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屹
(贵港市覃塘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537121)
贵港市覃塘区位于贵港市西北部,下辖1街道7镇2乡,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人口60.7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54‰左右。贵港市覃塘区是重要农业区,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平坦、肥沃,盛产莲藕、茶叶、水稻、甘蔗、香葱、蚕桑、蘑菇、水产品等农产品,素有“甘蔗之乡”、“莲藕之乡”、“茶叶之乡”等美誉,覃塘莲藕、覃塘毛尖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甘蔗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量达20万吨以上。“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是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如机械插秧具有减轻劳动强度、高产稳产、节本增收等优势,每小时可以完成栽插作业1—3亩的面积,是人工插秧的5—8倍;采用机械插秧,每亩减少劳动力1—2个工,每亩插秧需50元,而传统的人工插秧要150元,极大的降低插秧成本;经实地试验,机械插秧比传统人工插秧增产30%至40%左右。通过学习,结合工作调研,现就贵港市覃塘区如何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思考如下:
贵港市覃塘区地处西江流域黄金水道地区,二、三产业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而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为主体,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根据调研情况,贵港市覃塘区农机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数量看,该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50.4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58台,小型拖拉机12284台,水稻插秧机178台,各类排灌机械31520台,各类收割机械273台,各类播种机械3724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3700台,渔业机械177台,饲料加工机械135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3672台套。农机装备的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烘干机、畜禽粪便处理机、清淤机、田园管理机械及特色农业机械才刚刚起步,拖拉机、植保机械、收割机械等在结构上需要优化,分布也不均衡。
由于农机装备的不断增加,该区机耕水平已达56.02%;机播水平只有18.65%,机械灌溉率达90%,机械收获水平达65%(其中水稻机收为94.3%,玉米机收水平较低)。水稻机插秧是瓶颈,2017年只有2.6万亩。
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通过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农机作业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到2017年底,贵港市覃塘区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合作服务组织成员达201人,拥有各类农机具数量375台套,固定资产达1295万元。2017年服务农户54970户,涉及145个村,获得年服务收入3250万元,其中纯收入1660万元。但这些服务组织中能独立进行实体运作,真正开展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农机合作社资金薄弱,面对产业和农户的服务需求跟不上。专业合作社近年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农民需求,但据我们调查,仍有1/3发挥作用不明显,1/3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用地、机具维修、人员技术提高等因素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问题,需要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举措,才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根据覃塘农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力购置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的农机具。机动喷雾器的功效比背负式喷雾器高10多倍,但是很多农民买不起,即使买后利用率也不高。工厂化育秧比传统的露地育秧优越,但是靠分散的单个家庭却难以做到。从全国总体上说,家庭经营虽然适合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但从生产力水平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看,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装备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家庭经营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上来,如何在保持家庭经营优点的情况下,利用高性能农机装备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困难重重。
在农机具推广类型和数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该区有相当数量的拖拉机是九十年代购买的小型老旧机具,有的甚至是八十年代买的,存在严重“超期服役”现象,这些机具还霸占了相当大的作业市场,使得报废更新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得多,作业水平高,如石卡镇、覃塘镇;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少,作业水平低,如黄练镇。而农机服务能力相差更大。主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配套设施不健全,表现在一些道路桥梁不适应大、中型机械通过;三是种植结构差异,有的地方以养殖为主,有的以种植业为主。
该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九五”期间重点推广了机械收割技术,“十五”期间重点研究水稻机械化种植问题,“十一五”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增长不快,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受水稻直播的影响,农民只考虑到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二是以前只注重宣传育秧技术和机插秧如何省工节本,没有很好研究栽后苗情管理以及施肥、施药、大田后期管理技术,造成了机插秧的优越性不明显;三是能够承担育秧和机插秧一条龙作业的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农民自己想搞,但顾虑较多。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全区大、中型及高性能农业机械不断投入作业,保有量年年增加,三包期内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厂方可以帮助解决,但过了三包服务期的农业机械维修相当困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忙期间,个别机手能为一个小故障耽误几天时间。如黄练镇去年12月在甘蔗抢收季节,由于大型甘蔗收割机出了故障,在贵港市覃塘区没有配件卖,也无法维修,只好到市里区找配件,请人来维修,增加了维修成本。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缺少懂技术的专业维修人员;二是乡镇上买不到高性能机械配件;三是农机维修点少,维修服务质量差。大型机械和高性能特色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近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投资的热情,机具增长也较快,但对为农民服务的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农民培训和农机管理使用者的技术业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地方政府对农机的投入更少,机具的更新和优化、农机作业的扶持等往往被忽视。有些乡镇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影响了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新时代,针对贵港市覃塘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利用农机合作组织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政府扶持促进旧机具的淘汰更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创新模式、引导扶持农机维修产业的壮大;推进农机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造覃塘“平安农机”,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建立农机公益性管理人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又适应当前农业经营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是强化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争取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农机化发展意见,将农机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考核内容,使乡镇领导重视,稳定公益性人员队伍,促使农机一线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应用上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二是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促进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当成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有机找活难、有活无机干”的难题,提高机具使用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带动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必须坚持满足需求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要重点针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又迫切需要帮助的内容开展服务,如统一机械耕作、收获解决农户资金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机械化育秧解决农户技术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增加服务的覆盖面,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三是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在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立三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网点。争取项目,强化投入,建设高性能农机具修理中心,积极争取自治区级以上资金的同时,贵港市及区本级财政也要配套扶持,真正做到全区的高性能农机具大修不出区、小修不出镇,切实解决用机户修理难的问题。
抓住各级财政补贴购置农机具的机遇,宣传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及高性能机械,因地制宜地发展各乡镇的特色农机,以服务高效农业规模化,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农业机械,更新旧的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解决“三多三少”问题。一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设施农业装备。加快农机作业由稻生产的主要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民发展种子精选、包衣机械、粮食烘干、加工、仓储机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顺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机化发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运销业全面发展的战略转移,加快引进、试验、示范适应蔬菜生产特点的耕整、起垄、作畦机具,解决菜地耕整、平田、起垄等工序的机械化作业难题,逐步发展蔬菜保鲜、育苗、移栽、喷(滴)灌等机械。引进推广苗木挖穴机、修剪机。稳步发展渔塘增养、饲料投饵、鲜活农产品运输等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强化农机装备调优。逐步改善现有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现象,引导农民优先发展6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复式作业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乘座式插秧机等。同时,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现有老旧机具的更新和淘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利用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加大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培训班和相关会议强调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申请参加技能鉴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活动,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把技术送到乡镇,利用高性能收割机年检年审的机会,印发技术资料,对高性能收割机驾驶员进行复训。
一是要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布局农机化区域,做好农机供求、服务等信息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强引导,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和集体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二是完善机制。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结合各种农机购置补贴、奖扶、作业项目补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成功一批“大、壮、强”的农机合作组织,使之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带动其周边区域农机化的发展,推进农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强农机安全体系建设,打造覃塘“平安农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加强农机执法体系建设,增加装备和人员,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把好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发生。
综上所述,农机化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实施农业科技的载体,其作用就是利用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保证农艺生产质量。实践证明,农机化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艺改革潮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能全面实现农业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