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茅,向毓莲,黄加昀
(1.利川市环境监测站,湖北 利川 445400;2.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利川市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清江上游,为清江的发源地。清江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境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59.19亿m3,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2 mm,径流总量37.02亿m3,人均占有径流量超过500 m3,比全国人均值多一倍以上[1-3]。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加之城市污水管网不完善,大量污水直排入清江,导致水体污染愈发严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加强水质监测,了解河流的实际污染情况,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本文通过对水样中温度、pH、氨氮、溶解氧和电导率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利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利川市清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样品采集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部分),结合清江河流经区域的环境,共采取4个采样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采集样品的时间集中在2018年11月,连续一周,开展有代表性的4次水质监测。采样方法按《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在表层水下30 cm深度、距江边2 m处逆向水流采集水样,样品注满容器[4]。
按照《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范》(HJ 493-2009),进行样品保存和管理[5]。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根据清江河污染特征,本次选取5个比较重要的监测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和氨氮[6]。
具体的试验方法和主要试验仪器如表2所示。
试验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如表4所示。其中,I-III类适用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IV~V适用于工农业区,不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源[7]。
表1 清江河地表水采样点分布情况
表2 试验方法及主要试验仪器
表3 清江河水质监测结果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pH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pH值主要受光合作用、泥沙含量、水文季节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因此各水域之间略有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清江河水质pH均处于6~9,均未超标。这说明排入清江河中的污染物大部分为生活污水等,对pH无显著影响。
氨氮是指水中的分子氮和离解后生成的离子铵的含量,水质中氨氮大多来自有机物的分解,所以该指标可反映水质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8]。从图2可知,氨氮含量最低为0.363 mg/L,最高为0.980 mg/L,大部分水样中的氨氮都符合地表水II类至III类水质标准。随着采样点经度从低到高,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溶解氧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存在于自然界江河湖泊水中的氧,与大气压力和水温有关。当水体受到有机和无机的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污染越严重,溶解氧越低[9]。从图3可知,溶解氧最高为8.9 mg/L,最低为6.0 mg/L,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下游断面的溶解氧含量逐渐下降。大部分样品中溶解氧含量达到了I类水质标准,说明清江河有良好的自净能力。
图1 四个监测点位中pH值
图2 四个监测点位中氨氮含量
图3 四个监测点位中溶解氧含量
图4 四个监测点位中的电导率大小
水体中的电导率受到水中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浓度的影响,盐类含量越高,导电率越高。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天然水的电导率多在50~500 μs/cm,含酸、碱、盐的工业废水电导率往往超过10000 μs/cm。从图4可知,水体中电导率最低为30.6 ms/m,最高为43.9 ms/m,总体表明水体较为良好。
针对利川市清江河四个水流区域的水样,本研究分别分析检测了温度、pH、氨氮、溶解氧和电导率五个指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地面水水质现状评价的要求,采用单因子评价法[10]。参与分析的各个项目包括:pH、氨氮、溶解氧。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得出,利川市清江河所测项目总体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Ⅲ类标准限值,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但局部有水质恶化趋势。采样点分布自上游至下游,水体中污染物含量逐渐增大,其中清江七要口断面的水质状况最差,氨氮含量较高。主要原因可能为城区段沿河污水管网不完善,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直排入水体,造成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偏高,下游断面受支流污染物影响,污染物逐渐累积,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较低,导致部分断面污染日益加重。
根据利川市清江河目前水质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市政管网,提高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收集率,杜绝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入水体,污染源被削弱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水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杜绝在河里乱排乱倒、洗澡洗衣、渔猎等,严惩企业偷排入河现象。工作人员应定期打捞水面漂浮的废弃物,减少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三是实行生态治理,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减少河道硬质渠化,增加河岸两旁绿化面积,栽种适应性较好的水生植物,用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生态护堤,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其自净功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