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端
【摘 要】文化育人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德育教育只是表现在形式上,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能够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后期发展也非常有利。本文分析了当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育人背景;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62-02
引言
文化育人背景下,虽然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德育教育并不明显。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有效的实施德育教育。教育中要彰显一定的爱心,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让学生在富有爱心的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德育意识的形成。
一、文化育人背景下小学德育现状
1.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往在文化教育中提及的德育问题,很多人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太过注重形式化,只是将德育工作落实在口头上,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太过空洞[1]。现实教育中,教师也仅仅只看重表面文章,很多德育教育都以搞运动的形式出现,德育教育在形式上盖过了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只是做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因此,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也没有落实德育教育,导致德育教育处于一个空谈阶段,德育教育和学生具体的表现呈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2.落后观念使得德育教育途径较为单一。
文化教育背景下,学校普遍对德育观念比较淡薄。对于教学理念没有很好的进行突破和创新,在德育方面设置的诸多内容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道德教育,教育人员并没有为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创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非常单一,形式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将自己作为主体,以灌输性的形式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这样学生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不能及时了解。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都是以自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没有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3.对环境影响没有引起重视。
文化育人的背景之下,小学生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旦教学环境有所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会让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适应,而老师对其也比较漠视,没有注意到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状况,这些特殊状况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德育方面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学生,并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步入正轨。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德育意识的形成,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细节,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文化育人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德育意识的策略
1.在小学生性格基础上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者高谈论阔的话题。从古代,人们就已经对德育教育较为重视[2]。当代教育中,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性格,抓住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对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针对部分学生性格上存在的缺陷要进行引导,让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心理也要重视,及时对学生一些不良的心理进行疏导,让学生能够快乐成长,从内而外的散发出德育气息。
2.对学科教育进行拓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也越来越多,课程内容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3]。这不仅让学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而且让学生对新事物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有了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源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让德育文化能够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日常学习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建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其中,从而让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加丰富。
3.让爱心引领德育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教育中更应该彰显爱的主题,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德育教育中,更应该将爱心充分落实其中,教师应该具有一颗仁爱之心,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来感动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周围爱无处不在,并能够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学习德育。师生相处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爱心。例如:当学生感冒时,要给予学生深切的关怀,将学生送往医院等。
4.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要予以包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语,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难免会犯错。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不能对学生只有指责,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让学生从中懂得一定的道理,明白这样是不对的并保证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叛逆阶段,很容易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问题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犯下的错误予以包容,这种状态下,学生的逆反心理将会逐渐消失。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多引导,少指责,对学生不断进行鼓勵,让学生能够不断上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充当着学生的第二任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在情感上激励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爱中不断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育人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开展存在着诸多困难,但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一定要对德育教育予以重视,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及时改正,并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征.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小学德育发展分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7):120-121.
[2]郭淑珺.小学德育文化育人实现途径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6):87-88.
[3]吕晓红.小学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渗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旬刊,2017(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