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两次调研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求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建设好深汕特别合作区。
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后,省直部门和深圳、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王伟中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尽快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到位。2018年2月2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对组建深汕特别合作区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理顺“四镇一场”工作关系、推动涉及中央和省事权有关事项落实、强力推进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社会管理等6大方面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王伟中、陈如桂等深圳市领导,按照深圳市全面负责建设管理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求,纷纷以调研和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多次专题研究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
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奇珠,市长杨绪松要求海丰县委县政府和汕尾市直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切实履行好体制机制调整过渡期的属地责任。
发展成效——建设成果令人振奋,发展态势稳健向好
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从原来汕尾最为偏远、最为落后的区域之一,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初具规模、城市配套持续提升、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日新月异的产业新城和滨海新区。
产业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坚持产城并进,实现产城融合,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当地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61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53亿元。其中,竣工投产13个,主体施工30个,桩基建设5个,正筹备动工19个。项目服务机制方面,区主要领导坚持定期召开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企业座谈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问题;明确两名公务员跟踪服务一个产业项目,一名区领导包干一个拟竣工投产项目,帮助企业打通项目竣工投产“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土地移交入库工作,对尚未完结的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加强分类管理,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服务好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方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智能装备、海洋产业、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装备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细分产业,初步形成了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参与“深圳-北京投资合作交流会”“深圳市投资推广重大项目签约大会”等活动,系统地推介深汕特别合作区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2017年以来,企业入驻落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意愿强烈,呈现“井喷”态势。全年共接待企业415家,实地走访考察企业60家,完成专家评审项目20个,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了涉及机器人研发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紧锣密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出行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增强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区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规划设计“六横六纵”的城市主干路网,截至2018年底,当地规划建设道路81条(段),总长约251公里,总投资约502亿元,其中,建成通车道路27条(段),动工建设道路19条(段),开展前期工作道路35条(段)。鹅埠片区基本形成了纵横连通、相互衔接的市政路网。同时,协调外联交通项目建设。深圳港小漠港区一期码头工程陆域形成已完成围堰合拢,防波堤及公共航道建设进展顺利。深汕西高速公路鲘门段改线方案、350公里时速广汕铁路深汕特别区段建设工作相关事宜落实,深汕第二高速公路项目落地,积极协调推动潮莞高速项目加快建设,协助市轨道办开展350公里时速深汕高铁和深汕站改扩建研究,加快形成与深圳“半小时”、与广州“1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城际交通圈。
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和深圳速度,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推动教育医疗设施建设。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理工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引进优质办学资源,推动普惠性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寄宿制高中、高校校区等规划建设。深汕高级中学、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分校计划2019年动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开展前期方案设计。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正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度对接,启动建设深圳(深汕)校区和产学研中心(研究所)。与北大深圳医院签订共建框架协议,机关医务室开诊,深汕门诊部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并已顺利开展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运营主体的三级综合医院项目前期工作并已完成选址工作。另一方面,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创业村居住小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职工生活中心已投入使用,首批由深汕特别合作区区属国企——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2500套人才保障性住房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元大厦、振业时代花园、辉煌1号、海悦湾畔等项目完成封顶。邻里中心、绿地中心、东部大厦等商业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引入国际高端酒店品牌,高品质的维也纳国际酒店开业运营。鹅埠水质净化、220kV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市投市建投入约70.7亿元的重点水源工程及集约型水厂建设按计划推进。
发展愿景——美好蓝图令人期待,新城姿容徐徐绽放
深汕特别合作区学习雄安新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编制的先进理念,坚持在统筹中规划、在规划中统筹的指导思想,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具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
积极推进总体规划编制。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已将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纳入深圳市第四版城市总规一同编制,经过多轮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近期将提请深圳市政府审议。
高标准开展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在2018年,面向全球征集50平方公里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期间来自国内外49家高水准设计机构报名参与,2018年10月通过定标会,确定加拿大USI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加拿大杰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JET)+深圳壽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体)Urban Strategies Inc. + JET Design Architect Inc.+ Shouhe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c.(Consortium)提交的《共生绿都》主题方案最终获胜,确立了核心区域未来发展蓝图和愿景。
有序推进专规控规编制。组团片区控规逐步推进,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形成稳定方案,鲘门新城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小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加快编制,城市设计、交通市政规划同步推进,综合交通规划、深汕站交通枢纽综合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中心组团深汕高铁站片区控规以及政务服务区片区控规将于2019年开展,规划体系逐步健全。
高起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瞄准打造深圳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的目标,深度融入全市产业分工体系,合理布局“东西南北中”五大组团产业空间,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条。在先进制造方面,大手笔规划了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深汕湾科技城、深汕科技生态园等,吸引高新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在健康经济方面,依托山海湖田园一体的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大规模的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赤石莲花山康养休闲谷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度假一站式目的地。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建设一流人居环境,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放松休闲、在绿水青山间体验这座城市的美妙生活。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须有新作为。
产耀东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找准新方位、抢抓新机遇,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深汕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新格局。他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定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按照一流标准提升深汕城市品质;一定坚持“基础先行、整体推进”,加快市政配套建设,夯实城市基础,为深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定坚持“产业为重、产城融合”,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筑牢深汕经济发展根基;一定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大力积聚和供给优质教育医疗,补齐城市短板,让深汕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一定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让山青水美天蓝的自然优势,成为深汕的靓丽名片;一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深汕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