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纯
【摘要】随着目前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对于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使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更好实现。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能够实现更好发展奠定理想的基础与支持,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在现代教育结构中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就业,因而在中职各科教育教学中也应当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基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也就十分必要,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此基礎上通过有效途径及策略开展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就业奠定更好的基础与支持,同时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职高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职高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培养。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对于中职语文科学而言,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语文学科不但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工具,而且也是学生就业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因而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任务进行确定。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是满足企业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目前企业对于人才反馈信息而言,不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比较重视,并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也比较重视。因此,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进行较好教学,并且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再次,中职语文的应用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就业。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就业,更好投入生产实践。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当对中职语文的应用性充分利用,对口语训练及应用文训练加强重视,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好进行就业,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较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也得以较好发展,并且取得一定发展成果,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社会上的中职院校数量在不断持续增加;其次,中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展;再次,中职院校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职业特色。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职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也得以较快发展。然而,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陷也逐渐得以体现,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中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而言,其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无法符合市场实际需求,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一个问题。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导致学生能力及素质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学科课程未能够契合社会实际需求,相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未能够针对市场实际需求,这些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所以,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策略及途径
(一)合理调整中职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为能够在就业导向基础上实现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突出语文教学的职业性特点,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更好就业。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为能够使语文教学的职业性特点得以更好体现,应当对语文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将学生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使学生主体的实际需求得以充分反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教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教师在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过程中,不但要使实用性特点得以充分体现,而且需要尽可能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生活需求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还有与学生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些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其更好发展。其次,突破语文学科的学术性限制,注重体现其实用性特点及时代性特点。比如,在对语文课本中的相关例文、范文及阅读文本等相关内容进行选择过程中,可将哲理故事、精美诗词以及名人传记与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内容作为入手点,在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重点训练过程中,促使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充分体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再次,在语文教材中将能力训练作为重点内容。在对教学材料进行选择过程中,为能够使这一目标较好实现,教师可选择一线职业岗位中的相关材料,从而使学生尽早了解与自身今后工作有关的实践材料,这能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且可使专业岗位和学生学习之间缩短距离,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就业。
(二)加强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属于关键内容,也是促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学习实现更好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应当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入手点,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就听的角度而言,为能够使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得以较好体现,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听问及听辨能力培养加强关注,并且需要合理利用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活动中所要求的相关聆听技能以及听话礼仪,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其次,就读的方面而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进行阅读,掌握信息筛选能力,还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信息判断、信息选择以及信息处理,通过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对零散信息及数据进行归纳,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相关信息,促使学生更好适应职业活动。再次,就说的角度而言,在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其具体体现就是对学生职业口语表达技能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加强训练,促使学生形成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最后,就写的角度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将应用文写作作为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可通过讲授应用文相关基础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对应用文特殊语感较好体验,同时通过对学生写作方式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及水平有效提升。
(三)加强中职语文实践教学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就业,因而加强中职语文实践教学十分必要。为能够使这一目标更好实现,教师可开展以下两种教学活动,即语文实训周教学活动与仿真教学活动。在语文实训周教学活动中,主要就是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运用,提升其实践能力。在仿真实训中,主要就是创建仿真职业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并且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应用所学语文知识及技能,进而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在职业活动中更好应用。
四、结语
在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学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作为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就业导向,以各个方面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改革,从而使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实现,使语文教学更好符合职业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泽松.就业导向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8(3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