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5年前的2月中国与新加坡双方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同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
25年后,园区从洼田密布、阡陌纵横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从姑苏城东的一片洼地到连续实现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三连冠。而今,苏州工业园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稳、走实、走好,实现新时代园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994年,过了东环路,对苏州人来说,就是出城了,不到必要时候是不会去的!那时候,苏州城东大多是农民,出行以双脚和船只为主,眼看苏州西面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号角嘹亮吹响。1994年5月,沉睡千年的金鸡湖畔机器声隆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打下第一根桩,从此,打造全国开发区的成功样板之一,成为了园区的使命。
2001年,园区走过城市发展奠定基础阶段,进入跨越式发展。2003年,开发建设不到10年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
但彼时,园区是外向型经济唱主角,这些企业以加工业为主,科技创新的研发机构却不在园区。那时候,蜗牛数字刚刚起步,苏大维格成立不久,同程网络5位创始人还在宿舍探索未来的路要如何走下去……自主创新看似还未在园区兴起,但随着国际科技园的开工建设,在外资制造业作为“主角”的园区间,它也树起了第一面本土企业科技创新的大旗。
2005年,园区相继启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计划,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2006年,园区正式迈入转型升级阶段。最繁华的地段从湖西慢慢延伸到湖东,同时独墅湖畔朗朗读书声日渐热闹,高校云集、人才汇聚,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保障。思必驰、旭创科技、信达生物等等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相继落户园区,自主创新在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
时间走到2012年,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苏大维格、旭创科技、同程网络等企业相继上市,园区初尝创新成果。如今,园区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个主导产业正迈向中高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园区,正在拥抱更美好的未来。那么,创造梦想的城市,拥有哪些特质?注视这座城市的人都希望找到答案。
非凡
耀眼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园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反映出园区不容小觑的综合实力和举足轻重的作用。25年前开发建设之初,可能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园区如此辽阔的未来。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25年后回望园区一路走来,我们不仅会领略到城市的荣光,更明了园区蝶变背后的艰辛。
俱往矣!25年风雨兼程,25年砥砺前行,这片土地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园区不仅实现了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三连冠,同时,交通网络已是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园区川流不息;都市里四处可见的公园,让人诗意生活不再只存在于远方;园区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增量”拥有极大能量;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健步前进。
毫不夸张地说,25年来,园区走过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用数倍时间才走完的路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世南将园区的发展定义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乖乖地做好“学生”,认真吸纳、借鉴新加坡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第二阶段是慢慢转变“学生”角色,开始向“老师”看齐;第三阶段则是要有勇气、有胆量在学习借鉴基础上,扬长避短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并将形成的经验与做法,向外辐射出去。
事实上,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型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园区就承载着很多人的期望。当然,25岁的园区,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担得起这份期待。金鸡湖从养鱼塘变成了“经济湖”,独墅湖畔知名高校林立,科技“小巨人”们慢慢成长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阳澄湖畔则在一片农田中建起了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包括华谊兄弟在内的一批高端精品项目悉数落地。
“园区经验”也和“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成为了苏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未来更是值得期待。
“我走过国内很多城市,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地方,像科教创新区一样,以这种模式,将众多高校云集在一起”,李彬,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他认为科教创新区内高校不仅没有了围墙阻隔,而且政府承担着大部分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学则只需要做好大学的本职工作。
“像中科大苏州研究院,主要的职员都是教学和科研人员,行政后勤事务大多不需要自己操心,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正如李彬所言,合理规划,明确的职能划分,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效率,而这样的学术氛围也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里的高校,“形成良性循环,助力整个区域更好地发展。”
随着城市转型升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了不能承受之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取得更多成绩,园区率先示范,开始向科技要效益——2002年,园区政府选择投入巨资,在高等教育上做文章。独墅湖区域独特发展模式的成效也已显现——从教育起步,然后生发出科研,招才引智,最后布局新兴产业,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个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已经形成。
一路走来,园区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在国内没有可借鉴、可参考的先例下,在产业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先后编制实施了110多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了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首创空陆联程通关模式,设立了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一连串的“唯一”和“第一”为园区营造出“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更多市场活力。
“浩辰软件在CAD软件这个细分领域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没有园区支持,公司恐怕早就不在了。”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翔曾表示,公司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在产品研发和版权保护等方面都享受到了政府的支持。
时光荏苒,走过25年的园区,亮出了一张又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其中亲商服务更是享誉中外。服务有力量,无论是国内外知名企业老总,还是回国创业的海归,不少人士都表示,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吸引国内外的知名企业进驻,最核心、最厉害的王牌之一,就是“服务”。
世易时移,如今的园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改革与转型成为关键词,亲商服务同样面临锻造与升级——打破政府壁垒,深化改革新局面。园区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服务创新,超前布局与规划,率先塑造亲商服务升级版——政务服务的“私人定制”。创新的政府服务给企业、社会带去了实惠,个性化的服务也契合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为整个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园区深知,要在营商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打造好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开拓市场、吸引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未来,园区也会继续保持定力,始终不移地在亲商服务的基础上,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并落实政策、创新政策,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苏州工业园区原党工委副书记潘云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艰苦创业,大家都知道这个中新合作的区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在这里摸索,我们在这里创新,就是要跟国际接轨,所以我们要给其它地方做出样子。”
在园区工作了近十年的李彬,在谈到园区人精神的时候,用“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八个字来形容。“中科大苏州研究院是第一所落户在园区的高等院校,我们来的时候,独墅湖畔才开始起步,相比起现在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十几年过去,这边完全建成了一个既有国际大都市景象,又环境幽雅、书香弥漫、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独墅湖变成了‘读书湖’。我想,除了政府的作为外,更要归功于每一位园区人的奋斗。”
近年来,“人口红利”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最基础元素,人口资源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00年的时候,苏州人口只有620万,如今苏州人口突破1300万,多出了近700万人口,让苏州成为继深圳之后中国第二大移民城市。“新苏州人”在园区更是多见,这些人才与“老苏州人”彼此平衡且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培育了这座城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美好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璀璨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25年,园区发展的历史,也成了每一位园区人自强不息的青春见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期望更多的梦想可以从这里出发,更多的奇迹可以在这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