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梅
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要求严格,主要包括词语互相对仗和句式互相对仗两个方面。词语对仗要求词义必须同属一类,词性必须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此外,还要避免同字相对。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结构相同。
楹联的对仗,其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精妙,异彩纷呈。从古至今,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对仗模式,下面介绍以下几种对仗技巧。
正对,即上、下联所表达的主题、内容、意境等,都是基本相似的对偶形式。在字词上一般是同义的字词相对。
如:门对九天红日,
路通万里青云。
又如:书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万世耕。
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其特点是: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上是相反或相对的。在字词上一般是反义的字词相对。
如: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所谓自对,即指在上联内前面词语与后面词语相互对仗,下联也是前面词语与后面词语相互对仗。故也称为“当对句”。
如: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又如: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串对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因果、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如: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仗不仅应用于楹联上,还可以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多练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