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照与流量

2019-04-10 06:14张丰
支点 2019年3期
关键词:合影名人马云

张丰

一位叫王晗的前阿里巴巴公司员工,辞职创业卖面膜。她以《那个从阿里离职的漂亮女高管,从来不过情人节》为标题,发表一篇公号文章,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引来包括阿里员工在内的网友的“扒皮”。

按照阿里内部的管理体系,王晗只到P8级,还没到总监(P9)级,自称阿里的“高管”,有吹牛之嫌。遭遇阿里多位员工“打假”后,王晗作出回应,甚至呼吁马老师出来给“评评理”。但是舆论显然不站在她这一边。比较常见的一种指责是,这种离职后美化自己的过往经历,并从中牟利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尽管争论可能让王晗更有名,但是这种局面很可能适得其反。

有阿里员工透露,像王晗这种职级的,在整个阿里系可能有七八千人。她自称“阿里高管”,某种程度上触碰到了很多阿里员工的神经。过于拔高自己在公司的职位,让前同事们不满——如果不揭穿的话,王晗其实等于变相侵占了公司的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事并不少见。从大学开始,学生就知道自己简历的重要性。我曾见过几个年轻人的简历,都非常厚,如果上面写的每一条都经得起考验,那一定是优秀青年。但是现实往往相反,很多学生是“混简历”,为了一份漂亮的简历,才去想办法“经历”一些事,不管是实习经历还是各种证书,本质上都浮于表面。甚至有人還造假,那就更不应该了。

若人设崩塌,流量越大,对自己的伤害也越大。

不能一味怪大学生浮躁,根本原因是社会太浮躁了。在互联网时代,“能见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不管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商品,被人看到次数越多,就会越值钱。对人来说也一样:一个人越有名,就越有可能成功。知名度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个人资产。

意大利哲学家翁贝托·埃科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电视直播的时候,有人会站在被采访对象后面,冲镜头举出手势或扮一个表情。这样的“路人甲”当然毫无意义,但也反映出某种趋势:追求被看见,已经成为很多人下意识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碰巧”出现在好几个镜头中。他也有可能走红。

因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和名人合影。有的是为了好玩,留个纪念,但很多人扣名人合影,是想吸纳一点名人的聚光效应。“她能和马云合影”,这个事实本身能让不少普通人尤其是马云的粉丝们羡慕。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和马云见面的机会,很多层级比王晗要高的人,都未必有和马云合影的机会。对网友来说,一个能和马云合影的美女,卖的面膜或许更可信一些,这种“心理作用”确实会发生。

那些揭批王晗的人,某种程度上表达的是一种更传统的职场观念: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公司利益默默奉献,取得自己应该的那份报酬。这是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社会普遍的职业观念。在这种观念中,个人名气的价值不大,人们更在乎的是一个人能创造的利润,人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员而已。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个人的作用和名气,都变得更为重要。

互联网的世界,是一个讲流量的世界。但是,圈流量也应有底线,否则人设崩塌了,流量越大,对自己的伤害也越大。

猜你喜欢
合影名人马云
名人摔跤后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马云,你听我说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合影无痕
国外无厘头家庭合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