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静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27-02
培根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出现多元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淡化形式化的解题思路,重视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有如下的思考。
一、以问题为载体,巧设疑惑情境,让学生主动质疑
问题本身往往是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而有趣、新颖的问题更能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思维从问题贴入,一开始通过学生主动质疑,思维活动由此而起,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比如在五年级“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开始我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不论说出多大的整数,老师不用计算就知道它是否能被2、5整除,信不信?”同学举了很多数,大部分很大的数,我都很快说出,通过计算验证回答正确。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感到疑惑,疑惑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以思维过程为重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思考,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以《鸡兔同笼》的课题作为载体,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记录“尝试”的过程。一开始,教师呈现问题“鸡兔同笼,上有9个头,下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通过列表,“尝试”的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有的从中间的数据入手(5只鸡,4只兔),根据中间数据来分析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尝试,是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还是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为什么是这样调整。有的孩子还通过数据相差的大小来调整,数据相差大那么可以增加几只鸡减少几只兔或者减少几只鸡增加几只兔这样跳着数据来调整。这样的课例重点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学生的思考过程,从尝试到分析到调整的一个思维过程,学生从中体验到的是方法的运用和分析调整的策略。
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鼓励,这是因为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已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不明白的地方。其实,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比如在教学《数量关系》一课,在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基础上,出示一张收据,收据上的数据呈现“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的数量是7本,收据上的总价是36元”,这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有质疑,纷纷举手表示有意见。通过讨论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要用单价×数量=总价?为什么不能是单价+数量=总价?教师在提供的素材上设置了矛盾,学生通过思考,疑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分析中突破了重点。
三、以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桥梁,加强学生类推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较为简单,不太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然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部分不是全新的,基本上属于承前启后阶段,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是在乘数是一(二)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亿以内的加减法是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类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习惯性联系起旧知识,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知识,探究其中的相同点,尝试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如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就可以从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入手,先让学生计算“236×24”,并结介具体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以及每一部分的积所表示的意思和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把“236×24”改成“236×324”,啟发学生想一想三位数乘多位数该怎样计算呢?你会算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试做,再结合学生的计算,让学生回答乘数百位上的3乘被乘数,得到的数的末位应该写在哪一位上,说明为什么。这样,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通过练习,学生根据计算方法,说一说计算过程,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再让学生总结归纳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时就得心应手了。
运用教材这种承前启后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推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既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各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学好每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类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又是慢慢在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类比迁移思想,加强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使思维逐步条理化,逻辑化。教师的有意识引导,注重以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桥梁展开教学,学生慢慢形成习惯,由旧知去思考新知,这其实不仅锻炼学生其思维,更是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说清分析过程,就能把旧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融会贯通”。因为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肯定是经过了丰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通过语言把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总之,数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相关学科中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杠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认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世玲.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4(07):191.
[2]郭振兴.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5(05):176.
[3]魏忠海.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04):37-38.
[4]王良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科教文化,2012(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