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安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撤点并校带来的生源质量不齐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后,有的村已不再设学校,有些设教学点,把学生输送到完全小学,由于各教学点生源的质量不一致,导致输送到完小的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这样就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2.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村校老师调到镇边学校,镇边学校教师调进城里,导致一大批优秀教师流失,使不少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只剩下几名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这便形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出现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生,这无疑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4.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根本不具备开办幼儿园的条件,只能把入学年龄将到的收为一个班,有的还是与一年级在一起学习,也没有专职的幼儿教师,所有科目都由一名教师“包干”,再加上对幼儿的管理力度不足,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从而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5.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县城小学客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如此一来,一些农村学校将因失去许多优生而影响质量,但不提高教育质量就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越拉越大。
6.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就导致孩子形成了懒散习气。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激励了。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7.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远远不够。我们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外语等专业师资极其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带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知识信息更新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许多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严重滞后,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提高。
8.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学校的薄弱之处。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最终形成课题。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背、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科研意识不强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學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等。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应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将落实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掌握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熟读教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40分钟的质量关。一是抓教学过程。各学校的负责人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老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没有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抓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加强新教材培训
现在基层农村学校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不知从何入手。为此,要对教师进行新教材知识点和教学技能的指导培训,使教师们及时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掌握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成员应分片、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名师送教下乡,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教师要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提倡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的工作现象。二是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群体”,发展团队精神,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深入开展师德大讨论,并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等要求,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维护教师利益。
3.鼓励“复式教学”和“联销走教”政策
复式教学可以让一个教师教学时,另一名教师有时间备课与批改作业,进行教学研究。“联校走教”可以解决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足开齐的难题,希望学校能对“联校走教”的教师进行交通补助。
各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任重道远,而且特别需要其他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积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创人民满意的教育。