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玢在丁酉战争初的增兵、增粮部署

2019-04-10 23:59陈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2期

陈奇

摘要:丁酉战争初期,邢玠在出往朝鲜的路上就开始着手这场战争的军事调度。面对明军缺兵缺粮的窘境,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一切能够争取到的筹码,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胜利的基调。最初他就面临着粮饷问题和兵员问题,因此邢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解决这两件事。关键词:邢玠 丁酉战争 运粮方案 征兵方案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自五月开战以来,朝鲜军队望风皆溃。九月,宋应昌担任经略,李如松任提督。次年元月,平壤大捷,明军趁机收复开城、汉城,迫使日军退据釜山南海一带。随后,双方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议和。丰臣秀吉也利用四年的时间整饬军队、修补战舰。万历二十四年九月,和谈破裂。次年二月,丰臣秀吉再次出兵朝鲜。三月,时任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川贵的邢玠正准备回京复命,却突然又接到朝廷的紧急调令,“升兵部左侍郎邢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亲赴朝鲜率师与日军作战。五月,邢玠到达辽阳,并于二十四日上疏陈述倭情,决计用兵。他在赴任路上就开始催征粮饷、兵员,直至稷山大捷,这一直都是邢玠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战争初期邢玢的粮饷征调方案

朝鲜久被倭祸侵扰、地方残破,“忠清、全罗稍完去处,亦节年征调转输,俱极凋敝”。农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而且“本国地方今岁春夏早旱,播种失时,及到发穗时分,凄风连吹,霰雹时作,兼又黄海、江源等道蝗灾大兴……”朝鲜本国粮食收成大打折扣,无法供应明朝军队。邢玠感叹“倭不绝我粮道,行将自绝”。从国内运送粮草、获得朝廷的经济支持成为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

(一)确定运粮路线

确定运粮路线是影响押送粮饷效率的重要条件。根据明朝就近部署的战略,辽东、山东、华北一带自然而然成为生产粮食的基地。这三处水路到朝鲜最为便捷。邢玠在奏疏中论证,“查得登州海运道里,登州至旅顺口海中一带路程……总计五百六十余里,中间山岛相连……如遇顺风,四五日可到”。山东抚院还建议取淮安大船,由登莱运至旅顺,由旅顺运至鸭绿或平壤。又“准朝鲜经理抚臣咨”内称“准朝鲜国王咨”称平壤江人海处有一广梁镇,辽镇水陆应运粮米应在此处下卸。但辽东地方认为,“广梁镇虽称在朝鲜三和县平壤人海去处,从来未履其地,远近险夷俱不得知……”粮草应自登莱经水路运往旅顺,由旅顺运往义州,再经义州由朝鲜国内接运至平壤。事实上,辽东自壬辰战争始就一直出粮出兵、出钱出力,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地方军事、财政吃紧。因此,辽东地方官员希望山东和朝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邢玠一针见血地指出:“旅顺径直广梁镇为直、为近、为便。”邢玠还调查到过去并非没有不经义州而直接下卸平壤江口的例子,只是“辽东地辟船少,水陆并运,供亿颇难支持”。邢玠即命保定府购买骡子一千二百头,并和旧骡兼用,以扩充陆运队伍,将辽阳等仓的粮食经陆运至义州,由义州旧路运至平壤。山东及辽东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等地粮草,经旅顺由水路直达广梁,辽东船只唯运本地粮草,山东粮草任由山东、淮安船只押送,但脚价出办于辽东备倭银两。这样一来,既发挥了海运的优势,又相对照顾了辽东的需求,邢玠称其为“一举而三说皆定矣”。

(二)增加运输队伍

陆路上邢玠正式上疏请求朝廷备办辽东骡匹,并要求动用各府县银两分派州县,限四十日内解赴辽东,由抚院分发各道,驮运粮饷。主要地区在产骡的真、顺、广、大、保、河六府地方。很快,朝廷回复可行,并主动告知辽东曾经有骆驼可以运送粮草。兵部立刻复议,扩充骡运队伍,将责任下放给六府地方,命六府官员从速处理。添买到骡头后,经抚院验烙,差官解送至辽东巡抚衙门,并转发各道;并将本欲发往蓟辽二镇的骆驼作为运输队伍派往辽东,大大提升了运粮队伍的规模、效率。邢玠理清运粮数量后,再次上书请求募造海船。当时,山东海运的淮安船只有三十艘,每艘载粮五百石,一年往返六七次,就能得到十万余石粮草。辽东运粮船也为三十艘,每艘可载三百石,一年往返十余次,也能得到十万余石粮草。加之骡头、骆驼的陆地运输有五万石多,“是一岁之间……仅仅可得二十余万石耳”,这还是没有考虑意外事故的情况。邢玠统计一年军粮马料共需五十四万石,大军一至,“计一月之运不足以供旬日之食”。要解决运粮问题,除了调集船只仍远远不够。这样,雇佣商船、造船就成为另一条途径。邢玠一面同辽东抚臣相计议,认定造船的办法可行,一面上疏禀报,请求朝廷给予支持。兵部即刻差人移咨浙江、南直、淮安地方衙门,令各处雇觅商船二十只交于山东巡抚,也移咨工部会同辽东巡抚衙门招募工匠,打造运船。

二、战争初期邢玢的兵员增调方案

自二月倭情紧急以来,朝鲜、辽东数次向朝廷请粮请兵。当时督臣孙圹,“所征南北官兵,止一万九千余名,部议以其数比先臣经略宋应昌往援兵马,未及三分之一”。在倭兵不下十余万的情况下,邢玠的人马总计不足三万,还在路上陆续出发,抵达朝鲜战场者寥寥无几。邢玠的兵额总数不及前臣宋应昌的一半。于是,不断上疏恳请朝廷抽调各处军队援朝也成为了邢玠的当务之急。

(一)选募土兵

土兵,尤指少数民族的地方军队,主要是当时西南土司手下的土兵。邢玠在向朝廷的奏疏中多次提到招募土兵一事。当时情况紧急,邢玠手中军队不过三万,临时招募兵员无法及时训练以送上战场。而且北虏侵扰,大量抽调辽东、山东、华北等地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民间军兵不可轻调,能够大规模利用的就是西南土司手中的土兵。邢玠在上疏中称:“土兵则土司所以自卫其人,以兵为业,以战为事,以立功报朝廷为荣。”他形容土兵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可以广泛调动西南诸司土兵,这不但可以增加朝鲜战场的兵员,也是在削弱西南地方的兵力。当时,西南土司杨应龙,宁夏哮拜纷纷起兵,朝廷不得不分化、削弱地方势力,而且土兵好胜好功之心尚在,也可以引导其报效朝廷,既解决了内忧,又能兼顾外患。增调的土兵又本有定所,战争结束后可以各归其籍,“非若四方无籍之徒”,朝廷不需要解决其战争结束后的归属问题。但是,邢玠也清晰地认识到土兵“谓其悍而难制,是在驭之耳”。因此,他也要求“土兵必须土官随行,如无土官必不可人选”。随后,兵部复总督邢玠,同意其增调川湖土兵。但是“川夷叛服靡常”“应量选六千员名所用,文武各官及分营定限,一切事宜,皆请如议”。最终选调的六千土兵分为三营,以刘綎统兵,王士琦监兵。

(二)增调南兵

朝鲜地势多山,“至所边兵皆骑兵,而朝鲜之地利于步不利于骑,步兵唯南人可用”。邢玠在选调北兵的基础上,也重视南兵的选调,甚至提出应该南北兼募。最终上奏调请浙江各道出将各一员,召南兵四千,并顺天北兵六千,共计一万余人。对于众人可能有的非议,他也坚定否认兵员难调,极力排除异己,消除反对的声音,否则朝廷仅能调用的只有边兵。而边兵数量少、距离远,又多为骑兵,不但派出作战困难,兵种也不利于朝鲜地形。

南兵增调须快且急,南方距离主战场朝鲜不但距离远,而且难以招募。因为南方吴、闽、南直隶等地也需防范倭寇进攻,不能轻调军队。广东距离太远且路途艰险,要求该地调兵恐误战机。增调南兵阻力很大。对此,邢玠千方百计地坚定皇帝增调南兵的信心,使得皇帝下诏称“朕以东事耑付于卿,決不中制”,亲命南北兵如数招募。这也坚定了邢玠的增调南兵的主张。

(三)召集水兵

朝鲜国三面环海,日本远征朝鲜必走水路,因此海军实力也是当时战争必须较量的因素,防海重于防陆。一旦海洋航道被控制,日本必定要投降。邢玠在清点兵员后清晰地认识到“……倭奴,水陆皆有备,而我水兵止浙之三千,及朝鲜水兵壹枝,共止五六千耳”。这场战争不能缺乏水军的配合,单靠陆军单打独斗,很难真正消耗敌人力量。他首先强调,水兵要增加人数,以壮大声势力量。虽然朝鲜水兵号称强劲,但是邢蚧认为其不足用,故在浙江水兵三千以外增加福建、吴淞兵船各一千,“于福建,南日等寨,或直隶吴淞等处,抽募精兵二千,随与器械,兼程前来,以为夹攻之用”。另外,福建海澄县一带贩卖的西洋商船,“其船极坚而利,其军火器械极精而锐”,邢玠筹划征募福建商船、水勇参加水军,按照水兵待遇发放银两招募其前来。水兵最大的缺陷就在参战人数不足,所以必须加紧抽调以增加人数;并且他还提到训练陆兵参加水战,也可以缓解水兵人数不足的问题。

邢玠在分析日军不远万里来到朝鲜作战,必定对海运粮草极其依赖的基础上,做出了利用水兵断其粮道的战略决断,“倭所依者水,而水战不利正兵,洹东西各水兵一枝,牵其回顾,陆兵方可冲突”。邢玠计划经过周密布置,东西牵制其海上补给线,全力支持陆上战斗。因此,大力扩充水军,尤其是训练陆军为水军,“截其粮道,断其往来,然倭未必不窘”。他料定的是倭寇不能久战,因此他极力召集水军,以此在海上配合陆军作战,以图胜利。

三、结语

邢玠的调兵部署、运粮计划有力地支撑了朝鲜战场初期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打开了过去停滞四年明军在朝鲜战场上同倭寇进行抗争的大门。源源不断的兵员将士进入朝鲜,战士们的粮饷军费得到保证,这使得明军将士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直至最终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