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业20年

2019-04-10 06:14章海
支点 2019年3期
关键词:丁磊门户网站阿里巴巴

章海

互联网创业终于冷静下来了。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商业的本质。

1999年,对中国互联网创业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那一年,阿里巴巴、当当、携程成立,腾讯推出第一版QQ,李彦宏回国考察有了创立百度的想法……

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创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有的企业越做越大;也有失败的教训,不少企业遇到困境甚至倒闭;还有不少企业仍处于茫然中,不知所措。

梳理20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业历程,总结经验教训,知进退、明得失,给更多企业以思考。

门户时代

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是在1987年。那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很简单,只有8个字: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但有意思的是,这封简短的邮件,从中国发往德国却“走”了6天。原因并非是网速太慢(尽管当时网速的确很慢),而是操作时出现了一个小故障,直到9月20日故障解除,计算机才显示“发送成功”。

如果说这一封“漫长”的电子邮件,指引中国叩开了互联网的大门,那么,真正让中国互联网产业走向世界的,则是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指提供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及服务的网站。当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门户网站这种称呼。

1994年,中国刚刚连入互联网的64K(1M=102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种全功能的上网要比单纯收发电子邮件有趣得多,瞬间点燃了国人“上网冲浪”的热情。尽管当时只有64K的速度,但足以让嗅觉灵敏的商人闻到生意的气息。

1997年,26岁的丁磊厌烦了一次次跳槽找工作,决定自主创业,创立了网易公司,自己当老板。“技术男”出身的丁磊,最初为网易找到的商业模式是“卖软件”。当时,互联网兴起邮箱热,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尝鲜“能即时收发信件”的电子邮箱。这其中,要数网易的免费邮箱最受欢迎,以至于很多网站纷纷掏钱购买网易免费邮箱系统,“一套邮箱系统可以卖几十万元”。很快,丁磊赚到了第一桶金。

自认为“来钱很快”的丁磊,却在1998年被国外同行“打懵了”。那位同行说,他的网站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就高达25万美元。这句话让丁磊陷入沉思:卖软件,客户毕竟有限,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购买邮箱的需求;但相对而言,想做广告的企业则要多得多。

这的确是个新门路,相比容量有限的报刊杂志,互联网海量的空间存储让人们更愿意在网上阅读各种资讯,且更新时效更快,而只要在网上浏览资讯的网民足够多,门户网站就拥有了广告价值。

当即,丁磊决定对网易进行改版,让首页成为综合类的新闻资讯网页,也就是门户网站。这一改版,让丁磊尝到了甜头,不仅访问量迅速增长到每天10万人次,更重要的是,改版4个月内广告收入就超过了10万美元。

门户网站迅速成为当时互聯网创业最受推崇的商业模式。1998年,当搜狐、新浪相继成立并推出网页时,均选择了门户网站这条康庄大道。到1999年,网易、搜狐、新浪从众多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门户网站三巨头。

跟互联网闪电般的传输速度一样,门户网站的商业增长也相当快。仅仅一年后的2000年,门户网站便迎来了巅峰。当年,新浪、网易、搜狐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海外掀起了一股“中国网络概念股”热潮,成为引领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标杆。

异军突起

令人唏嘘的是,三家门户巨头在美上市不久,就遇上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2000-2001年间,新浪一度跌破发行价,搜狐从13美元跌至08美元。网易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一年内市值蒸发掉90%,2002年被迫停牌……直到2002年7月以后,短信业务的兴起,才让三家巨头缓了口气,重拾上升之势。

此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创业开始出现分化,商业模式也不再是门户网站一统天下。

在新浪、搜狐相继在北京挂牌成立的1998年,地处南方的深圳恰好也诞生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腾讯。不过,腾讯并没有跟随两位“老大哥”做门户网站的步伐,而是走了一条丁磊当初放弃的老路——专注于技术。

作为“技术男”,喜欢“泡”网络论坛的马化腾,在接触到ICQ(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后,认为“传呼业已是夕阳行业,而互联网即时通讯才有未来”,当即与几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腾讯。1999年2月,腾讯推出第一版QQ即时通讯软件(当时名为OICQ),挂在网上供网民免费下载使用。

尽管最初几年,腾讯的日子很难熬,最困难时马化腾一度想以100万元卖掉QQ,只是一直没有人“接盘”而作罢。否极泰来,渡过难关的腾讯,因高效、便捷的即时通讯功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QQ既可用于工作学习,又可娱乐交友,还能视频聊天,逐渐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社交工具,公司步入正轨。通过聊天软件“圈”住用户后,腾讯配套开发了多种业务,如游戏、广告、增值服务等,一步步做大做强。2004年6月,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当年实现净利润4.47亿元。

就在马化腾推出第一版QQ的同时,也就是1999年2月,位于杭州的“穷小子”马云正召集17个人开会,他们被马云所打动,决定一起创办阿里巴巴。

在讨论阿里巴巴未来要做什么时,“十八罗汉”内部发生了分歧。有人提出,应该效仿网易和新浪,做门户网站,认为前途可观。但马云坚决反对,说“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不要去搞了,已经轮不到你了!”马云提出做B2B电子商务,因为当时中国的中小企业如果想做外贸,可选择的渠道只有广交会,如果能在互联网上能帮中小企业拓展外贸渠道,未来前景可期。最终,大家被马云说服,决定做电商。

果真如马云所料,B2B电商甫一推出就受到投资机构关注,1999年10月成功融资500万美元,2000年融资2000万美元。慢慢地,这种独特的电商模式也开始受到用户关注,到阿里巴巴上开店的客户越来越多。到2002年,阿里巴巴便首次实现全年正现金流入。之后,秉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一路高歌猛进。2007年,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在业界,有人将1999年称为中国电商元年。那一年,李国庆夫妇在北京创办了当当网——一家B2C业态的网上商城;那一年,梁建章与3位合伙人在上海创办了携程网——一家在线票务服务公司;那一年,甄荣辉在上海创办无忧工作网( 51job.com) ——一家在线人力资源服务网……

国内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创业浪潮,让远在大洋彼岸的资深工程师李彦宏坐不住了。1999年国庆期间回国考察后,李彦宏决定回国创业。2000年,他创办的百度更是另辟蹊径,专注于搜索引擎,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后来与腾讯、阿里巴巴并称为“BAT”。

尽管BAT基本与网易、新浪、搜狐同时期起步,但很明显,它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崛起之路。跟传统门户网站相比,腾讯是社交为王,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强势突破,百度则是在全新领域开疆拓土。

红海血拼

2006年前后,BAT及相关互联网公司的成功效应,彻底激发了人们征战互联网的斗志,各类互联网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电商领域,市场龙头阿里巴巴也不敢稳坐钓鱼台,时刻得警惕竞争对手抢地盘。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京东。创立于1998年的京东,最初从事的是光磁产品代理,但自从2004年开辟电商业务以来,发展迅猛。特别是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以后,京东逐渐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的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在商品细分领域,互联网创业公司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在酒类电商,就有壹玖壹玖、酒仙网、易酒批、也买酒、名品世家等数十家互联网电商平台;在母婴类电商,也有贝贝网、蜜芽、辣妈商城、麦乐购等数十家互联网电商平台。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凡是能在互联网上开店的行业,不论有多么细分,也不论有多么冷门,都会有互联网公司涉足,而且越是市场大、利润高的行业,市场争夺越是激烈。最典型的莫过于团购网。

始于2010年前后的互联网团购模式,因折扣大、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喜爱,那几年国内团购网站呈爆发增长之势。据媒体报道,从2010年初至2012年底的三年内,全国共有各类团购网站6000多家,但因同质化竞争太过激烈,团购网站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大批网站相继倒掉,到2012年底,美团网、大众点评、糯米网等少数几家团购网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资本的逐利性。正因为看中互联网行业的高速成长性,资本大量“杀”了进来。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创业,与实体创业的差别越来越大,甚至也不同于早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下,有些行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为了寻找下一个“接盘侠”,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疯狂玩起了“贴钱买流量”的击鼓传花游戏,明知道泡沫已经很大了,但谁都希望还有傻瓜能接盘。到了最后,往往都是一地鸡毛。

2015年前后,互联网创业流行020模式。当时,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宣称自己是“线上到线下”,有的只是噱头,有的则是为了迎合投资机构的喜好,甚至创业者如果不将自己的项目包装成020就会觉得很没面子。

根据互联网数据服务商TalkingData发布的《2015年上门020移动应用报告》显示,2015年,仅在上门020领域,资本市场就投入了近309亿元。为了快速拓展市场,初创的020项目大多选择“烧钱”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补贴。但到最后,随着020爆发行业泡沫渐显,真正能存活下来的项目屈指可数。

相互融合

互联网行业的乱象,让人们不得不在聚光灯下重新审视互联网。

“纯电商时代过去了,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在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对电商业的反思,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又很疑惑,

“新零售”是什么样的零售?

对此,马云解释说,互联网就像是水电煤这样的基础设施,电商并不能取代实体经济,两者不是对立的,只有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是未来真正的零售。

马化腾也多次公开表示,线下购物体验是线上没有办法取代的。事实上,虽然腾讯不做零售业务,但它“只做连接器”的属性,决定了腾讯不可能只依靠线上,无论是QQ,还是微信,都想方设法通过手机端、小程序、公众号帮助商家连接到线下场景,比如学校、医院、工业、农业等各类应用场景,寻求一切可能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互联网创业终于冷静下来了。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商业的本质。

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即线上的企业开始布局线下,线下实体企业也加快了线上拓展的力度。这其中,来自中部地区的两家零食销售企业颇具样本意义。

总部位于安徽芜湖的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最初是一家电商公司,只在电商平台开店,且已成为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但从2016年起,三只松鼠开始在全国布局线下门店。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认为,线上线下相融合,“过去我们把线下的货搬到线上卖,未来是要把线上的货搬到线下卖。”

另一家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良品铺子,成立于2006年。与三只松鼠成长路径相反,良品铺子最初是实体企业,集中在线下开设门店,门店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五省,到2012年时已有1000家门店。但就是从2012年起,良品铺子开始全面“触网”,线上销售强劲发力。目前,良品铺子在全渠道销售额已排名行业第一。

线上企业往线下走,线下零售商纷纷拥抱线上,这意味着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主流。比如,电商巨头天猫、京东在各主要城市都开设有线下实体店,而类似格力、美的等在线下布局有多家实体店的企业早就在各大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

就连一向“古板”的传统外资零售企业,近年来也开始主动向电商融合。比如,已进入中国20年的宜家,之前在电商方面总是“羞羞答答”。但去年8月,宜家高调提出,将在中国149个城市提供电商服务,届时用户可在线上购买超过9000种产品。

所有的这些改变,不是为了证明谁更聪明,而是在繁华过后,大家更理性了:所有的创业,不论是销售商品,还是提供服务,最终都不只是为了卖东西,而是要为消费者做好服务。电商也好,实体店也罢,都只是接触消费者的渠道,没有谁好谁劣,重要的是如何以消费者为本。

猜你喜欢
丁磊门户网站阿里巴巴
直播,能不能拉一把网易严选?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丁磊 回归“江湖”
谈政府门户网站的全方位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