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

2019-04-09 03:24孙六枝
关键词:水韵土味

孙六枝

【摘 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民族特色彰显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魅力。中国民歌特色突出,影响深远。中原民歌崇尚实务,内容以写实为主,书写生活中真切的感受,厚重的黄土情结,让人感受到土味宽广,雄浑深沉。江南民歌思绪飘逸,流淌水韵的情怀。

【关键词】西北民歌;土味;江南民歌;水韵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77-01

一、不同地域的民歌呈现出不同风格

1.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北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土地空旷辽阔,人们的视野广阔,因此民歌干脆利落,风趣而幽默……江南地处平原,风和日丽。海边的沙滩,风光旖旎,但是土地分散,多采用个体家庭的劳动组合方式;中原大地辽阔的大自然,有时甚至居无定所,劳动必须集体协作,民歌往往以此为题材。

2.民族文化的影响。

西北部高原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曲调苍凉高亢,气势豪迈,粗狂率真。

江浙平原民歌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民歌以小调为主,其风格委婉曲折,情意缠绵,想象丰富,意境悠遠,更能增添江南民歌明丽清新、委婉动情。江南民歌歌词语言生动,情趣盎然,如白话般柔美自然,即便是不熟悉当地方言的人理解朴实与纯真。民歌中的小调富有叙事性、抒情性,有故事、有人物。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秀丽,形成了江南民歌的婉约、细腻。江南民歌的韵味主要体现在语音与声调之中,但在歌唱时能感受到那种语言的美和旋律的美,唱出歌曲的风格和韵味。

二、西北民歌与江南的文化渊源

中原民歌与江南民歌是中华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扎根生活,以诗歌为载体,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内容,真实地抒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并对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过去的民歌遍布于街头巷尾,山野城镇。中原民歌具有大山的雄奇险峻,让人感受到土味宽广,雄浑深沉,风格厚重和朴实。江南民歌流淌着着江南水的韵味空灵清澈,委婉轻柔,摇曳多姿。

1.古代文化的影响。

西北黄土高原风沙弥漫,草原辽阔,人们渴望的是骑马射箭,驰骋草原,而江南水乡是轻歌曼舞之地,人在闲暇时光,徜徉于歌楼酒肆,品味小曲的韵味。江南大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听歌看舞,漫游水乡湖荡,形成了人们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个性。因为政乱和战乱中南迁的中原人很快融了江南的发展,带来诗书礼仪文化,这加快了江南文人气质的形成。江南文化的繁荣与江南文人知足的性格,温和的睥性是分不开的。文人雅士喜欢春水的浪漫情调,柔韧有余而刚强不足,在轻歌曼舞中,把酒浅吟,那是一种舒适的境界。江南文人充满灵性而缺乏阳刚之美。中原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人们心中难免哀怨深重,随喜想倾吐心中的积怨,渴望实现心中的梦想和追求。

1.生活方式的影响。

广大民众集体创作的作品——民歌,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比如劳动号子是实际上口头民歌的起源。歌谣的最大作用是协调集体动作,鼓舞劳动情绪 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是心灵愉悦的感受。比如西北民歌中简短而有力的行船号子、搬运号子由此产生。这类号子雄浑 有力,掷地有声,显示阳刚之气。江南柔美的水乡地带,同是号子,却只保留了整齐的节奏感,形成你追我赶的劳动氛围。比如江南民歌中的车水号子大部分曲调悠扬,韵律舒缓,悠扬动听。西北民歌表情豪迈直白.江南民歌歌抒感含蓄委婉,这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紧密。这就是中原民歌的豪迈的气势,江南之地的民歌却以用情委婉见长,曲调悠扬悦耳。

2.生活情趣的影响。

江南腹地具有舒服自适的民风,因此,江南民歌的秀美细腻,表现在追求情境的优美。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在艺术上,表现为秀美细腻,意境朦胧美妙。洗衣服的阿姐寓情于景,一语双关,是委婉的艺术,迂回曲折而隽永含蓄的倾诉。

三、西北民歌与江南民歌的地域化的影响

1.题材不同。

中原民歌社会变化的熏染,而力求从重大传统题材中表达感情,常是给人感情直观表白的画面,形成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心灵震撼。 题材方面民歌选择的是典型人物,如征人、弃妇等。江南地区,凭借长江之险,政局长期的稳定。经济的逐步繁荣,奢侈淫逸的风气从上层 逐渐遍布社会。民主心态较为开放。

2.审美观念不同。

中原民歌从传统审美的大处着手,追求恢宏的气势;江南民歌却从小处着眼,讲究细微的特色。集体无意识又通过影响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对民歌产生影响。就主体而言。江南民歌对婉约派诗歌的影响很大。比如李商隐作为晚唐的著名诗人,其诗歌意境凄清哀婉。他的无题诗在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意蕴含蓄深远,凄婉朦胧,浓艳绮丽,隐晦曲折。

四、江南民歌与西北民歌的艺术手法

地处亚热带的江南,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也不能保证年年五谷丰登,自然灾害也会时而降临,摧毁农业生产。人们只是企求自然的恩赐,将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这是江南民众崇尚玄虚的根源,因此他们在民歌中表现心中的哀愁。千百年来哲思的濡染。使中原文学 的务实之风日起,民歌也受到了其中的感染文化是在宗教和哲思的母腹中诞生的。

1.叙事抒情的方式不同。

中原民歌叙事性强,叙事的线索清晰;江南民歌抒情强性强,在表达感情叙事。比如《乐府诗集》里面的木兰从军的形象,就是通过一系列情节来表现的。中原民歌习惯用实在的事件来传达感情,构成情节,展示人物个性,抒发个人感情。许多江南民歌想散文诗一样清新凝练,清丽畅达,朴实含蓄。浓郁的诗情,明朗美好的画面,展示的是自然美、人性美,意在说明:祖国的山河那样壮丽美好,人民那样淳朴善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是幸福的、快乐的。江南诗集《子夜歌》就多抒情取胜,以情带事。

2.意象排列不同。

中原民歌意象排列往往是单一的,平面的;江南民歌意象丰富,一组一组的事物都可以进入民歌意象。意象的形成是通过虚的歌意与 “实”形象的相互比唱来完成的,它的形式灵活自由。中原民歌在意象的排列上有比较固定的格式,讲究对称。江南民歌讲究内敛含蓄,利用双关的意象造就民歌的氧围。

3.韵律使用不同。

中原民歌注重音律,咏唱时朗朗上口,吟唱时候,讲究字正腔圆,如鼓点一般叮叮咚咚,如暴风雨一般猛烈进攻;江南民歌字随情走,遣词造句是变化多端,悠扬的曲调,如游丝一般绵长舒展,如橄榄枝一般令人咀嚼回味,铭心刻骨。中原民歌都讲求声律,突出语式。 最 为突出的是陕北民歌, 衬字来进一步强化声律,如“那个”、“这个” 等等,脱颖而出。江南民歌讲求氛围用字轻灵,字随情走。

总之,地域是有差别的,艺术美却是跨地域而永存的,民歌的艺术魅力永远留在中华文化的长河。

参考文献

[1]刘红豆.从《绣荷包》看中国民歌的地域特色[J].大众文艺,2006.5.

[2]鞠秀芳.鞠秀芳民歌纪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渠胜恩. 浅析民间歌谣的艺术美[J]. 大众文艺,2010,(11).

[4]姜玥.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解读东北民歌[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7-98.

猜你喜欢
水韵土味
优化空间格局 彰显“水韵江苏”之美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水韵江苏
水韵南星渎
水韵
“土味”后备箱 用爱串起家国情怀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水韵
土味文化
“土味”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