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生精神脱贫研究

2019-04-11 11:49李晓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

李晓燕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和理想信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贫瘠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也会对我们党和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使大学生精神脱贫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大学生 精神脱贫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具体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这一在经济领域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的解决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是精神贫瘠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亟待解决。

1关注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意义

(1)总体趋势不容乐观。虽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和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缺乏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致使这些大学生心灵空虚,利益观金钱观扭曲,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的问题,而且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2)扶贫要扶志。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注意“扶贫同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单纯的物质的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使贫困人员脱贫,在高校,实施贫困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物质受助情况,也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状态,脱贫不仅仅包括物质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和理想信念上的脱贫。

(3)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问题,有助于及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時候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缓解学生之间、学生和学校间的矛盾,让大学生以平和、健康、阳光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全面和谐的发展。

2精准识别大学生存在的精神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形式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也随着而来,在不同的文化的冲击下,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人特别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袭,致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变化,精神贫瘠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1)大学生信仰危机。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表现为对所信仰理想信念的一种信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也会对我们党和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价值信仰,缺乏理想信念,主要表现在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部分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金钱至上、利益至上,做事情考虑的是首先个人的利益,功利心特别强。网名为“洁洁良”的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些错误言论而备受关注,关键点她不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学渣,而是闪着金光的学霸,集多项荣誉于一身,并且是一名中共党员。这名看起来很优秀的学生只是从表象上入了党,但是其思想上和行为上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入党。思想上入党的前提首先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入党动机,入党是一个神圣的选择,是对理想信念坚守的承诺,而不是个人追逐功名的工具。

信仰的缺失还表现为缺乏“家国情怀”,对于自身利益以外的事情表现的比较冷漠,对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漠不关心,甚至经常抱有怀疑的态度看待国家的政策、策略,对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盲目夸大,对于党和政府在国家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的崇尚国外的事物。理想信念的缺乏让我们的大学生缺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强盛休戚相关。

(2)比较自我,抗挫折能力差。由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物质条件也比较丰富,大多在家长的呵护下顺利的求学、考学,一旦离开家长的庇护,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抗击打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面对同学间出现的小摩擦、小矛盾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多数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精神和谦让精神。

(3)极度敏感、自卑。心理学按照人的气质类型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性格气质,也代表了人在面对问题和挫折的时候心态、态度是不同的。在做好大学生物质扶贫的时候关注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生活环境比较贫困,物质上存在的强大落差难免使很多贫困同学心理上比较敏感,特别是属于抑郁质特质的学生,本身比较敏感,一点小的事情或者细节,都可能引起她很大的反映,自卑心理比较严重。比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成绩优异但是家庭贫困,极其敏感,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因宿舍琐事与同学积怨连杀四名宿舍舍友。像马加爵这样的学生很多,因为家庭条件贫困本来就很自卑,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不能妥善的解决矛盾,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往往会因为小矛盾酿成大事故。

(4)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庄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时,往往不能正确的对自身做出全面的评价。有些大学生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懂的很多,各个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眼光过高,在结果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情绪及其低落。还有些大学生妄自菲薄,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潜质和优缺点,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敢争取,害怕失败,在面试和笔试的时候表现的不够自信,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

3精准帮扶使大学生精神脱贫的途径

(1)保护学生隐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健康平和的心态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通过健康知识讲座或者课堂教学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更理性的对待自身情绪的变化。其次,通过开展挫折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加坦然乐观,减少焦虑情绪。再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每个年级每个年龄段学生所存在的困惑和要面对的问题都有所不同,大一的新生可能会存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大二大三的学生可能更多的是情感挫折、交际挫折等的应对,毕业生往往侧重于择业的困惑和就业的焦虑等等,学校应该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也同样重要,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约谈,对于存在认知、情感等有障碍的学生及时的纠正其不合理的念头和行为,通过贪心、运动宣泄等方式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消除焦虑。面对前来需求帮助的大学生不仅要积极热心的给予帮助,更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的保护。

(2)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学习。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文化也很到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大学生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丧失了理想信念,在价值观和金钱观以及心态方面都发生了扭曲。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其中诸多思想对大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3)营造公平扶贫、开展脱贫教育。“不患寡而患不公”公平是安抚贫困大学生的一剂良药,营造公平的扶贫氛围有利于贫困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公平氛围的营造首先要建立公平的扶贫制度,在识别和认定贫困大学生的时候,确保真正贫困的大学生能均等的获得受助机会,通过实地考察和家庭走访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貧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并通过了解的真实情况进行脱贫教育,结合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第一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平和、理性的心态去看待贫富差距问题。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活动的参加增加集体意识,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让大学生有一种获得感和被认同感,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4)增加榜样力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不容小觑。在大学生中树立榜样,重视榜样的带头作用,选择一些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乐观向上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为榜样,对精神贫困的同学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深入了解帮扶对象,解答他们的困惑,释放帮扶对象的心理压力等,并且及时的把被帮扶者的信息反馈给辅导员、班主任,遇到帮扶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的向辅导员、班主任求助。

(5)引导学生全面剖析,善待自己。自我认知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自我认知包括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两部分。自我认知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准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综合客观的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评价很重要,结合他人的评价、听取身边人的意见也很重要。身边比较熟悉的同学、朋友、老师、亲属一般能比较主观、准确的给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坦然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心境的平和,在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时能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能够勇敢、冷静的去面对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于昆.用长征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6-09-19.

[2]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国全党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

[4] 刘占勇.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特征及对扶贫实践的启示[J].汉江学术,2016(04):5-11.

[5] 李强.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5):60-61.

[6] 吴再发.“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及脱贫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