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参与者

2019-04-10 05:31编辑李奕辰
艺术品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徐冰波普广义

编辑=李奕辰

“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枪声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几个行为艺术之上,相比之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可算是备受冷落。这次大展是对“’85新潮”的一次回顾,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众多艺术流派及艺术家的艺术认知。当年参与这次大展的很多人的名字,都成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绕过的一环。比如王广义、张培力、毛旭辉、张晓刚、谷文达、徐冰……由此,我们有必要看看这些当年大展中“被忽视”的艺术家们,看看他们在那个年代都曾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徐冰《天书》

本页王广义《凝固的北方极地友》布面 油画1986-1988年签名:86-88 wangguangyi(左图)

王广义《毛主席在延安》1988年布面油画84.5×64.5cm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夜场成交价: 5,520,000 RMB(含买家佣金)(右图)

从“古典主义”到“政治波普”·王广义

枪击事件后,“中国现代艺术展”到第四天重新开放,下午,就在美术馆走廊里,很多香港记者过来,拿着他们报道艺术展的传真件,正好背景都是王广义的《毛泽东1号》。个体户宋伟当场就拿了1万块买下了这幅画,王广义接钱的时候手直抖,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画面。

王广义,作为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被广泛熟知。他创作的“大批判”系列作品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

在王广义的艺术之初,他着迷的“并不是现代主义,而是古典主义”。在对夏尔丹(1699-1779,法国画家)和贝尼尼(1598-1680,意大利雕刻家)的痴迷之下,王广义毕业后创作的第一个系列是“北方极地”系列,此后过渡到“后古典”系列。

由于受到英国的贡布里希有关“图式修正”理论的影响,他开始意识到“艺术应当和历史有关,我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创造,所谓的创造都是在历史背景之下对已有的文化事实的一个修正态度”。于是,在“后古典”系列里,出于对信仰、神话与艺术史等问题的特别关注,他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阐释若干古典名画,然后再以自己的方法进行修正。

到了1987年~1988年间,王广义在沿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开始用一种打方格的情感传达方式表现出逻辑式的理性分析,创作了《黑色理性》系列与《红色理性》系列,还有广为人知的一系列《毛泽东》作品。这些作品也可以称为他的“大批判”系列的前身,为他打开了一扇窗,由此才有了属于他的个人风格。

当时王广义与大学同学兼“辩友”张培力谈起有使用“文革”报纸的想法,但并没有好的思路。后来张培力回杭州后,找了一本“文革”期间的报头资料寄给王广义。王广义将报头上的资料——工农兵的宣传画,打格放大到画面上,“因为我想保持原图案笨拙的感觉”。后来很偶然地将所喝的可口可乐的标志放进去,“这就是我‘大批判’系列的第一张作品《大批判——可口可乐》。”1990年,王广义把五张“大批判”系列的画拍成照片寄给栗宪庭看,栗在回信中首次提到了“大批判”与“政治波普”的关联。

对页王广义《大批判audi》布面油画

对页张培力 《仲夏的泳者》油彩画布173.5×170cm(左上图)

张培力 《X?系列》1987年 布面油画78×58cm(右上图)

毛旭辉《红土之母 No.2(“圭山组画”之一)》1986年 布面油画74×55cm(左下图)

张晓刚《遗梦集之十二:生命之河》1987年 纸板油画27×32cm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成交价:747,500 RMB (含买家佣金)(右下图)

“浸入”生命感·张培力

这个为王广义提供灵感的张培力,是中国最早的录像专家,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1980年,张培力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同学中有王广义、耿建翌。1986年,张培力与耿建翌、宋陵等人建立了一个团体——“池社”。他们强调了“浸入”的内容和意义:“池”的意思,旨在强调“浸入”的状态,认为这种状态无论对艺术创作的主体,还是对于参与者,都是感悟“真谛”的唯一途径。

回顾张培力80年代的作品,从爵士乐演奏者的冷漠和呆滞到《今晚没有爵士乐》中萨克斯管的金属性的冷峻,再到“X?”系列中那些橡胶手套,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十分明晰的冷漠到死亡的威胁的发展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再明显不过地展示出艺术家内心深处对人的认识的变化过程。生命感的消失或凝固一直是张培力作品所表现的主题,这在他“85新空间”展览的几件作品中已经相当明显。而在“X?”系列和其展览的设想中,也已经隐隐看到张培力的观念化倾向。

1988年,他的观念艺术代表作《30×30》通过沉闷画面挑战大众传媒所宣扬的观看习惯, 并嘲笑社会对于流行电视的反应。这件作品强调观众的被动性,同时也终结“ '85 新潮”时期艺术家身上弥漫的自恋情结。同其他类似作品一样,作品的录制过程将近180分钟, 一直拍摄至录像带的终结。张培力的这件作品是最早的观念影像艺术文献。

本页张晓刚 《暴雨将至》纸本油画 83×110cm 1981年

过瘾的“表现”·毛旭辉、张晓刚

1986年8月,王广义与高名潞、舒群等人策划在珠海举办的“ '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是一次新潮艺术家的聚会,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现代主义的面貌。当时毛旭辉参加了。随后,可能是由于受到了1987年珠海会议的感染和鼓舞,1987年10月毛旭辉回到昆明就与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张隆等人讨论成立了“西南艺术群体”,推动这个城市的现代艺术。

与毛旭辉同为“西群”成员的张晓刚在1980年代对现代主义书籍的阅读中,想明白了自己肯定不会做一个古典写实派,虽然欣赏他们的画,但他不会去学。他说:“那会表现主义的东西我觉得很过瘾,因为和人以及人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觉得这种才是我们需要的。”

同样的,毛旭辉也在卡夫卡、加缪、艾略特、叔本华、尼采、萨特……等人大作的影响下,在自己的艺术观念中有了表现主义倾向。1984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批表现主义作品。而在毛旭辉最早的“圭山组画”中也可以看到高更象征主义的影子。1986年后,毛旭辉的主要的作品“都转向表现家庭生活的危机感和面临这种危机的个人苦闷。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婚姻生活趋向破裂的写照……”。

本页谷文达《图腾与禁忌》系列(上图)

1988年,他的《家长》在“1988西南艺术展”获得成功,也引发了他的“家长”系列,其中那种瘦削的、痉挛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虚灵般的状态与风格依然与“ '85新潮”时期保持着血缘上的联系。

解构文字·谷文达

谷文达《静则生灵》500×800×80cm墨、宣纸、竹麻棉毛1985-1986年(下图)

从毛旭辉和张晓刚在艺术上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在各种西方观念的影响下,“反传统”似乎成为一种潮流。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物的汉字也开始成为一些艺术家反思,甚至解构的对象。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谷文达。

谷文达1955年生于上海,成长于一个拥有音乐背景的家庭,全家都喜欢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他曾于杭州国立艺术院师从陆俨少接受严格扎实的国画训练。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他最著名的作品“遗失的王朝”水墨艺术系列,把错位、肢解、伪字书法文字与山水画融合,挑战正统,影响了后来一代艺术家。

在他创作于1983年的几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艺术家进行创新的企图。作品无一例外地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某种精神以及典型的象征物,与一些西方油画的语言方式甚至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结合在一起,笔墨的渲染和怪诞形体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混沌荒诞的意境。

1985年谷文达开始探索文学语义、书法美学以及文人山水画融合的可能性,1986年以后则完全转向了装置和观念艺术。“遗失的王朝”系列中《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是谷文达最早实现的水墨与政治波普的结合,也同样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波普艺术之一,而且是如此一种政治波普,它的价值是独立于大部分我们当代艺术中,基本是照搬西方的波普。所以,《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成为谷文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有代表作《静则生灵》和《他×她》,这两幅作品开启了他水墨装置艺术之端倪。

本页吕胜中《彳亍》宽810cm高810cm深500cm 1988年原作2015 年修复

旁观者·徐冰

说到装置艺术,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又一代表性人物——徐冰,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装置艺术品《析世鉴——天书》(简称《天书》)曾出现于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上。

20世纪80年代,各地美术运动都比较活跃,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做事。比如王广义的北方群体,张培力、耿建翌的池社,以及其他艺术小组。而喜欢自己做事的徐冰说“ '85新潮”早期,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

与大多同代人一样,徐冰也在中学毕业后经历过两年到乡村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他早期的版画也多为乡村题材。研究生期间,徐冰开始将版画的“重复性”和“痕迹”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以期在重复的工作中展示不重复的艺术形象。在这种想法的促使下,1987年徐冰展开了《天书》的创作。他认为:“只有版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只有通过印刷,这些不认识的伪汉字才有可能被源源不断地重复出来, 被认为是认真的。而且印刷物在我们的意识里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它才有那种荒诞性。”

1988年,正在筹备“中国现代艺术展”的高名潞找到徐冰,希望他的《天书》能够展出。于是,《天书》成为当时大展里最大的一件作品。

1988年10月,徐冰的《天书》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吕胜中的《彳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引来了批评家的注意。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忍耐,佛教文化中的“修炼”浸透在《析世鉴》之中。《天书》是“ '85新潮”的一个转向——由批判和颠覆性的姿态转为对意义的退出。谷文达和吴山专在“'85新潮”期间曾经对汉字进行过富于达达意味的处理。他们的行为使汉字从此丧失了它在艺术言语范畴的尊严——它的存在之于艺术家,不过是为了表达某一内在需要的材料。而徐冰创造的文字则成为了 '85后期出现的消除意义这种新倾向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徐冰波普广义
徐冰
L-拓扑空间广义模糊半紧性
广义仿拓扑群的若干性质研究*
《波普系列之红》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一类特别的广义积分
精明的算计
潮味波普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又见徐冰:从《天书》到《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