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探析

2019-04-11 08:2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理论

陈 钊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伴随着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闭幕,高校“双创”教育受到格外重视。现阶段我国“双创”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供给需求脱节,错位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与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失衡。大学生“双创”教育能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引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能为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局限,能有效适应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助力创新型国家与人力强国建设。

1 TRIZ理论简介

TRIZ理论是由G.S.Altshuller创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一种方法工具。其主要内容有:突破传统问题分析方法、创新人的思维模式;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解决原理(40个创新原理,来解决技术矛盾,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技术系统一直在进化,解决技术系统矛盾是进化的推动力(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创新问题标准解法(76种标准解法);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创新40法)[1]。

TRIZ理论远远优于传统的创新方法, 对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TRIZ理论能使大学生依托“双创”思维定势,通过科学的建模方法,模拟物场分析,扩展思维搜索范围,进而有效突破固有的思维障碍。同时,运用TRIZ理论八大进化法则, 遵循技术进化规律, 形成完整系统,加快大学生创造发明的进程,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双创”新产品。

2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现状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竞赛情况看,现阶段大学生存在创新思维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弱,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主要以依赖外界的帮助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参赛的项目多以复制他人或者模仿他人的作品,新颖性与创意性不足。这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不够深入,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大学生投入“双创”竞赛时间少且缺乏主观能动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当代大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在网络游戏上,不但没有利用网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找材料,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忽视了对创新的实践。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给学生的课程安排上还是专业课多,实践课少,外加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对于学校举办的“双创”竞赛没有时间参与,也没有精力去参加。加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与业务技能水平不高,团队精神较为欠缺,在“双创”竞赛中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经验不足,也较少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和研究,缺乏主观能动性。

2.2 大学生“双创”知识积累少且思维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高于实践技能知识的学习,大学生们只是为了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能考高分。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思维模式,使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外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对“双创”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强,使得大学生们“双创”知识积累少,制约了大学生 “双创”能力的培养。

2.3 校园“双创”竞赛项目较少,无法营造“双创”氛围

应用型本科高校受到资金、场地、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校园内举办“双创”竞赛项目较少。校园内很少举办大学生创业竞赛,课外学术竞赛等,举办的大学生互联网+竞赛,也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流于形式,存在“概念多、口号多、方法少、成果少”的问题,大学生们参与积极性不强。很多大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比赛,也只是学校为了上报数据,存在凑数量且不求质量的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不是出于自愿,带有小情绪,达不到“双创”比赛的初衷与最后的目的,真正良好的“双创”氛围难以营造[2]。

图1福建6所高校学生对TRIZ理论了解情况

2.4 “双创”教育理念滞后,课程教学与师资队伍建设匮乏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双创”教育理念滞后,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对“双创”教育地位、作用以及体系认识不到位。诸如认为“双创”教育是《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责,以传授“双创”知识为主,通过简单社团组织KAB、SYB等活动就认为是“双创”教育的实践。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师资缺乏,且“双创”的师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多是自学创新创业知识,缺乏真正创业实践经验,造成“双创”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且随意性大,教学质量不佳。使得大学生认为“双创”就是自主创业、搞科研、开公司。这使得“双创”教育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被边缘化,教育效果弱化。

2.5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软硬件建设基础薄弱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资金与重点大学相比,国家财政资金的注入较少。学校“双创”教育资金扶持不够,对接社会资源不足,资金与人才保障渠道单一,“双创”教育软硬件投入不足。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平台建设滞后,创客、创业园、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硬件建设基础薄弱,学校“双创”氛围营造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双创”导师的政策激励,激发不了“双创”导师投入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指导与实践,大学生“双创”教育得不到质的提升。

2.6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缺乏TRIZ理论课程的开设

TRIZ理论课因其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启发性,有利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受国外高校的青睐。如俄罗斯的高校将TIRZ理论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美国、韩国等高校在教学计划中也开设TRIZ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研究TRIZ理论的起步较迟,只有诸如清华大学(国内顶尖学府)与天津大学(985高校)等高校有开设TRIZ理论课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系统教育。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尚未将TRIZ理论课程作为教学任务,开设系统性的TRIZ理论课程,就连相关的公共选修课也很少涉及到TRIZ课程的相关内容。

根据对福建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TRIZ理论课开设情况调查数据如下图1所示:了解什么是TRIZ理论的学生占比仅12.8%,不了解的占比达到87.2%。其中了解TRIZ理论的学生中希望学校开设TRIZ理论课程的学生达56.6%。其中不了解TRIZ理论的学生中希望学校开设TRIZ理论课程的学生达45.6%。

3 TRIZ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中的作用

3.1 TRIZ理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动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运用TRIZ理论可以有效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专业特色与学科背景分类进行实践教学,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潜力,引导大学生专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协作。因此,TRIZ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对于大学生“双创”竞赛与相关活动过程中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让大学生觉得参与“双创”活动能提升自我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其参与意愿,为毕业后步入社会提升筹码,最终提高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动力,增强“双创”竞赛的高效性。

3.2 TRIZ理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双创”能力

通过调查福建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有62%的大学生愿意选择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作为选修课,从学生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的青睐。TRIZ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能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冲破定势思维,扩展学生思维发散度,提升大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处理能力。大学生“双创”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思维发散度、创新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接受TRIZ理论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双创”能力。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中应用TRIZ理论应践行的原则

4.1 针对性原则

TRIZ理论是一种通过研究技术冲突与物理冲突,进而发现冲突解锁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归纳查找出发展方向,为解决冲突提供方案的原理。因此,将TRIZ理论与“双创”有效融合,要秉承针对性原则,注重“双创”教育的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激发大学生 “双创”热情,针对性挖掘大学生“双创”潜能[3]。

4.2 多元化原则

TRIZ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重视培养发散思维,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融合TRIZ理论应秉承多元化原则,转变传统单一化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的教学模式。应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其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由教学模式逐步转变成启发式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实效性。

4.3 组合原则

创新就是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造升级,或者将原本事物进行分离然后重新整合。组合原则从物体组合上来看就是把相同的物体进行组合;从操作上来看,组合原则是把类似的操作进行有效的联合。通过组合达到事物重新排列优化重组,实现创新设计,带动创新发展[4]。TRIZ理论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应该秉承组合原则,才能让TRIZ理论真正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

5 TRIZ理论应用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5.1 运用TRIZ理论来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其缺乏“双创”教学课程理论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不足,导致“双创”教育的效果不佳。通过运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加强教师对“双创”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教师从参与式教学逐渐过度到启发式教学,最后通过讨论式教学来激发大学生对“双创”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大学生“双创”教学的效果。

5.2 在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运用TRIZ理论创新“双创”载体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训练,主要通过实习实践、大学生课程设计以及最后毕业(论文)设计等载体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依托TRIZ理论对创新与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可以运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对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教师根据TRIZ理论对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进行指导,强化大学生“双创”的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实践助推高校大学生参与“双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5.3 应用组合原则实现TRIZ理论与“双创”实践优质融合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课程尚未做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全结合,应用组合原则能有效实现TRIZ理论与高校“双创”实践优质融合。促进高校大学生学习 “双创”理论知识进而转化为实践技能,完善大学生 “双创”能力的开发。TRIZ理论与“双创”实践优质融合,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助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转型升级。

5.4 运用TRIZ理论构建“四创教育”培养终身创客

应用型本科高校运用TRIZ理论,“四创教育”(创客、创意、创新、创业)的创新四方教育生态系统,并建设集“教学、实作、实践、孵化“四位一体的功能化 “创四方园”,注重创意和创新的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推进“大学生创意激发、动手实作、跨域合作、实境学习”新型“双创”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双创”教学方法。通过“四创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成员创新创业教育的终身创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专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具备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终身创客。

6 总 结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能有效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与探索能力,拓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TRIZ理论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创新的舞台,使大学生对“双创”活动产生一种完整而又正确的认识,进而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创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